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3议论文阅读第1节议论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40.pptx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3议论文阅读第1节议论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4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2部分专题3议论文阅读第1节议论文阅读(一)复习课件20190110340.pptx(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节 议论文阅读(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典例一(2014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
2、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步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
3、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文章解构 中心论点:(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论证思路:本文第段直接提出论题;第段分析古印度学者和欧洲中古学者与中国学者在治学态度、精神上的差异;第段归结全文,提出学者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得出论点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是我们中国
4、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段),提出论题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是“我”向来最佩服和景仰的。 第二部分(第段),分析古印度学者和欧洲中古学者与中国学者在治学态度、精神上的差异。,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一,第三部分(第段),归结上文,得出结论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有的! 论证方法:第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第段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理清结构层次(2014考) 考向1:划分结构层次 【得分技巧】 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给议论
5、文划分层次,大体可以按照这个基本结构划分成三层。要具体弄清其脉络层次,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先了解各段内容,归纳段意;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 (2)词语标志法。阅读议论文,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有助于理清内容层次。关键性词语包括:表指代性的词语,如“这样”“这些”“这种”“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关联性词语,如表语意转折的“相反”“否则”“与此不同”,表递进的“更加”“而且”,表承接的“首先”“其次”,表因果的“因此”“那么”“由此看来”,表并列的“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衔接性词语,如“也”“于是”等。,考点一
6、,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关节点分析法。作者在写文章时,在起承转合之处多会使用过渡段、过渡句等,抓住这些关节点,往往能明晰议论文的层次。,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向2:分析论证思路 【得分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一般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观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向3: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得分技巧】 (1)先看这两段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关系。 (2)再看
7、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时间或逻辑)关系。 一般答题格式: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句是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1.(考点一)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B./ C./ D./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议论文结构层次的划分。纵观全文,第段直接提出论题: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是“我”向来最佩服和景仰的,总领全文。第两段写古印度学者的态度,第两段写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第两段与第两段构成并列关系。第段以“总之”作为标志,归结全文,提出学者应有的态度和精神。据此,可以划分本文结构。 答案及
8、评分:B(4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变式训练 1.概括学者的态度与精神一文论证的思路。 参考答案:本文第段由“古印度学者的态度”和“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直接提出论点;第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分析古印度学者和欧洲中古学者与中国学者态度精神的差异;第段以“总之”作为标志对上文进行归结,得出结论:服从真理、牺牲成见,拥护真理、牺牲生命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2016/2014/2012考) 【得分技巧】 分析论证方法,首先要理解各种论证方法的内涵,然后掌握答题格式,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
9、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板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模板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模板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模板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
10、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模板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2.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抓住句式特点“决不,决不,更没有,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可知,该句论述的内容与“中国学者的常态”相反,据此,可直接从中摘取关键词作肯定的回答即可。 答案及评分: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是:在失败后常“作狡辩”
11、,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4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3.(考点二)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在解答上题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中国学者”态度与欧洲中古学者的治学态度截然相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作者这样写也对“中国学者”寄予了厚望,结合文章结尾段最后两句内容,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答案及评分: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6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变式训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2019 年中 语文 部分 专题 议论文 阅读 复习 课件 20190110340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8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