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16.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190121316.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学考要求 1分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2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2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带、水土保护带、防风固沙带等,它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目的。3 “罗斯福工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营造防风林;扩大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措施;易旱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有效治理“黑风暴” 。4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营造防风林、梯田、轮作;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保护性犁地。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1植树造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
2、地荒漠化的原因(1)植树造林从生态的角度看,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途径。建造的防护林带有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三种。建造防护林带的目的是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2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2拓展延伸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土壤侵蚀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防治的原则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 水利
3、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防治措施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 30%以下。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3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B_,C_,D_。(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
4、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的措施。解析 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第(2)题,从“红色荒漠”发生的机理,应该为江南丘陵,它的形成对表层土壤,地表形态,下游河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第(3)题,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北方形成原因不同,地理环境也有差异,荒漠化防治措施不同,结合课本知识正确作答。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3)干旱和半干旱北方地区: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
5、耕还林等。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2土地整理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土地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3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掘、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土地整治的方法措施4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面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材料一 六百余年来本地区
6、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人口(104人)耕地(104 hm2)人均耕地(hm2/人)1368 6.693 4.151 0.621403 6.661 4.245 0.6371465 9.497 4.245 0.4471736 21.599 7.481 0.3461875 32.724 17.25 0.5271911 29.157 18.466 0.6331983 49.86 20.36 0.4081996 54.63 22.07 0.404材料二 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10 4 hm2)水田 水浇地 沟川地 平坡地 缓坡地 陡坡地 急坡地 其他 合计河川阶地0.01 0.1 1.12
7、0.22 0.28 0.01 0.37 2.11丘陵沟壑0.01 0.63 2.4 6.06 1.93 0.29 0.45 11.77土石 0.41 1.21 2.9 2.26 1.27 0.14 8.195山区小计 0.01 0.11 2.16 3.83 9.24 4.2 1.56 0.96 22.07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_。(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_;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_%。(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_。A14651736
8、年 B17361875 年C18751911 年 D19111983 年(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一数据分析即可。第(2)题,由材料二数据分析可知丘陵沟壑区的耕地为 11.77104 hm2,即所占比重最大,故该区地貌主要为丘陵。第(3)题,开垦丘陵陡坡地使得该地区耕地面积陡然增加,故对应的时间约为 17361875 年。第(4)题,可结合第(1)题分析。答案 (1)总体看,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2)丘陵 69.55(3)B(4)问题: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的速度,人口与耕地矛盾尖锐
9、,人口增长、扩大粮食生产、毁林开荒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粮食不足,再开荒,进入了恶性循环。对策与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亩产等。教材 P34活动提示 1.植树节:泰国是 9 月 24 日;约旦是 1 月 15 日;西班牙是 2 月 1 日;朝鲜是4 月 6 日;芬兰是 6 月 24 日;英国是 11 月 6 日12 日;巴基斯坦是 8 月 9 日。2我国的植树节是从 1979 年的 3 月 12 日开始的。我国植树节节徽的含义是: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 35 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
10、坚韧不拔的决心(扎根地下),5 棵树可意会为“森林” ,6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参加由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植树活动,亲身感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材 P35活动提示 美国南方大草原的生态非常差,曾出现过严重沙化。但自从启动了“罗斯福工程”之后,生态得到改善, “黑风暴”在肆虐多年后逐步减弱。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借鉴意义是:无论多么恶化的生态,只要人类有意识地努力去防治,是可以治理好的。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方面还须做好以下工作: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因地制宜,实施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数量;做到预防重
11、于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要从基层开始;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教材 P36活动提示 1.在一些丘陵山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常见方法有修筑梯田、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在平原和盆地地区常见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建设防风护田林、实行轮作、采取保护性犁地。2我国政府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搜集整理。教材 P37活动提示 土地退化的表现有:土地产出量下降;草层高度和密度下降;杂草、毒草等牲畜不能食用的草比例增多。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砍伐,d.水资源利用不当,e.湿润地区的暴雨冲刷等。教材 P38活动提示 “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是:
12、农村住房缺乏统一规范,户均宅基地超过国家标准,废弃宅基地未及时收归集体。 “空心村”危害: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影响农村居住环境。教材 P3839 活动提示 1.具体到自己的家乡村委会会计处查阅数据、访问知情人等方式调查自己家乡的耕地是增了还是减了,并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保护耕地的措施。(如在田间地头打了机井;设立了基本农田分布图、警示牌;建立了防风林等。)2从生态环境角度讲, “宜耕土地”就是将此土地开垦为耕地后而不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土地。若是开垦成为耕地,导致该地生态恶化了,就不能称作“宜耕土地” 。有的土地很肥沃,如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只要排干沼泽水即可成为肥沃的良田,但是排干沼泽后
13、7会导致该地生态严重恶化(空气变干燥、物种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有足够肥力的土地不一定就可以开垦为耕地。要看开垦耕地是否与当地的生态相协调。3我国的耕地资源虽然十分短缺,但农业用地中还要有足够的林地和草地,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若是盲目地毁林、毁草开荒,耕地虽暂时扩大了,但耕地质量会迅速下降,土地退化加剧,甚至出现沙漠化,危害原有的耕地,出现流沙埋地、洪水冲地现象。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林地、草地和耕地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产出的产品不同而已,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寻求三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将会趋向恶化。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2 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自然资源保护 三节 可再生资源 利用 保护 学案湘教版 选修 620190121316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