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237.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2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评新人教版201901184237.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小卷(六)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世纪 90年代初,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 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 11种青铜农具共有 53件。材料说明商代 (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书社”,“以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也就是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制成清册。书于“版图”的村社也就被称为“书社”。“书社”的出现 (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于政府征收
2、赋税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战国时期“物勒工名”(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制度应用比较广泛,如秦国青铜戈正面刻有铭文“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分别注明了监造者、主造者和直接制造者的名字。据此可知 ( )A.官府控制手工业的局面被打破B.官营手工业重视保证产品质量C.民间手工业生产分工日益明确D.青铜器铸造进入全面繁荣时期4.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作出重大调整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2 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A.汉朝 B.宋朝C.唐朝 D.明朝5.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
3、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6.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士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这一历史现象 (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逆变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7.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 )州县 苏州 杭州桂州(今桂林
4、)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数额(单位:贯)5100082000 6600 22000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D.北宋政府不再重农抑商8.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3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9.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 GDP的比重平均为 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 20%;政府税收占 GDP的比重为 3%9%,平均
5、为 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 ( )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10.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 )A.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B.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11.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兴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
6、”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寻求政治庇护D.政府抑商12.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单位为斤(1 斤=0.5 千克)。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4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
7、,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材料二 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新中国成立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20 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8、,分析新中国成立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12分)5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但是,历来国内采的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
9、材料二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货币化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提出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0 分)6单元小卷(六)1B 解析 由“出土了 480多件青铜工具”得出商代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故选B。题目中青铜工具出土地点是在“江西新淦大洋洲” ,不是中原地区,A 项错误;农业发展自成体系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题目中没有提到农业发展的
10、特点,C 项错误;“其中犁、铲、斧等 11种青铜农具共有 53件”不能说明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且商代由于青铜器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2B 解析 根据题目中“把村社的户口、土地制成清册”得知其作用主要是便于政府征收赋税,并未提到使农民的负担加重,故选 B,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无关,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与题意无关,D 项错误。3B 解析 据材料“秦国青铜戈正面刻有铭文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蕺,工寅 ,分别注明了监造者、主造者和直接制造者的名字”可知,这是官营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测评 新人 201901184237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7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