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docx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6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向 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诊断(2017 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 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 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2【解题思路】第 1题,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火山喷发频率增加。【答案】1B(2017 天津高考)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2、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2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题思路】第 2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2D名师点睛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 大原因” “4大影响”和“4 大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
3、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3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加强国际
4、间的合作。考向 2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的影响模拟诊断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第 3题。3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解题思路】第 3题,由题干提示,该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答案】3A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
5、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甲)。据此回答 45 题。4图乙中 AB 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 )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为鞍部C处可能有高架桥,处可能有隧道4D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5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经济实力增强 汽车性能改善 科技水平提高 节省建设费用A BC D【解题思路】第 4题,处为山谷,可能有高架桥,处为山脊,可能有隧道,选项 C正确、B 错误。根据指向标可知该段高速公路向东北、西南延伸,选项 A错误。两地的地质构造无法判断,选项 D错误。第5题,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使人们可以克服修建高速公路时遇到
6、的地形障碍。【答案】4C5A名师点睛1地形对交通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
7、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2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农业)。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步, “近水” 。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第二步, “土肥” 。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第三步, “避险” 。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考向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真题诊断(201
8、711 浙江学考选考)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 67 题。56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7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A B C D【解题思路】第 6题,浙江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仅与降雨量相关,还与区域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地表径流(河流
9、长度和陆地面积)等有关。浙江沿海多位于河流下游,经济发达,水污染较为严重;浙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变化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大;丘陵山区多暴雨,易引发山洪,防洪压力大;海岛陆地面积小,河川等地表径流少,供水压力巨大。故正确答案为 B。第 7题,循环经济属于“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可以降低污水排放;产业集聚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居民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将大大提升。故正确答案为 A。【答案】6B 7A(2014全国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
10、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89 题。8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9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解题思路】第 8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故其绿水比例最大。其他三条河流流域降水多,蒸发量所占比例较小。第 9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水分被农作物吸收,植物蒸腾增强,从而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水田改旱
11、地,无法避免水分蒸发;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和修建梯田,故无法阻止地面蒸发。【答案】8A 9C解题模版解答与“水资源”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6名师点睛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 “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考向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真题诊断(2017 江苏卷)中央气象台 2017年 5月 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自然环境 人类 活动 影响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