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
2、制。依据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时期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D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ABC 三项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排除。所以应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 ”这则材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三省分权,相互制衡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阁臣不得与闻”等信息说明阁臣只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说明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宰相此时已经不存在,所以 A、C 两项不符合题意。B 项属于
3、唐朝的中央制度,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项。3.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2A. 鞍前马后 B.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属于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借助皇帝的权威,属于狐假虎威,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宦官专权不是宦官鞍前马后,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宦官专权也不是为虎作伥,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宦官专权并不是爱屋及乌,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宦官专权
4、的核心含义宦官们打着皇帝的旗号,借助皇帝的权威。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 ,主要因为梭伦改革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D.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索伦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索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石,所以正确的是 A 项,B 是克利斯提尼时期,C 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D 项不是索伦改革时期的内容。5.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执政后规定: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一规定对民主政治的实质意义是( )A. 增加公民的家庭收入 B.
5、 吸引公民去观赏戏剧C. 提高公民的参政水平 D. 增加公民参政的热情【答案】D【解析】发给公职人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就不会因为参政而影响生活和个人收入,有利于吸引公民参政。故 D 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 “万死不辞” , “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3A. 三元里抗英斗争B. 黄海海战C. 反割台斗争D. 南京保卫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倭”是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再由近代前期,可知题中的国土指的是台湾,中日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此后台湾人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因此 C 项正确。考
6、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反割台斗争7.陈天华(1875-1905) 警世钟开头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万忍送人!万丈风潮逼人,腥膻满地血如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于同胞俯耳听。 ”该诗主要反映了A. 两次鸦片战争B.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C. 北洋军阀统治D.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答案】B【解析】材料中作者表达了痛感祖国主权、领土沦丧,希望国人警醒的思想感情;依据作者的生卒年份可推断这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故 B 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9 世纪 40.50 年代,与作者的生卒年不符,排除 A。北洋军阀统
7、治开始于 1912年 4 月至 1926 年,与作者的生卒年不符,排除 C。1915 年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与作者的生卒年不符,排除 D。8.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A. 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4D.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也就意味着否定了君主专制,带有明显的
8、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故 C 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不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排除 A。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B。在临时约法中,为防止袁世凯专权而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但并没有认识到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排除 D。9.毛泽东曾撰文称:“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其“新”的主要依据是A. 青年学生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B. 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C. 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D
9、. 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革命主力军,所以答案选 D,A B 两项表述正确但不是主要依据, C 项表述错误,中共当时尚未成立。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10.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
10、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5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星火燎原指的是 1927 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此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力挽狂澜指的是
11、1935 年,遵义会议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引路指的是 1945 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进京赶考指的是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排除 ABD,所以选 C。点睛:本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大事件的排序,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史实(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等即可知道答案。11.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 5 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
12、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表明当时A. 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 B. 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C. 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答案】C【解析】据材料“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雅典权力机构对于不会演说的“弱势”一方会因同情而作出有利于“弱势”一方的决定,这体现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故 D 选项正确;当时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故 A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故B 选项错误;材料说明雅典民主决策具有保护不会演说的“弱势”一方的倾向性,而不是
13、保护平民,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12.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 ,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 “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 导致古希腊内乱6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 是少数人的民主【答案】A【解析】从材料“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 ,说明雅典民主自身存在缺陷,而正是这种缺陷导致该制度难以为继。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为雅典民主制度在内乱中消亡,但没有说明内乱的原因,排除 B 项;材料所述为该制度的缺陷对其最终的影响,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点睛:本题材料中“不提供集中的权力” ,是指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这种体制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是导致雅典城邦最终消亡的重要原因。据此确定正确答案。1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 4 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 25 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 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 25 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 罗马法的执行缺乏强制性B. 罗马法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C. 罗马帝国扩张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D. 罗马法
15、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裁判官废除 25 阿斯的罚金的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说明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与时俱进,故 D 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是执行缺乏强制性的问题,故A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野蛮的习惯法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裁判官废除 25 阿斯的罚金的条款,不能说明当时各种矛盾的尖锐,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14.“罗马法规定有能力的罗马人要承担更重要的国家公职,做这样的事都是无偿的,所以这些职位被称为“荣誉” ,而且任职者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应付公共的开支。最后,罗马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