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35-1991 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试.pdf
《CECS 35-1991 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ECS 35-1991 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试.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二、桩基承载力试验13733荷载分级、测读沉降时间、各级荷载下的下沉稳定标准、终止加荷条件以及单桩承载力的确定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本规范第4.5.4条的规定。(二)对桩侧负摩擦力进行现场试验确有困难时,可按附表11.1中的数值估算。桩侧平均负摩擦力(kM)附表11.1自重湿陷量(cm)挖、钻孔灌注桩预制桩7-2010152015204.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CECS 35:91主要符号Cas一一Qd Sd曲线法的动、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Cf经验公式法的动、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er标准误差;Qd实测桩顶锤击力;Q乳Qd一凡d曲线法确定的试桩的动极限承载力;Q易 Qd
2、XSd曲线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QS经验公式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Q波动方程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Q1,静载荷试验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Sd实测桩顶贯人度。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统一锤击贯人试桩法(简称锤贯法)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特制定本规程。第1.0.2条在一般情况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的有关规定。在符合本规程第1.0.3条一第1.0.5条规定的情况下,可按本规程规定的方法快速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极限承载力。第1.0.3条本规程主要用于确定中小型预制桩与灌注桩的单桩竖向
3、受压极限承载力第1.0.4条在大范围内应用前,动静对比试验总桩数不应少于结果的标准误差不应超过士20%,并需经主管部门审定。对有代表性的静对上匕试验桩型的动静对比试桩数均不应少于3根。第1.0.5条从事锤击贯人试桩法测试和测试结果分析的人员,均应经过专门培训与1374第二部分施工工序工程检测方法标准考核。第1.0.6条在现场作业时,应遵守现行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有关规定。第二章试验仪器和设备第2.0.1条锤贯法试验仪器和设备应由锤击装置、锤击力量测和记录设备、贯人度量测设备三部分组成。第2.0.2条锤击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锤击装置应由重锤、导杆、底盘和动力等部分组成,应移动方便,就位迅速,操作
4、灵活,并能提供足够锤击力。试验时可采用不同形式的锤击装置,也可使用落锤或柴油打桩机兼作锤击贯人试验的锤击装置;二、重锤应质量均匀、形状对称、锤底平整光滑,并宜整体铸造。锤的质量宜按1000,2000,3000和4000kg等系列选择制作;三、锤垫宜采用2-6cm厚度的纤维夹层橡胶板。第2.0.3条锤击力量测和记录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锤击力传感器1.弹性元件应采用合金结构钢或优质碳素钢。钢材抗拉强度f不得小于600MPa,屈服强度几不得小于350MPao截面尺寸应进行强度核算,可取应力为0. 2f,;2.应变元件宜采用阻值为1200的箔式应变片,应变片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00M0;3.转感
5、器的量程可分为2000,3000,4000和5000kN等,额定荷载范围内,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不得大于3;二、动态电阻应变仪应变量测范围应为。一士10000tAs,标定误差不得大于士1,工作频率范围不得小于0-15001-12;三、光线示波器振子非线性误差不得大于3,记录纸移动速度的范围宜为5 -2500mm/so第2.0.4条锤击力量测和记录也可使用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其他类型仪器,但标定时与使用时的配套仪器必须相同。第2.0.5条贯人度量测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的分度值不得大于O.Olmm;二、磁性表座应安装、拆卸方便;三、垫块应为钢制长方体,对应面的不平行度不得大于0.0
6、1,表面粗糙度不得低于W;四、基准桩和基准梁应具有足够刚度。第2.0.6条计量仪表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标定,锤击力传感器的标定应按附录二执行。第三章试验技术要求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采用锤贯法试桩时应具备下列资料:一、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二、桩基承载力试验1J75二、试桩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三、桩基础施工图;四、试桩施工记录;五、试桩桩顶处理前、后的标高。第3.1.2条试桩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桩,对工程地质条件相近,桩型、成桩机具和工艺相同的桩基工程,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并不应少于5根。第3.1.3条从设桩至试验的休止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预制桩应按表3
7、.1.3执行;从设桩至试验的休止时间衰3.1.3土的类别休止时间(d)碎石土3砂土7粉土10粘性土非饱和15饱和25二、灌注桩或现浇桩头的桩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以后,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第二节试验准备工作第3.2.1条为便于安装测试仪表和避免试验时将桩头击碎,对灌注桩和桩头严重破损的预制桩,应按下列要求处理桩头:一、桩头标高宜高出试桩附近自然地面0.5m左右,桩头平面尺寸应与桩身尺寸相当,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二、桩头主筋应与桩身相同,顶部加钢筋网片1一3层,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8o第3.2.2条试验设备安装与仪器连接宜按图3.2.2执行。第3.
8、2.3条安装锤击力传感器时,锤垫、锤击力传感器及桩帽应平直对中放置在桩顶上,并拧紧紧固螺栓使其与桩头固定。第3.2.4条锤击装置就位后,应做到底盘平稳、导杆垂直、锤的重心线应与试桩桩身中轴线重合。第3.2.5条贯人度量测系统的安装扁图3.2.2试验设备安装与仪器连接示意1-试桩;2-荃准桩;3-羞准染;4-盛性表座;5一百分表;6一桩帽;7-锤击力传感器;9-性垫19-导杆;10-重锤;11一自动脱钩装里;12一电桥盒;13一电源供给器;14-动态应变仪;15-记录仪器;16-电硕租压器1376第二部分施工工序工程检测方法标准符合下列规定:一、试桩与基准桩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2m。基准桩应稳固可
9、靠,其设置深度不应小于0.4m;二、量测标点必须与桩身联成整体,与桩顶距离不宜小于一倍桩径或边长,并对称设置两个标点(图3.2.2);三、每个量测标点上方,各安设一只百分表,撤去垫块后百分表滑杆下端与量侧标点间的空隙不应小于4mmo第3.2.6条二次测试仪器宜置于距试桩lom以外,并应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开机调试。第3.2.7条试验前应在百分表滑杆下端与量测标点之间填塞垫块和测读百分表初读数,并应记人试验原始记录表(见附录三),然后将垫块取出。第3.2.8条上述各项准备就绪后,应先试击一锤,取落高为0.2m左右,确认整个试验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即可开始正式试验。第三节锤击力和贯入度的t测第
10、3.3.1条试验时落高的大小,应按试桩类型、桩的尺寸、桩尖持力层性质和锤的质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采用Qd :Esd曲线法分析时,锤的落高应由低至高按等差级数递增,级差宜为5cm或10cm;二、采用波动方程法和经验公式法分析时,各击次可采用不同落高或相同落高。第3.3.2条每根试桩试验的总锤击数宜按表3.3.2执行。总锤击数建议值衰3.3.2分析方法总锤击数(击)Qe-Sse曲线法8-12波动方程法5-8经验公式法5-8第3.3.3条每锤击一次,均应量测落高、贯人度和锤击力值等参数,并应及时记人试验原始记录表。第四章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试验数据可按本章
11、所列方法进行分析,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应通过对本地区动静对比试验资料分析后选用。第二节QdXSd曲线法第4.2.1条应根据试验原始记录表的计算结果作锤击力峰值与桩顶累计贯人度Qd一X5 d曲线图或1gQd ZSd曲线图。二、桩基承载力试验1377第4.2.2条试桩的动极限承载力Qd。值,在Qd-,ZSd曲线上按第二拐点法确定;在l6Qd-ESd曲线上按陡降段起始点法确定。第4.2.3条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Q.,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s=Qd/Qas (4.2.3)式中Qw Qd-ZSd曲线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QeL由第4.2.2条确定的试桩的动极限承载力,kN,精
12、确至lOkN;Qd 5 -Qd-f-d曲线法的动、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由第4.2.4条确定,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第4.2.4条在符合1.0.4条规定的条件下,Qd -ZSd曲线法的动、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d告LJQk(4.2.4)式中Qas-Qd-ZSd曲线法的动、一n洲Q乳,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QL,第i根试桩的动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Q-第i根桩的静载荷试验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n-参加动、静对比试验统计的试桩数量。第4.2.5条标准误差e.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Qd._。121 11.-一一一Ui
13、. Ie,一了书n(4.2.5)式中标准误差;其余符号同前。第三节波动方程法第4.3.1条波动方程法可按锤心速度为初始条件的计算机程序或输人锤击力波为初始条件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应分别按下列步骤进行:一、按锤心速度为初始条件计算时,应先输人锤垫桩土系统各参数,输出锤击力与贯人度计算值,并绘制成相关曲线。按锤击力和贯人度的实测值,由相关曲线确定每击次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二、按输入锤击力波为初始条件计算时,应先输人桩土系统各参数和贯人度的实测值,由程序直接输出每击次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第4.3.2条确定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Q;,值时,参加统计的单击贯人度不小于1. 5mm的击次不得少于3击,并取其
14、中极差不超过平均值20的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Q二=丢习Q盗,:(4.3.2)式中R波动方程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Qs波动方程法确定的试桩第i击次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m单击贯人度不小于1.5rnm的锤击次数。1378第二部分施工工序工程检测方法标准第四节经验公式法第4.4.1条单击贯人度不小于2.Omm时,各击次的静极限承载力Q二.,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QdW.-. i=丁石二尸一兀犷一 七玉1了口d. i(4.4.1)Q乳,经验公式法确定的试桩第i击次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Qd,i第i击次的实测桩顶锤击力峰值,kN,精确至lOk
15、N;Sd, i第i次的实测桩顶贯人度以厘米计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C压-一经验公式法的动、静极限承载力的对比系数,由动、静对比试验的回归分析确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第4.4.2条确定经验公式法的静极限承载力Q氮值时,参加统计的单击贯人度不小Omm的击次不得小于3击,并取其中极差不超过平均值20的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Q;一“ 2 Q-.(4.4.2)Q乳经验公式法确定的试桩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Q氛、一一经验公式法确定的试桩第击次的静极限承载力,kN,精确至lOkN;m一一单击贯人度不小于2mm的锤击次数。附录一试验报告中应记载的内容中2中式于式一、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试
16、验目的和试验日期;二、试验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试桩及钻孔综合柱状图;三、桩基施工概况及试桩施工记录;四、试验情况、仪器设备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说明;五、试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和试验结果;六、结论;七、签署报告单位名称、试验负责人、报告审核人、审定人。附录二锤击力传感器的静态标定一、锤击力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应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二、标定时应先加载至传感器的额定荷载,稳压1-2crun,然后卸载,循环2次,以减少滞后误差;三、荷载应分10级施加,每级应按额定荷载的10进行加(卸)载,试验应重复3次,加(卸)载速度应缓慢、均匀、稳定。四、满量程时,示波器光点的幅值应略小于仪器本身容许的最大量程
17、,否则应调节动态应变仪和示波器的衰减或增益,直至满足要求为止;五、应取3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作压力与应变幅值标定曲线;六、传感器应定期系统标定,当更换导线、仪器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重新标定。二、桩基承载力试验1379附录三锤击贯人试验原始记录表试验日期重锤质量:人土深度百分表编号试验环境:试桩编号:工程名称标定系数应变仪编号试桩截面:桩顶标高:力传感器编号示波器编号第页共页锤击序号(m)示波器读数 ()锤击力(kN)百5)卜表读数(u)贯人度(mm极限承载力 (W)备注6dN勿N勿平均SaIS,仪器操作观侧记录:校核附加说明:本规程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四
18、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李大展终世祥李瑜柳春(二)施工规范标准名称、代号及主要检测项目摘录1.施工规范标准名称及代号(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2)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4-80;(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0(b)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e2.主要检测项目摘录(1)单桩静荷载试验桩的静载试验,一般和试桩同时进行,在同一条件下,试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2根。试验依据的标准为
1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田7-89附录十四“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39)JGJ 4-80参考资料一“桩的现场1380第二部分施工工序工程检测方法标准试验”1(m.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附录十一“单桩浸水静载荷试验”。1)单桩垂直静载试验荷载试验条件A.试桩a.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强度等级砂浆将桩顶抹平。G为安装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cm,试坑地面应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试桩的成桩工艺条件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有时为缩短
20、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采取早强措施。d.从浇注试桩混凝土到开始试验的间隔时间,在满足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的前提下,还应满足:在砂类土中预制桩人土不少于7d,灌注桩不少于10山对于一般粘性土预制桩人土不少于15d,灌注桩不少于20山对于饱和软粘土,预制桩人土不少于2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沉管灌注桩不少于30d.B.加载千斤顶a.加载千斤顶应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两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应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h.加载千斤顶可放置在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也可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值,根据事先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C.
21、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为了避免加荷过程中相互影响,桩之间的中心距应满足表2-1要求。试桩、锚桩和基准桩的中心距离表2-1序号距离要求1试桩与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一)3d k1.5.2试桩与基准桩4d弋2.0.3基准桩与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一4d 12.0m往:d为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当两者不等时取较大者,当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跪离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D.试桩沉降百分表,一般宜在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装4个(小桩径可安装2-3个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宜小于0. 5d.固定和支撑百分表的夹具和横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E.试验
22、现场宜搭棚遮盖,并应采取排水措施。加载与卸载试验一般采取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终止加载条件,然后逐级卸载到零。具体规定如下:、A,加载分级:每级加载约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1/5-118,灌注桩为1/10:一1/15aB.沉降观察:每级加载后,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0.5h读一次。每次测读值应及时填人试验记录表。c.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小于0.lnun/h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二、桩基承载力试验1381加下一级荷载。一般由1.5h内连续观察的三个值计算,连续出现两次为达到相对稳定。
23、每级荷载维持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h.D.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当荷载一沉降(尸一。)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承沉降量超过40mm时(陡降一般指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b.桩顶总沉降量达到40mm后,继续增加二级或二级以上荷载仍无陡降段时;.当桩底支撑在坚硬岩(土)层上,桩的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达到设计荷载的两倍时。d.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时;。.荷载已超过按规定所确定的极限荷载二级以上,或超过极限荷载36h以上仍不稳定时。E.卸载与卸载观察:加载达到
24、终止条件时,停止加载,并开始卸载。卸载每级为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0.5h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一4h再测读一次。资料整理A试验原始记录表B.试验概况:按有关表格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描述。G绘制曲线a.单桩荷载一沉降(P-s)曲线,:一坛t , s-lgp曲线;b.桩身轴力分布一荷载曲线;。.桩身摩阻力分布一荷载曲线;d.桩底反力一荷载曲线。成果分析与应用A.单桩极限承载力P。的确定。.当:-lgt曲线、P-,曲线、s-lgp曲线,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b.对于直径或桩宽在5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CECS 35 1991 锤击贯入试桩 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