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若 ,则 sin2=( )。 2 观察下列各式:a+b=1,a 2+b2=3,a 3+b3=4,a 4+b4=7,a 5+b5=11,则 a10+b10=( )。(A)28(B) 76(C) 123(D)1993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斜边 AB 的中点,点 P 为线段 CD 的中点,则( )。(A)2(B) 4(C) 5(D)104 设 a,b 是两个非零向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a+a= a-b,则 ab(B)若 ab,则a+b=a- b(C)若 a+b=a-b,则存在实
2、数 ,使得 a=b(D)若存在实数 ,使得 a=b,则a+b= a-b5 有矩阵 A32,B 23,C 3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C(B) ABC(C) AB-BC(D)AC+BC6 设函数 f(x)在 x0 处可导,则 =( )。(A)-f(x 0)(B) f(-x0)(C) f(x0)(D)2f(x 0)7 若 f(x)在a,b上连续,在(a,b) 可导且 f(a)=f(b),则( )。(A)至少存在一点 (a,b) ,使得 f()=0(B)一定不存在一点 (a,b),使得 f()=0(C)恰存在一点 (a,b),使得 f()=0(D)对任意的 (a,b),不一定能使 f()=
3、08 数学建模属于( ) 试题类型。(A)客观性(B)探究性(C)开放性(D)应用性二、简答题9 甲、乙两人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答题闯关游戏,按照规则,甲先从 6 道备选题中一次性抽取 3 道题独立作答,然后由乙回答剩余 3 道题,每人答对其中 2 道题就停止作答,即闯关成功,已知在 6 道备选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 4 道题,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都是 (1)求甲、乙至少有一人闯关成功的概率; (2)设甲答对题目的个数为 ,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10 设二次函数 f(x)=ax2+bx+c(a0) ,方程 f(x)-x=0 的两个根 x1,x 2 满足0x 1x 2 (1)当 x(0,x 1)时,
4、证明 xf(x)x 1; (2)设函数 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x0 对称,证明11 已知等差数列a n满足: a3=7,a 5+a7=26。a n的前 n 项和为 Sn。 (1)求 an 及Sn; (2)令 (nN*),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Tn。12 强调数据处理能力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变化,有人说统计的概念不难掌握,请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看待统计概念的定义。13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为什么要讲微积分初步?三、解答题14 ,(1)求 An;(2) 求(A+2E) n。四、论述题15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论述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帮助学生掌握集合的性质与运算。五、案例分析题16 案例: 阅
5、读下列两位教师有关“数列前 n 项和” 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教学过程: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问题 1: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 100 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画了多少宝石吗? 图案中,第 1 层到第 51 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并把小组发现的方法一一呈现。 生 1:原式:(1+2+3+50)+51 生 2:原式 =0+1+2+50+51 生 3:原式=(1+2+25+27+51)+26 问题 2:求图案中从第 1 层到第 n 层(1n100,n N*)共有多少颗宝石? 学生通过激烈
6、的讨论后,发现 n 为奇数时不能配对,可能需要分n 为奇数、偶数的情况分别求解,教师引导学生,在三角形图案右侧倒放一个全等的三角形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如图。 通过以上启发学生再自主探究,相信容易得出解法: 问题 3:在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a n中,定义前 n 项和 Sn=a1+a2+an,如何求 Sn? 由前面的大量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S n=a1+(a1+d)+(a1+2d)+a1+(n-1)d Sn=an+(an-d)+(an-2d)+an-(n-1)d 组织学生讨论: 在公式 l 中若将 an=a1+(n-1)d代入又可得出哪个表达式? 即: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等比数列前 n
7、 项和 师: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 个方格上,第一格放 1 粒小麦,第二格放 2 粒,第三格放 4 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 64 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 1+2+22+23+263。) 师:1+2+2 2+23+263 是什么数列求和?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 1:设 S64=1+2+22+23+263,记(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
8、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 2 倍。) 探讨 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 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 2 则有2S64=2+22+23+263+264,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 64=264-1。 师:对,这就是错位相减法。 (其他过程略。) 教师在讲解过求和公式后,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 n,首项为 a1,公比为 q,如何求前 n 项和 Sn?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喊一名学生上黑板,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推导完成后,师问:由(1-q)S n=a1a1q
9、n 得 对不对?这里的 q 能不能等于 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 1? q=1 时是什么数列?此时 Sn=? 师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n-1,如何把 Sn 用 a1、a n、q 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师:探究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知道, Sn=a1+a1q+a1q2+a1qn-1=a1+q(a1+a1q+a1qn-2) 那么我们能否利用这个关系求出Sn 呢?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又有 ,能否联想到等比定理从而求出 Sn 呢? 问题: (1)分析甲乙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2)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过程,说明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哪
10、些能力。六、教学设计题17 高中“对数的概念 ”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教学目标,给出至少三个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数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