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2(无答案).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2(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12(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12(无答案)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 为” 不是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的一项是(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何以汝为见(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2 下列句子中,不是固定句式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C)宋何罪之有(D)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3 下列选项中,句式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A)忌不自信(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文言文阅读3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4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 过 与 过:过错(B) 陈 力就列 陈:展开,施展(C)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用法,使 归附(D)今由与求也, 相 夫子 相:辅佐5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 而患不均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B) 盖 均无贫,和无寡 技盖至此乎(C)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D)既来之,则安 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 给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相矣?7 找
4、出文章最后一句包含的成语,并分别用文中的语言指出冉有和孔子对于“伐颛臾”这件事的观点。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8 秋水(节选)庄 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
5、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磬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6、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D)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0 下列选项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D)不知何时已而不虚11 下列“之”字用法,不是助词的一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B)而轻伯夷之义者(C)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D)伯夷辞之以为名12 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及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A
7、)本文的作者庄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对当时的兼并战争、剥削压迫等现象极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B)本文重在说明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没必要“自多”(C)本文虚构了一个河伯与北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的叙事文(D)本文多用形象的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说理多用一般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方法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3 谏逐客书李 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
8、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语文 古代汉语 基础知识 模拟 12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