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x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明发展的曲折历程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8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核心目录,考向目录,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 探索。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既有民族 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危机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2)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图存的探索,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戊戌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1898年百
2、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 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2)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 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 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屡遭挫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二、经济: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 (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
3、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实业 救国”运动兴起。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短暂春天” (1)背景: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民国采取鼓励实业的措施;群众 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 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 速萧条。,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 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
4、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孙中山 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礼仪简化,显示出自由、平 等等精神。,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交通事业的进步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 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 (2)1909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3.通讯工具的变迁 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 传自己主张的工具,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 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1.维新
5、变法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 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 来,并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 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四、思想: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2.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 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民 主、科学的大旗,把救亡图存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动摇了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
6、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马 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近代化 (1)含义:是指以人的视角来看待之前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2)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一般来讲,近代化也各有侧重,是指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 想文化自由化、社会生活西方化。 (3)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不断被新的社会结构所代 替,旧的结构也进行了顽强的抵制,是一个新旧社会斗争的过程,但是工业文明取代原有的农业文明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近代化不完全等同于经济近代化。,(2018河南洛阳高三三
7、模)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 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 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 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 政府 ( )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通过时间进行时空定位,A项错在 “开始探索”,开始探索近代化是在洋务运动时;通过材料内容 “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B、 C两项错误,况且C项属于预备立宪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 始于1901年的
8、清末新政是为应对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因此D项 正确。,1.(2018安徽芜湖一模)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 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 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 ) A.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考向一 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反对内 阁制,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赞同内阁制,这主要是由于孙中山希 望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故选 A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和英国的责 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对内阁制态度的转变, 而非立法机制,故D项错误。,1.多视角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根本目的)。 (2)内容:规定了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起分 权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 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思想: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如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
10、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2.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推动 者。 (3)从整体史观看,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中国与世界 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 在精
11、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谓的移风 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2.(2018福建漳州高三三调)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宪 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 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 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答案 B 结合材料的时间来看,此时革
12、命思想传播,资产阶级革 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所以才出现这一变 化,B项正确。,3.(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 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士 钊认为:“代议政体者,本为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 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 ( ) A.主张君主立宪 B.主张贤人政治 C.强调开启民智 D.反对民主政治,答案 B 根据材料中“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 级”和“代议政体者,本为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可知其意 在强调建立以当时的先进力量为核心的领导制度,故B正 确。A、C、D与题意不符,均排
13、除。,4.(2018福建泉州高三质检二)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现代中 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 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不仅城镇如此,偏 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 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这反映了 ( )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 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考向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 C 材料介绍近代中国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都日益受到 洋货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材料未涉及“中西合璧”,D项错误
14、。,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与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改变了 原有的经济结构,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它代表新的生产 方式,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 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近代的思想解放,为西方资产 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
15、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 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 独立发展。,2.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四个关键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 因。 (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变
16、化 趋势;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 色;在各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5)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革命进程而不断加深。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近代中国 社会转型 文明 发展 曲折 历程 觉醒 探索 甲午 中日战争 五四运动 课件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8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