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稳态的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稳态都是相对的C. 所有稳态的维持都依赖于体液调节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
2、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并不是所有稳态的调节都是通过神经调节的,如机体酸碱度的调节没有神经调节,A 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B 正确;不是所有稳态的维持都依赖于体液调节,如机体散热的调节只有神经调节,C 错误;稳态的调节中枢大多数在下丘脑,D 错误。2.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代谢废物、气体、激素、血红蛋白等- 2 -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
3、【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图中为血浆,含有代谢废物、气体、激素、血浆蛋白、钠离子等,而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A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 错误;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而淋巴中的物质不能进入组织液,C 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毛细血管动脉端处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处,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
4、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体液的名称,并能够区分不同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种类。3.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 B 细胞兴奋的是A. 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 下丘脑中有关神经兴奋C. 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能直接使胰岛 B 细胞兴奋,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A正确;血糖浓度升高
5、会使下丘脑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 B 细胞兴奋,B 正确;垂体不能对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行调节,C 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 正确。4.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3 -A. 产热增多使体温暂时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抗利
6、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 ,能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详解】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A 正确;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 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缓冲物质)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 正确;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
7、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D 正确。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 运动性语言中枢(W 区)受损的患者不能讲话C.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 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是人脑的最高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W 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是躯体的运动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到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渴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未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
8、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 突触小体内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详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后膜
9、上发生了钠离子的内流,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通道关闭,A 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不是零电位,B 错误;突触小体的膜属于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错误;神经纤维的兴奋可以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 错误。7.若图 1、图 2 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 1 有关B. 细胞 a 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 b,并参与细胞代谢C. 细胞 c 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 dD. 如果细胞 a 是垂体细胞,细胞 b 可以表示性腺细胞【答案】D【解析】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
10、1 体液调节和图 2 神经调节都有关,A 错误;激素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本身并不参与细胞代谢,B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所以细胞 c 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 5 -递给细胞 d,C 错误;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故 b 细胞可以是性腺细胞,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8.下列有关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产生某种兴奋并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B.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体温C. 能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并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D. 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11、活动属于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水平衡的调节过程分析 A 选项;根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分析 B 选项;根据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分析 C 选项;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分析 D 选项。【详解】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A 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 错误;血糖浓度的改变既能直接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也能通过下丘脑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C 正确;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
12、腺激素,D 正确。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加B. 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 记忆细胞的作用与外来抗原的多少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等)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不需要抗体参与,A 错误;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基因相同,- 6 -但是两者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功能不同,B 错误;胸腺是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
13、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 T 淋巴细胞,也就没有细胞免疫,C 正确;忆细胞的作用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浆细胞) ,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但如果是初次免疫,就与记忆细胞无关,D 错误。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B. 多数植物激素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两重性C. 茎的的背地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14、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如生长素与脱落酸)又有协同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 ,A 正确;只有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 错误;茎的的背地生长没有涉及到抑制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植物激素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D 错误。11.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 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部分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5、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 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答案】D- 7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上胚轴切段上放空白琼脂块,上胚轴切段不生长;上胚轴切段上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胚轴切段直立生长,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的作用。【详解】图中胚轴切段没有顶端,因此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A 错误;上胚轴切段上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给以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照没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 错误;图中实验没有做将胚轴倒转过来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得到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结论,C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具有促进上胚轴切
16、段生长的作用,D 正确。12. 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索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A【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 项正确;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 项错误;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C 项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
17、项错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应用【名师点睛】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名称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生长素 萘乙酸、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农业除草剂- 8 -赤霉素 赤霉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细胞分裂素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
18、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2、H +等通过俸液传送对机体进行凋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A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 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影响酶活性;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
19、免疫调节,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因此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 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9 -14.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体温下降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人体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错误;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因此机体耗氧量增加,错误;
20、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正确。因此,正确的有,故选 D。15.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胰岛素调节血糖可用图甲方式表示B. 信息从细胞 3 传递到细胞 4 的速度比从细胞 1 传送 到细胞 2 快C. 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内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D. 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甲、乙两图所示的调节都有关,乙图中细胞 4 可以是:神经细胞、
21、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其中细胞 1 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细胞 2;乙图表示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细胞 3 是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 10 -作用于细胞 4。【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合成与分泌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可以用甲图方式表示,A 正确;乙图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而甲图激素需要血液的运输,所以信息从细胞 3 传递到细胞 4 的速度比从细胞 1 传送到细胞2 快,B 正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22、既有神经调节的参与,也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乙图中细胞 4 是神经递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D 正确。16.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答案】C【解析】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 项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皮肤表层的冷觉感受器,B 项正确;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包括感知寒冷的大脑皮层,支配机体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下丘
23、脑和支配肌肉收缩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C 项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D 项正确。1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 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 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11 -【详解】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
24、系,A 正确;一个神经元有很多突起,可以形成多个突触,B 错误;神经递质是在释放前合成的,包装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C 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但是不能透过突触后膜,D 错误。18.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C. 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D.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一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二表示神经调节,图三表示体液调节。图一可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海安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