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函数 在 x=0 点( ) 。(A)极限存在,且等于 0(B)左、右极限存在,但极限不存在(C)左极限存在,但右极限不存在(D)左极限不存在,但右极限存在2 设函数 在 x=0 处连续,则常数 a 的值为( )。(A)1(B) 2(C) 3(D)43 设 则有( )。(A)I 1I 3 I2(B) I2I 1I 3(C) I2I 3I 1(D)I 1I 2 I34 直线 与平面 :x+y+z=2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但不垂直(C)垂直(D)直线 l 在平面 上5 已知 1, 2,
2、3, 4 是四维非零列向量,记 A=(1, 2, 3, 4),A *是 A 的伴随矩阵,若齐次方程组 AX=0 的基础解系为(1 ,0,一 2,0) T,则 A*x=0 的基础解系为( )。(A) 1, 2(B) 1, 3(C) 1, 2, 3(D) 2, 3, 46 设 A 为 3 阶矩阵,P 为 3 阶可逆矩阵,且 P=(1, 2, 3),Q=(1+2, 2, 3),则 Q 一 1AQ=( )。7 下列关于反证法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命题的方法(B)反证法的逻辑依据之一是排中律(C)反证法的逻辑依据之一是矛盾律(D)反证法就是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8 下列命题不
3、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基本事实 ”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C)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二、简答题9 求 绕 y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曲面方程。10 设曲线 y=f(x)=xn 在点(1,1)处的切线交 x 轴于(x n,0),求 。11 设 (1)求A;(2) 已知线性方程组 AX=b 有无穷多解,求 a,并求 AX=b 的通解。12 什么是数学探究? 组织数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策略是什么?13 简述课堂结束技能的含义,并列举至少三个结束技能实
4、施的方法。三、解答题13 已知矩阵14 求矩阵 A 的全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5 A 是否相似于对角阵,若是,写出与其相似的对角阵,并求一可逆矩阵 T,使T 一 1AT 为对角阵;16 计算 。四、论述题17 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有关概念时,我们常常借助实物模型或图形,这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哪一原则的要求? 并作简要的分析。五、案例分析题17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已知方x2+3x+1=0 的两个根分 , ,求 的值。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解:因为=3 2 一 411=50,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3,=1 ,问题:18 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
5、析其错误原因;19 给出你的正确解答;20 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六、教学设计题20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的教学目的主要有 知道中心对称的概念,能说出中心对称的定义和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会根据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 2 的逆定理来判定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会画与已知图形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此外,通过复习图形轴对称,并与中心对称比较,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图形,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通过题干来完成下列教学设计。21 给出本课程的课题引入;22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给出两个实例以进行知识探究。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6、能力)模拟试卷 3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且在零点处左右极限不相等,因此在 x=0 处极限不存在。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函数 f(x)在 x=0 处连续,可知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关于 k 在(0,)上为单调增函数,又由于 (1,2,3) (0,),则 I1I 2I 3,故选D。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线 Z 的方向向量为 m=(2,一 1,一 3),平面的法向量为n=(1,1,1) ,因为 m 和 n 既不垂直也不平行,所以直线 l 和平面 相交但不垂直。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X=0 的基础解系只含有一个
7、向量,所以矩阵 A 的秩为 3,所以 A存在不为 0 的 3 阶子式,即 A*不为 0。所以 r(A*)1,又因为,此时A =0 ,由AA*=AE=0 ,知 r(A)+r(A*)4。知 r(A*)1,所以 r(A*)=1,所以 A*x=0 的基础解系含有三个向量。所以正确答案只可能是 C 和 D,因为(a 1,a 2,a 3,a 4)即 a1 一 2a0=0,所以 a1 与 a3 线性相关。而方程组的基本解系必须是线性相关的向量,所以正确答案为 D。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故选 B。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反证法是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否定结论”这个新条件下,通
8、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公理、定理、题设、临时假定相矛盾的结论或自相矛盾,从而断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并不是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 9 条“基本事实”为:(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4)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6)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8)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9) 两条直线被一组
9、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可知,10 【正确答案】 设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 k,由 f(x)=nxn 一 1,得 k=n,于是得到切线方程:yl=n(x 一 1)。令 y=0 得,x n=11 【正确答案】 12 【正确答案】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组织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要讲究一些基本的策略:注重数学探究课题的选择;数学探究课题应该多样化;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高级 数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