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
2、,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
3、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4、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2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统文化的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B.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
5、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D. 许多学者不断深索汉宇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B. 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C.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D. 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B.
6、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C.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我们学习。D.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 “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 。C 项,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
7、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错误,原文说“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并无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之意。D 项, “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说法绝对,分析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提到“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故选 A。【2 题详解】- 3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此题 C 项无中生有,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不正确,原文并没有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
8、教学方法作对比。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正确。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说“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可见,只提升重视程度分析错误。故选 D。【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
9、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又少了一个聂华苓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
10、哪,你看。 ”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 “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 4 -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
11、起衣角来拭眼泪。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
12、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两项A. 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外貌由富态到干瘪,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人格由自尊到顽劣,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B. 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
13、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C. 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女人行乞时的嘴脸,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D. 女人向太太行乞,却被太太以一角钱无情地赶走,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E. 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5. 第一次向别人乞讨的女人,有两次流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是否相同?6. 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5 -【答案】4. CD 5. 答题要点: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为了自己可怜的孩
14、子,更为自己不得已出来乞讨而承受心灵上的苦痛而流泪;第二次则是为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而流出的感激之泪。 6. 答题要点: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都已不复存在,作者以此为题,正是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特点及作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 项, “作者用夸张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中“夸张”错,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夸张手法。这
15、是针对人物形象设题。D 项,“足见世态炎凉,这正是作者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要批判的是苦难的社会和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而不是世态炎凉。这是针对小说主题设题。故选 CD。【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找到有关女人流泪的描写,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流泪的原因。第一处, “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前面讲述了她的境遇,再从她反复强调“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可以分析出,她第一次流泪是因为自己遭遇的不幸,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不得不出来乞讨的处境。第二次, “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前面描写她接受“我”帮助时的表现是“
16、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 ”,可见此时的流泪是因为她觉得自己遇到好心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考查的是对小说标题的鉴赏能力和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解答时首先要理解, “人”是指谁;“少”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来看,此处的“人”是指文中的妇人,也指她代表的一类人;“少”的意思不是人肉体的死去,而是指精神、灵魂的死去,尊严的丧失。小说中的妇人,她是肉体虽然还在,但她作为人的尊严、人格都已经不在了,而造成这
17、一切的原因正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她代表的是生活中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人性被扼杀掉的一- 6 -类人。【点睛】第 3 小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和主旨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小说内容如何体现标题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又是什么;第二,思考所问句子与主旨的关系: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怎样;第三,思考与人物的关系:人物生存的环境怎么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如何;第四,看情节,小说写了哪些内容,安排了哪些情节,情节围绕什么样的中心事件展开的;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2014 年 7 月 16 日
1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 2.92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3558 万人。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 2.05 亿,半年度增长率为 63.4%,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 5.2 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 25.1%提升至 38.9%。以下为各年龄层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考虑的因素调查。数据益普索(Ipsps)(摘编自移动支付各种数据深度分析对比 ,中国商业电讯)材料二日前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50 岁以上人群是使用移动支付增长最快的人群,就连
19、平时不怎么用手机的老年人,每逢春节也戴着老花镜,乐滋滋地抢红包和发红包,但对不少年龄偏大的人来说,手机支付还是让他们感觉不便。“前几天替儿子收一个到付的快递,15 元的邮费,非让我用手机支付不可。 ”今年 63 岁- 7 -的王朝霞说,没想到收个快递也这么麻烦,快递小伙当时拿着智能终端告诉她,不收现金,只能用微信、支付宝。她虽然平时也在微信里抢个红包,但对怎么支付真的不太清楚,只好敲开邻居家的门,让年轻人帮忙用手机付款,自己把现金给邻居。而在女儿的多次培训下,终于掌握移动支付技术的李先生说,对于手机操作不熟练、眼花的自己来说,实在找不到移动支付的方便,尽管会用但他平时也不怎么用。开通移动支付后
20、,李先生的女儿不止一次向他强调,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账户安全,不要到处扫二维码,注意手机不要中病毒。但是对手机操作都不熟练的李先生,对个人隐私、账户安全的基础保护并没有多少概念。有时候听到谁的账户资金被盗取,他就特别担心自己会不会也中招,在他看来,移动支付远没有现金或是银行卡使用起来安心。(摘编自“无现金”概念受到诟病,老年人和孩子受不利影响颇大 ,2017 年 8 月 24日大河网)材料三超过 3 成的受访者表示,曾有过至少一次的移动支付欺诈经历。而根据调研显示,在遭遇移动支付欺诈时,消费者的反应各不相同。41.9%的受访者选择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24.7%的受访者则会倾向于先去银行求助,排
21、在其后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比 20.9%。这样看来,作为支付环节的各个“玩家” ,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保险公司,明显在帮助消费者化解欺诈损失时的参与力度不足,均落后于国家公权部门,缺乏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意识的动力。一方面,这反映出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多个参与者未来仍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另一方面,国家方面,也需要考虑是否出台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和账户安全,有效减少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从法治角度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保障。(摘编自重磅!2017 年移动支付安全报告 ,2017 年 3 月 10 日今日头条 )7. 下列对材料一表格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70 后对于支付平台系统
22、稳定性和操作体验友好性与便利性的需求高于其它年龄阶段,同时选择支付场景的要求更高。B. 90 后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对多项因素都比较重视。为争取 90 后的市场,支付平台首先需要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C. 60 后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考虑因素时,只有一项突出,说明他们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要求不高。D. 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考虑因素中,随着年龄段的增长,用户对交易安全性愈发重视;交- 8 -易优惠与补贴等激励措施,对年轻人更加有效。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A. 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 2.92 亿,
23、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 2.05 亿,手机支付与网上支付的规模差距正在缩小。B. 虽然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对中老年人群而言,移动支付存在着诸多不便,所以他们并不愿意使用移动支付。C. 作为支付环节的各个“玩家”没有参与到帮助消费者化解欺诈损失的行动中去,所以大部分受访者在遭遇移动支付欺诈时会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D. 材料一和材料三注重通过客观数据来分析问题,语言更严谨、理性;材料二更倾向于用事实来说话,更贴近生活。E. 三则材料都介绍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其中材料二的作者对现阶段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完全持消极态度。9.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猛,让世界惊叹。请结合上述
24、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移动支付继续蓬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相关环节措施。【答案】7. B 8. AD 9. 答案:第三方支付机构需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个人隐私的安全性以及支付平台系统稳定性。在移动支付流程、手机功能设计上多考虑中老年用户的需求。支付环节的各机构、公司等需要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意识。 (4)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法津和行业标准,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和账户安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表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 “为争取 90 后的市场,支付平台首先需要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不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汕头市 华侨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