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学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体诗的文体特点,特向同学推荐了以下古体诗,希望同学在课下阅读。下面选项中的文体不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 。(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李白 行路难(C)曹操 观沧海(D)苏轼赤壁赋2 老师在讲解香菱学诗的时候这样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 “阆苑仙葩 ”指的是( )。(A)林黛玉(B)贾宝玉(C)薛宝钗(D)王熙凤3 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教师要求大家注意“每有会意” 中“会意”一词的释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此课中具有相同现象的语句。下列
2、学生举出的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A)或置酒而招之(B)不求甚解(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D)亦不详其姓字4 老师在讲到孟郊的时候,说其是苦吟派的代表诗人,苦吟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作者是( )。(A)杜牧(B)许浑(C)贾岛(D)姚合5 在讲授木兰诗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木兰诗进行内容分析,以下同学对诗歌木兰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小王:木兰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B)小李:“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八句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C)小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
3、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D)小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拟入手法,别具一格,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的赞美和歌颂。6 在学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句诗后,老师让学生列举了同样有哲理的诗句,以下诗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7 以下是某教师在再别康桥一课的导入。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问题。师:(点击课件,多媒体依次出现:
4、难忘的 1928 年;康桥照片;康桥情愫;林徽因照片、林徽因情愫。动情地依次向学生解说多媒体出现的文字)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有一年对他来说是最难以忘怀的,那就是 1928 年。这一年,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康桥,短暂的停留之后不得不离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看来,物是人非。同时,这一年,他痴恋的才女林徽因订婚了。如今,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此时,徐志摩的心理有涌起怎样的感情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诗中,去触摸诗人丰富道德内心世界吧!关于以上教学片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教师营造出浓厚的诗歌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B)让学生从感性的形
5、象入手,再到理性的探究和思考,由“眼中之景” 逐渐追寻“心中之景”(C)该导入稍显拖沓,教师的激情解说让人有“先入 ”之嫌(D)该导入过度地介绍诗歌创作的情景,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心由欣赏诗歌转到对徐林二人的情感故事中8 教师在某课的“ 诵秋” 环节中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据此以下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是唐代诗人陶渊明酬刘柴桑中咏秋的经典名句(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杜甫山行中描写枫叶的句子(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句子,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D
6、)“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是唐代边塞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9 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10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教师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把作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
7、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运用(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11 以下是某教师的课堂回忆录(节选),读完后按要求作答。教学时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给学生展示单纯的美景,并配以轻柔的高山流水乐曲,让“ 陋室“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用模拟的情境,触动、诱发学生的感情,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并进一步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进行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也能受到美景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山水的感情,也激发他们热爱文章之所爱“陋室” 。其次,我把重点转移到人物身上,启发学生想象文中人物的
8、吟诗及谈笑之声,在先前“身入其境 ”的基础上,再 “情入其人”,使课堂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学生仿佛与“陋室”主人共同享受山野的恬静与自然,从而带着对古人的喜爱与羡慕之情,朗读全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力激发。如果说,教学导语阶段是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 来学习,那么,正文教学阶段对审美情趣的激发,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情” 来读书。对于该教师的课堂,分析不准确的是( )。(A)该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过于主观,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B)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山水美景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C)开篇就用单纯的美景和轻柔的乐
9、曲奠定了课堂恬静的氛围,有剥夺学生阅读课文的初体验之嫌(D)设计是由“ 景” 到“人”再到“情” ,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2 以下是一位语文教师为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一课设计的学生作业,阅读并回答问题。作业:(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以下选项对这三道作业的设计意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设置这三道小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三道小题难度逐渐降低(B)第一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C
10、)第二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D)第三小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思考13 阅读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师:我们都已预习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大家觉得还需要老师讲些什么?生:我想知道什么是紫藤萝?生:紫藤萝是怎样生长起来的?生:紫藤萝花能卖钱吗?师:大家都想了解这些问题吗?生:对!师:对于第一个问题,老师可以帮助你们解决,你们可以翻到前面的插图。(于是,学生翻看紫藤萝图片)师:“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把握做出正确的回答。但是,老师可以同大家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师生讨论、商量,最后形成了解决问题的
11、方案:到阅览室查阅资料或请教生物老师。学生按照方案分头行动,并解决了问题。师:我们已经搞清了感兴趣的 3 个问题,但是,它们同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下列选项对这段教学实录(节选)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通过 3 个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围绕着这 3 个问题展开,通过学生讨论、商量,最后得到解决的方式,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的课程坪念(B)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老师贸然抛出这样的问题,缺乏对课堂的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和设想,没有正确认识本课的教学任务(C)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时机要掌握好,要以教学
12、目标为准则,这位教师的教学与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任务相脱离,整个课堂处于游离状态,无法实现教学目标(D)生成的前提是预设,生成的超越和发展是预设,显然这位教师的提问已经脱离了教学目标,是在没有预设的前提下的“盲目生成”14 阅读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师以手指屏幕)生齐:济南的冬天师:下面开始学习课文猜一猜,老师要求你们做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生:朗读课文师:朗读,多聪明啊!(学生会心地笑)这一定是准确的答案,但是假如不朗读呢?(师和善地笑,生笑)再猜!生:熟悉生字。师:熟悉生字(生笑) 。对不起,这篇课文里好像生字非常少。(生笑,继续说)
13、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怎么熟悉呢? 要说出熟悉课文的方法。生:先朗读课文。(生大笑)师:然后概括生: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哎呀,接得真好。(师笑,生笑)生: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内容?师:还有更新的说法吗?没有了吗? 好的,大家请看 (屏幕显示:文意理解,美段细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以下对四项对这则教学片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简单凝练但却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教师没有直接展示教学目标,而是在于学生的商量过程中巧妙地生成“目标”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思考,体现了教师巧妙的课堂构思(C)教师采用学生“猜” ,教师逐个分析的方式确定教师目
14、标,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D)在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猜测” 出现误区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继续让学生猜,是教师教学的失误,没有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15 阅读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师:上课前咱们先玩游戏。这回游戏不动胳膊不动腿,光动大脑和动嘴。第一个游戏叫“词语背对背 ”。想想,什么关系的两个词儿是“背对背”的?生:是反义词。师:对,就是说反义词。下面请听题:真生:假。师:真实生:虚假。师:真情生:假意。师:真心实意生:虚情假意。师:“词语背对背 ”很顺利。接下来玩第二个游戏,叫”词语开花“。同学们都做过扩词练习,今天难度加大了
15、,你所说的词语中得同时含有“真” 和“假”这两个字。我先说个最容易的,“ 真真假假 ”。生:以假乱真。生:真假分明。师:假作真时真亦假。生:真假难辨。师:正因为真假难辨才要打假。今天我们就到皇帝的新装中去“打一回假” 。这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导入环节,以下对其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游戏导入,创设了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B)课堂导入应简单有效,这位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一个“词语背对背” 即可达到引入的目的,第二个游戏“词语开花” 就显得哕嗦赘余了(C)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课文,虽然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导入方式,但是这里教师设置的找反义词、扩词的游戏,游戏小、起点
16、低,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D)无论是“ 词语背对背” 还是“词语开花”,两则游戏都围绕着“真假” 两字展开活动,导入偏离了课文主题二、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某教师在执教相信未来一课时,教师按照教学参考及有关参考资料的分析,分析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作者那种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执著信念,树立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此时一学生在下面接嘴道:食指其实根本不相信未来。此言一出,班里顿时一片哗然。慢慢地,教室里形成了争议。这是教师课前准备时根本没想到的。但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热情时,马上决定改变教学内容与步骤,临时安排了一个小辩论,辩题是食指相信未来(正方)和食指不相信未来(反
17、方),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讨论,最后通过自荐,正反双方各有三名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辩论时间虽然只有五分钟,但同学们从诗歌的意象、情感基调、总体风格、历史背景及食指其他诗作如我不知道热爱生命疯狗以及深受其影响的北岛的诗作回答等进行比较。展开激辩。最后教师总结道,当年“四人帮” 之首的江青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下了如此批语:“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毫无疑问食指确实是否定当时的现实的,但当时的黑暗也会令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学青年对未来产生疑问,这可以从他选择的那些易化易逝的意象中体会到。然而食指的可贵正在于此,虽然他对当时四人帮倒行逆施及中国的未来深感忧虑和担心,但仍然执著地坚持着中国文人的良知,因为只
18、有让国人特别是深受摧残的知识分子相信未来,才能帮助他们顽强地生活下去,迎接光明的到来。问题:该教师让学生讨论食指是否相信未来有无价值?你对教师的课堂处理有什么看法?你对该教师的总结有什么看法?16 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孝敬放假回到家,爸爸正坐在矮凳上编背篓。见我回来,立刻放下背篓,打量着我,疲倦的眼神里闪烁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我扶爸爸坐下后就立即向他汇报我的成绩:“爸爸,这学期我的总成绩排在全年级第一。” 爸爸原本木芮的脸上,似乎现出一丝兴奋:“ 嗯,行!不错”“ 爸爸,过几天就是您的生日了,预祝您生日快乐。”说着,我从包里取出一瓶酒,恭恭敬敬地呈上:“ 这是我孝敬您的
19、生日礼物,用奖学金买的。”爸爸最大的嗜好是爱喝酒。爸爸在干活之前,总要先喝上一口。休息的时候,爸爸从矮凳移到纱发上,再品上几口,然后眯着双眼,进入梦乡,过几分钟后便醒来,疲劳感似乎全部消失了。这时,爸爸就会站起来伸伸胳膊,接着又操起家伙,继续编他的背篓。突然,爸爸把伸出的手缩了回去,脸上的表情复杂起来,嘴唇也开始哆嗦,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三十几块钱一瓶的好酒呢!”过了好一会,爸爸才迟缓地伸过手来,小心翼翼地把酒接了过去。见到那双青筋暴突的手,我的眼泪悄悄地掉了下来。妈妈走了十多年,爸爸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不苟言笑的他越发显得苍老了。我曾经请求退学,以减轻他的负担,可是他坚决反对。一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初级 语文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