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200.doc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20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2019030602200.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 2B 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A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说明等级制
2、度逐渐加强2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 “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司马光此举意在 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 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 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3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 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中
3、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 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4据宋史记载,北宋有 7 位武将曾担任过地方知州: 人物 官职 事迹 人物 官职 事迹 郭进 登州刺史、卫州刺史 为人俭于己,便于人次之以德政,化俗于斯 刘谦 邠州知州 谦无所扰,邠人多爱之 刘福 卫州刺史、雄州刺史 治五年,境内宁谧百姓立遗爱碑,以闻其状 马怀德 雄州知州 有材勇智力,可以遍知州事 高化 知事诸州(具体不详) 虽起身行伍,然颇知民事 马知节 知益州兼转运使;主政枢密院十年 马枢密知节劲直抑好强,恤孤弱 孟元 沧州知州 家有文风;应变活民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宋代 A武将担任地方知州较为普遍 B武将在吏治中发挥重要作用C统治者改变重文轻武的
4、政策 D地方百姓更加拥戴武将知州5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 2 -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科举制度 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6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 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71854 年 6
5、 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8有学者认为,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 “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9 “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
6、)、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 ”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101912 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该诏书 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11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
7、亥” ,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 。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12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3 -13据史料统计,从 1938 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
8、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 500 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 101 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 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14下图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15据统计, “民族”一词在 1911 年年底前, 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位 243 条,而到了1939 年,则高达 2369 条;“中华民
9、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 1912 年,1939 年则达到了372 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 D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16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 ”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 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7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6 位副主
10、席 3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56 位委员 29 27政务院 4 位副总理 2 2政务院 15 位政务委员 6 9政务院所辖 34 个委、部(正职) ) 20 14- 4 -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181954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 1.5 亿多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 100 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
11、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9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20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
12、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21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 B “一个中国”原则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构想22古代希腊城邦形成初期,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时才获得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人公民团队。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A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C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 D
13、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23富人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24苏格拉底说:“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可见苏格拉底 A认识到雅典政治制度的弊端 B宣传“知识就是美德”C试图重建雅典道德价值观 D强调统治要顺应民心25 历史探究方法不同,得出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 外国语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入学考试 试题 2019030602200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