(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pptx
《(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pptx(30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3-,-4-,-5-,-6-,考向标从近三年高考的考查情况看,小说仍然是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重点,三年九套全国卷中,有七套考查了小说阅读。小说阅读在选文上以中国小说为主。考查侧重对文本的综合分析和鉴赏,鉴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分析小说的标题、语言、手法,探究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及文本意蕴等。2017年高考情况有所变化,全国卷、卷没有考查小说,但2018年三套卷又全部考查小说,大有“王者归来”之势。,-7-,四步读文,解答综合选择题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8-,-9-,-10-,二、高考小说的特点 作为高考命题文本的小说,有着严格的思想主题、语言文字、表达技巧
2、的要求。从思想性上说,要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主题;从语言文字上说,这类小说语言规范,是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或者是独立性强的长篇、中篇小说节选,篇幅在1 500字以内;从技巧上说,能承载高考命题的要求。高考小说具有以下特征: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小说选材须短小精悍,有“一沙一石摹世态,一鳞一爪显人情”之说。它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宏大的生活主题。它撷取的多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11-,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这
3、类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考场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呈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这类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12-,三、考场读文的四个步骤 考场阅读不同于闲适性浏览,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快速、精准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解题
4、,故整体把握文章非常重要。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才能把命题意图、考查指向、设题角度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对小说的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情节,了解小说的手法与主题。阅读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粗读,明白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小说,最直接的就是读故事。这是小说阅读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抓住故事,就是要把握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完整过程,即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理清层次、概括主题的前提。,-13-,第二步,精读,把握小说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无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是为塑造人
5、物服务的。因此,分析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要从这些叙事和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在阅读时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第三步,研读,分析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就小说而言,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孤立地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而是常常和小说“三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情节与环境主要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但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主题。,-14-,第四步,总结,概括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表现的,阅读时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6、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的词句,同时圈点勾画出关键性的情节与人物语言,从这些关键点概括小说的主题。,-15-,读文示范 高考文本,(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声电影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
7、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16-,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17-,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
8、,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18-,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
9、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19-,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
10、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20-,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
11、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21-,读文支招,第一步,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情节的构成 开端:二姐打牌赢了钱,决定请大家看有声电影。 发展:大家决定一同去,于是众人张罗衣服,梳洗打扮,相互找人,租车还价,忙忙活活,一番吵闹。 高潮
12、:好不容易进入电影院,又是一番找座位,相互谦让,一番闲扯家常,竟至电影结束。 结局:至于什么是有声电影,谁也没有注意看,只有三舅妈记住了一个细节: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 2.故事的特点 小说采用喜剧的手法,铺写世态人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二姐和一帮女眷及孩子闹闹哄哄看有声电影的前因后果及详细过程。语言幽默风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显示了老舍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22-,第二步,塑造了一个(群)怎样的人? 小说塑造了两类人主要人物二姐和群像性人物女眷和孩子们。 主要人物:二姐 二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她豁达大方,打纸牌赢钱后积极请客,热情待人,乐于指挥,善于应酬;但她“不知为知之”,公
13、共场所大声吵嚷,拘于辈分过度谦让,忙乱无序,致使大家谁也没有看到有声电影,也没有明白什么是有声电影。这正显示了其封闭与无知。 群像人物:女眷与孩子们 一帮乱哄哄的女眷和孩子,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23-,第三步,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老舍先生用地地道道的京味语言和幽默风趣的手法,描写二姐她们说说笑笑、闹闹哄哄地看电影的人间喜剧,让我们如临其境地了解了逐渐远逝的老北京生活。 第四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二姐等市井妇女的形象,显示了她们在新事物面前的好奇与无知,也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初期老北京的世态人情和生活日常。,-24-,
14、综合选择题解答技巧 题型指津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由“5选2”“最恰当的两项”改为“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一变化带来的不仅是选择题解题难度的降低,而且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读文的导向信息。具体体现在3大方面: 1.正确信息更多更利于我们疏通文意 “4选1”“不正确的一项”,也就意味着有3项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是正确的。,-25-,2.选项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依次设置有助于快速回归文本,定位相关段落 前几个选项往往是从文本局部入手,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排列次序,有的选项甚至明确提示对应的段落位置;后面的选项往往从文本的整体(主题、整体思路等)角度着手设置,前后选项间又形成了梯次。明确
15、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读文、解题时迅速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层次(思路顺序)和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文本依据。,-26-,3.紧扣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命题设题点和读文关注点更加明确 高考小说选择题的题干明确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其选项共性特点一般是“内容+特色”。 表现在选项设置上,即每个选项往往采用“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方式命制,即显性表述(写了什么)+隐性表达(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选项命制方式。显性表述大多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转述,有利于解题时定位信息区间;而隐性表达则大多是关于艺术特色与主旨的理解分析,命题人常在隐性表达方面设置错误点。命题人正是采用这种显
16、性表述+隐性表达的命题方式,让试题考查更具全面性(每一层次均可设题)、深刻性(考生能否真正理解文意)和可控性(既有解题指向又有深刻思维)。,-27-,答题步骤 1.标注敏感点。题干中已经明确的各个选项的敏感点(考查点、要求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包括人物、环境、情节、手法、构思等,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处。筛选信息类的题目要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28-,3.落实设误点。根据“知识性(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
17、出来,然后再考虑“分析鉴赏(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不当项的常见设题误区: (1)小说情节概述不当。有人物错位、张冠李戴、偷换对象、情节阶段区分错误等。 (2)小说主旨理解不恰当。或局限于小说情节本身,或概括过于狭隘,或提炼主题过于拔高。 (3)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失误。或人物形象定位不当,或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不准,或人物形象作用概括失当,有贬损、夸大、拔高现象。 (4)小说内容理解不符合文本。曲解文意,张冠李戴,表述不准确,原因分析牵强附会,结论想当然等。 (5)艺术手法表述不当。或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无中生有,或艺术表现手法判断不够准确,或艺术手法作用鉴赏不到位、作用不明显。,-29-,
18、满分解构 例题(2018全国卷)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
19、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30-,-31-,-32-,考法一,-33-,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种题型。,考法一,-34-,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梳理情节结构 题点必备知识 小说情节
20、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外国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1.小说的情节组成,考法一,-35-,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小说的线索安排 (1)线索类型,考法一,-36-,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小说结构,考法一,-37-,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小说的叙述方法,考法一,-38-,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4.小说情节安排中的常见技巧,考法一,-39-,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考法一,-40-,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 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考法一,-41-,
2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 情节梳理的三种思路,考法一,-42-,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 概括情节要言简意赅。情节的核心要素为“人物+行为”,一般采用“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的形式概括情节。概括时不要遗漏要点,一定要概括全面。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式一 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答题模式二 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答题模式三 小说的主要情节有:,考法一,-43-,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 例题(2018全国卷)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考法一,-44-,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
23、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考法一,-45-,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
24、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考法一,-46-,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我没兴趣。” 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标版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文学 文本 小说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