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创新班,含解析).doc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创新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创新班,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创新班)1.2017 新课标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答案】C【解析】本题使用的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钢管柱与电源的负极相连,被保护。A外加强大的电流可以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从而保护钢管柱,A 正确;B通电后,
2、被保护的钢管柱作阴极,高硅铸铁作阳极,因此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B 正确;C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所以高硅铸铁不损耗,C 错误;D通过外加电流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因此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D 正确。答案选 C。2.已知 H2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CO 的燃烧热为 282.8 kJ/mol。现有 H2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 56.0 L(标准状况),充分燃烧后,放出热量 710.0 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2CO2(g) H=282.8 kJ/molB. H2
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g) H=571.6 kJ/molC. 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H 2的体积分数为 60%D. 混合气体燃烧后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 2.5 mol【答案】D- 2 -【解析】【详解】A. CO 的燃烧热为 282.8 kJ/mol ,依据燃烧热的概念,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1/2O2(g)=CO2(g) H=282.8 kJ/mol,故错误;B. H2的燃烧热为 285.8 kJ/mol,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 H=571.6 kJ/mol,故错误;C.设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x,
4、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y,氢气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为 56.0L,物质的量为 56.0L/22.4L/mol=2.5mol,经过充分燃烧,放出的总热量为 710kJ,依据燃烧热计算有x+y=2.5,285.8x+282.8y=710,解得 x=1mol,y=1.5mol。氢气的体积分数为1mol/2.5mol=40%,故错误;D.氢气为 1mol,一氧化碳为 1.5mol,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为 1mol 和 1.5mol,与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 1mol 和 1.5mol,共2.5mol,故正确;故选 D。【点睛】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5、物时放出的热量,稳定的氧化物指二氧化碳或液态水等。3.我国预计在 2020 年前后建成自己的载人空间站。为了实现空间站的零排放,循环利用人体呼出的 CO2并提供 O2,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如下图),实现了“太阳能一电能一化学能”转化,总反应方程式为 2CO2=2CO+O2。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 N 型半导体为正极,P 型半导体为负极B. 图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 反应完毕,该装置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D. 人体呼出的气体参与 X 电极的反应:CO 2+2e-+H2O=CO+2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图中 N 型半导体为负极,P 型半导体为正极,故
6、A 错误;B、图中离子交换膜允许氢氧根离子通过,为阴离子交换膜,故 B 错误;C、阴极反应生成的 OH-在阳极完全反应,总反应为 2CO2=2CO+O2,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 pH 并不变化,故 C 错误;D、人体呼出的气体参- 3 -与 X 电极的反应:为 CO2+H2O+2e-=CO+2OH-,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的相关知识。4.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Z 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 是地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叙
7、述正确的是A. Y、Z、W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 元素 W、Z 形成的简单氧化物,W 的氧化物熔点更高C. X、Z、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间均可发生反应D. W、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WZ【答案】B【解析】【分析】X、Y、Z、W、R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 倍,为碳元素,Y、R 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 X 核外电子数的 4 倍,即为 24,所以分别为氧和硫元素。Z 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钠元素,W 是地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据此解答。【详解】A. Y、Z、W 原子半径顺序为钠铝氧,故错误;B. 元
8、素 W、Z 形成的简单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铝和氧化钠,氧化铝的晶格能大于氧化钠,氧化铝的熔点比氧化钠高,故正确;C. X、Z、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可以和碳酸或氢氧化铝反应,但是碳酸和氢氧化铝不能反应,故错误;D. W、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碱性更强,故错误。故选 B。5.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2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根据如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
9、,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 (6a+5d4c12b) kJmol1 B. (4c+12b6a5d) kJmol1C. (4c+12b4a5d) kJmol1 D. (4a+5d4c12b) kJmol1- 4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即可。【详解】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 H=(6a+5d4c12b) kJmol1。故选 A。【点睛】注意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 6 个磷磷键。P 4O10中含有 4 个磷氧双键和 12 个磷氧单键。6.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对应的表述均正确的是A. 密闭容器中,9.6 g 硫粉与
10、11.2 g 铁粉混合加热生成 17.6 g 硫化亚铁时,放出 19.12 kJ 热量。则 Fe(s)S(s)=“FeS(s)“ H95.6 kJmol 1B. 稀醋酸与 0.1 molL1 NaOH 溶液反应:H (aq)OH (aq)=H2O(l)H57.3 kJmol1C. 已知 1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 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l)=2H2(g)O 2(g) H285.5 kJmol 1D. 已知 2C(s)O 2(g)=2CO(g)H221 kJmol 1 ,则可知 C 的燃烧热 H110.5 kJmol1【答案】A【解析】试题分
11、析:A、9.6g 硫的物质的量是 9.6g/32g/mol=0.3mol,11.2gFe 的物质的量是0.2mol,S 过量,则 1molFe 完全与 S 反应生成 FeS 放出的热量是19.12kJ/0.2mol=95.6kJ/mol,热化学方程式正确,正确;B、醋酸是弱酸,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少于 57.3kJ,错误;C、1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 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O(l)= H2(g)1/2O 2(g) H285.5 kJmol1 ,错误;D、1molC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
12、量为 C 的燃烧热,错误,答案选 A。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7.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气体总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欲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5 -A. 0.1 mol CuOB. 0.1 mol CuCO3C. 0.05 mol Cu2(OH)2CO3D. 0.1 mol Cu(OH)2【答案】C【解析】【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先电解生成铜和氧气和硫酸,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详解】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先电解生成铜、氧气和硫酸,根据图分析,当转移0.2mol 电子时反应生成 0.05mol
13、氧气和 0.1mol 铜,然后就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当又转移 0.1mol 电子时,产生了 0.05mol 氢气和 0.025mol 氧气,即电解了 0.05mol 水。所以要使溶液恢复需要进入 0.1mol 氧化铜和 0.05mol 水,即可以加入 0.05 mol Cu2(OH)2CO3。故选 C。【点睛】注意电解过程中的产物的变化,先电解生成铜和氧气,后电解水。8.用 CH4催化还原 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H574 kJmol 1CH 4(g)4NO(g)=2N 2(g)CO 2(g)2H 2
14、O(g) H1160 kJ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反应、可推知:CH 4(g)2NO 2(g)=N2(g)CO 2(g)2H 2O(g) H-867 kJmol 1B.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与反应、,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 若用标准状况下 4.48 L CH4还原 NO2至 N2,放出的热量为 173.4 kJD. 若用标准状况下 4.48 L CH4还原 NO2至 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3.2N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CH4(g)2NO 2(g)=N2(g)CO 2(g)2H 2O(g),由(+)/2可得,所以 H(574 k
15、Jmol 1 )+( 1160 kJmol 1 )/2=“-867“ kJmol1 ,正确;- 6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参与反应、,甲烷中的-4 价 C 原子全部转化为+4 价 C,所以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正确;C、标准状况下 4.48 L CH4的物质的量是 0.2mol,还原 NO2至N2,根据 A 的结果,放出的热量为 0.2mol(867 kJmol1 )=“173.4“ kJ,正确;D、0.2mol 甲烷还原 NO2至 N2,本身被氧化为 CO2,所以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8=1.6mol,电子总数是 1.6NA,错误,答案选 D。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氧化
16、还原反应的分析9.煤的液化可以合成甲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气化”:C(s)+2H 2O(g) CO2(g)+2H2(g) H1=+90.1 kJmol-1催化液化:CO 2(g)+3H2(g) CH3OH(g)+H2O(g) H2=-49.0 kJmol-1催化液化:CO 2(g)+2H2(g) CH3OH(g)+1/2O2(g) H3=a kJmol-1A. 催化液化中使用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 Ea、 H2都减小B. 反应 C(s)+H2O(g)+H2(g) CH3OH(g) H=+41.1 kJmol-1C. H2 H3D. 如图为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H3
17、OH-6e-+6OH- CO2+5H 2O【答案】B【解析】【详解】A. 催化液化中使用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 Ea减小但 H2不变,故错误;B. “气化”:C(s)+2H 2O(g) CO2(g)+2H2(g) H1=+90.1 kJmol-1,催化液化:CO 2(g)+3H2(g) CH3OH(g)+H2O(g) H2=-49.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 C(s)+H2O(g)+H2(g) CH3OH(g) H=+90.1kJ/mol-49.0kJ/mol=+41.1 kJmol-1,故正确;C. 催化液化:CO 2(g)+3H2(g) CH3OH(g)
18、+H2O(g) H2=-49.0 kJmol-1,催化液化:CO 2(g)+2H2(g) CH3OH(g)+1/2O2(g) H3=a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 +1/2O2(g)= H2O(g) H= H2- H3=(-49.0-a) kJmol-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H 0,则有 H2- H30,即 H2 H3,故错误;D. 如图为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CH3OH-6e-+8OH- CO32-+6H2O,故错误。故选 B。- 7 -10.水银法电解食盐水是氯碱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以制得碱液纯度高、质量好而著称
19、,其生产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解器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B. 当阳极产生 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解汞室中生成 NaOH 的质量为 12 gC. 解汞室中产生氢气的电极为阴极D.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器中的 Na 变成金属钠,与水银形成钠汞合金,从而与 Cl2分开【答案】C【解析】【详解】A. 电解器中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A 正确;B. 当阳极产生 3.36 L(标准状况)气体即 0.15mol 氯气时,根据电子守恒,阴极生成0.3molNa,根据 Na 守恒,解汞室中生成 0.3molNaOH,其
20、质量为 0.3mol40g/mol=12 g,B正确;C. 解汞室中,钠汞合金与石墨粒构成原电池,钠汞合金为负极,Na 失电子被氧化成Na+,石墨粒为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气,C 错误;D. 根据示意图,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器中阴极上钠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 Na,Na 与水银形成钠汞合金,从而与氯气分离开来,D 正确;故选 C。11.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研究获重大突破。已知:反应:C(s) + 1/2O 2(g) CO (g) H1反应:C(s) + H 2O(g) CO(g)+ H 2(g) H2反应:CO(g) +2H 2(g) CH 3OH(g)
21、H 3=90.1kJmol 1反应:2CH 3OH(g) CH 3OCH3(g) + H2O(g) H 4=134.0kJmol 1反应:3CH 3OH(g) CH 3CH=CH2(g)+3H2O(g) H 5=31.0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1 H20B. 反应为放热反应C. 3CH3OCH3(g) 2CH 3CH=CH2(g) + 3H2O(g) H=103.0 kJmol 1- 8 -D. 3CO(g) + 6H2(g) CH 3CH=CH2(g)+3H2O(g) H=301.3kJmol 1【答案】AD【解析】【详解】A. H 1H 2为 1/2O2(g)H 2(g) H
22、 2O(g)的 H,该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故H1H 20,A 项正确;B. 反应为吸热反应,B 项错误;C. 根据盖斯定律,23 得 3CH3OCH3(g) 2CH3CH=CH2(g) + 3H2O(g) H=340.0kJmol 1 ,C 项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3得 3CO(g) + 6H2(g) CH3CH=CH2(g)+3H2O(g) H=301.3kJmol 1 ,D 项正确。故选 AD。12.用酸性甲醛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 a、b 都是铜作电极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2H 2O 2H2SO42CuO 2B. 燃料电池工
23、作时,正极反应为 O22H 2O4e =4OHC. 当燃料电池消耗 22.4 L 甲醛气体时,电路中理论上转移 2 mol eD. 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 HCHOH 2O2e =HCOOH2H 【答案】D【解析】【分析】左边装置是酸性甲醛燃料电池,原电池放电时,燃料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正极上电极反应为 O2H 4e =H 2O,右边装置有外界电源,所以是电解池,连接负极的电极时阴极,连接正极的极是阳极,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 当 a、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海安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创新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