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勿斋记(明)朱舜水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千万里已。 古 今 之 称 至 圣 人 者 莫 盛 于 孔 子 , 而 聪 明 睿 知 莫 过 于 颜 渊 。 及 其 问 仁 也 , 夫 子 宣 告之 以 精 微 之 妙 理 , 方 为 圣 贤 传 心 之 秘 , 何 独 曰 “非 礼 勿 视 , 非 礼 勿 听 , 非 礼 勿 言 , 非礼 勿 动 ”? 夫 视 听 言 动 者 , 耳 目 口 体 之 常 事 , 礼 与 非 礼 者 , 中 智 之 衡 量 , 而 “勿 ”者下
2、学 之 持 守 , 岂 夫 子 不 能 说 玄 说 妙 、 言 高 言 远 哉 ? 抑 颜 渊 之 才 不 能 为 玄 为 妙 、 骛 高 骛 远哉 ? 夫 以 振 古 聪 明 睿 知 之 颜 渊 , 而 遇 生 民 未 有 之 孔 子 , 其 所 以 授 受 者 , 止 于 日 用 之 能 事 、下 学 之 工 夫 。 其 少 有 不 及 于 颜 渊 者 , 从 可 知 矣 , 故 知 道 之 至 极 者 , 在 此 而 不 在 彼 也 。 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其人,亦
3、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勿斋有之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传心:传授道统。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参考答案】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 ,要求“用自己的话作答” 。首先应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2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芝阁记王安石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
4、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至 今 上 即 位 , 谦 让 不 德 。 自 大 臣 不 敢 言 封 禅 , 诏 有 司 以 祥 瑞 告 者 皆 勿 纳 。 于 是 神 奇之 产 , 销 藏 委 翳 于 蒿 藜 榛 莽 之 间 , 而 山 农 野 老 不 复 知 其 为 瑞 也 。 则 知 因 一 时 之 好 恶 , 而 能成 天 下 之 风 俗 , 况 于 行 先 王 之 治 哉 ?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
5、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皇祐五年十月日记。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第段的作用。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A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B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C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4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3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
6、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5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 “用意多在题外” 。请对此加以赏析。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游凌云图记刘大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 ,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 。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
7、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注释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6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理想中的士大夫应该既施泽于民,又寄情于山水。B苏轼作为“古之杰魁之士” ,只能做到钟情山水而轻于轩冕。C卢抱孙政务之余曾畅游凌云,其友刘大櫆写此文专记其事。D知者仁者的快乐,都得之于山水并寄寓在对山水的观览中。8从语言运用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49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 ,其中“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每日 分析 概括 作者 文中 观点 态度 解析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