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
《2019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8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间” ,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 A 项。B 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 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答案:A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
2、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时间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分别是指( )A1946 年和 1949 年 B1952 年和 1956 年C1966 年和 1976 年 D1978 年和 1982 年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是由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3英国剑桥大学某教授在评述新中国经济建设时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 50 年代早期以及 70 年代后半期
3、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下列史实可以证明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是( )A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 B稳定物价、公私合营C土地改革、稳定物价 D公私合营、 “一五”计划解析:“50 年代早期”中国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0 年代后半期”中国逐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结果。故 D 项正确。答案:D2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 “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就要
4、超过英国” ,体现了“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的特征,C 项符合题意。答案:C519611965 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 1 887 万人,压缩城镇人口 2 600 万人;到 1965 年全国城市数从 1961 年的 208 座减少至 171 座,减少了 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 年的 19.8%下降到 14.6%(1964 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61 年1965 年” ,此时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中的“左
5、”倾错误,正在实施“八字方针” ,故答案为 A。答案:A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一五”期间,苏联总共援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 项(原计划为 156 项)建设项目据原苏联资料统计,到 1956 年底,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人数超过了 3 000 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五”计划与苏联的援助材料二 1958 年 5 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9.3%, “四五”时期为 7.3%,
6、到 1976 年下降为 1.4%(1976 年比 1975 增长 1.4%),工农业总产值:“三五”时期为 9.6%, “四五”时期为 7.8%,1976 年为 1.7%(1976 年比 1975 年只增长 1.7%)。中国经济年鉴(19661976 年)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2)为了“后来者居上” ,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4)材料一和材料三给我们哪些重要启迪?解析:第(1)问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接受苏联援助
7、,发展经济。第(2)问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3)问“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倾错误,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主持下,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第(4)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论从史出。答案:(1)贡献:援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 项工业建设项目,传授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做出了贡献,初步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基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2)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8、。(3)状况:“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等方面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和下降,国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4)启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要取得适当的外援,要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既要反对“左”倾错误,也要反对“右”倾错误。基础巩固1下面为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 )农林、水利轻工业 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7.6 6.52 19.2 3 7.2 3.7 A.51.68 B2.0C18.5 D9.0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
9、点发展重工业,因而其比重最大,A 项符合题意。答案:A21953 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4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党和政府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领导,其目的是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置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下,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即为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服务。答案:C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四 单元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 道路 探索 18 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曲折 练习 岳麓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2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