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田阳高中 2018 至 2019 学年度上学期 9 月份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科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l4 页。时量 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
2、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可知,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2.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A. 贵族生活腐化B. 社会等级森严C. 血缘色彩浓厚D. 音乐发展迅速【答案】B2【解析】【详解】从表格看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依身份等级的高低递减,说明西周社会等级森严,故 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生活腐化,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血缘色彩浓厚,排除 C;D 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排除。3.“周
3、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 D 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与“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 A、B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 C 项错误。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
4、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4.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度【答案】A【解析】3从上述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宗法制、郡县制,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候、国”等体现的是分封制而非礼乐制度,所以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图片中的甲骨文都是与分封制有关的字,如“戎”代表的是分封制下为保卫王室而进行战争所用的武器,
5、 “从”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需要随从周天子作战, “王” 、 “国” 、“侯”是指的分封制下的等级和诸侯国,故选 A。5. 王国维曾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在他看来,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 封建子弟之制B. 宗法及丧服之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题时既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看出, “立子立嫡之制”即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故选 C。其他的制度,分封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故排除 A 项。礼乐丧葬制
6、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础,故排除 B 项。D 项不是核心,也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6.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体系了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 B 正确;分封制强调的是政治权利的分配,不符合题意,排除
7、 A;郡县制、察举制与改姓无关,排除 CD。7.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种现象4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这种现象体现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C 项。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 ABD 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
8、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8.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这表明商代A. 贵族统治受到削弱B. 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说明商代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贵族统治受到削弱,排除 A;材料与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无关,排除 B;D 材料
9、无法体现,排除。9.学者钱穆指出,其实“宰”和“相” ,在春秋时代也仅系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5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反映了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 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C.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转变D. 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封建贵族的家臣,但到秦汉则化私为公,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现象,故 A 正确;“宰”和“相”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这并不能说明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故 B 错误;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故 C 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故 D 错
10、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封建贵族的家臣变成了正式的政府执政官”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 某学者认为“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 “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制B. 宗法制C. 郡国并行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暂,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A 正确。宗法制不是秦朝建立,故 B 排除。郡国并行制,由西汉建立,故 C 排除。察举
11、制,由西汉建立,不是秦朝,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影响11.秦始皇统治时期,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主要表现在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6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攻伐征战都由皇帝亲自带兵A. B. C. D. 【答案】C【解析】皇帝亲自带兵的说法不准确,带兵是具体将军负责,故排除。本题选择 C 项正确。12.如表是秦朝九卿职以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A. 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C. 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 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答案】
12、D【解析】【详解】表格反映了秦朝九卿既要负责国家的事又要负责皇室的事,这就体现了秦朝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故 D 正确;表格未体现出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排除A;秦朝九卿制到后来有变化,所以未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排除 B;表格体现了九卿各自的职责,没有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排除 C。1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 扩大了疆域B.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7C. 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 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解析】分封制的弊端是导致地方分裂割据,而郡县制的优点是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13、答案选 B。AD 是二者的共同点;郡县制是地方官制,不是中央官制,排除 C。14.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B. 郡、县都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组织C. 郡县制的建立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重要标志D. 秦朝与西汉都实行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原有的形式,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C 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D 选项错误,只有西汉初期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地方行政制度。15.汉书
14、记载: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于是出现“藩 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 响是( )A. 推动汉初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 妥善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体现的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故 D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与汉初封建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A;B 表述太绝对,错误;推恩令解决的是中央与地方的
15、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不属于君权和相权问题,C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 ,8联系所学西汉推行推恩令的影响分析解答。16. 唐朝后期,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沉重。其主要原因是( )A. 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B. 皇帝残暴C. 外敌大规模入侵 D. 地方割据势力过于强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现象,使社会政局动荡不安,故 D 项正确;A 项使东汉后期,BC 项不符合唐代的史实,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割据17.北宋
16、派文臣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 。 “权” ,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设转运使为路级财政长官,兼具监察官的身份。这些措施的实质是A. 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B. 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C.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D. 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不仅讲到了北宋加强对行政进行监察,还涉及到军事和财政,所以 A 是对材料片面的解读,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节度使,故可排除 B;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不是问题的实质,故排除 C;材料描述了北宋时对地方行政、军事和财政的
17、监察与强化管理,其实质用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1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宰相职权的范围在扩大D.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A9【解析】三司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是君权对相权的制约,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宰相的职权在削弱而非宰相职权的范围在扩大,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清代的军机处设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9.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 , “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田阳 高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