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 CH4 与 CO2 的混合物 22 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A(B)在标准状况下,N A 个 H2O 分子所占体积为 224 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 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D)常温常压下,28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0NA2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2CH 3COOH+CaCO3Ca 2+2CH3COO-+CO2
2、 +H2O(B)钠与水反应:Na+2H 2ONa +2OH-+H2 (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 3+H2 (D)Ca(HCO 3)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 溶液:Ca 2+2HCO3-+2OH-CaCO 3 +CO32-+2H2O3 下列制备气体的装置和选用的药品不正确的是( )。 4 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D)溴苯中的溴(NaOH 溶液、分液)5 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 C(g)A
3、0。开始充入 2 mol A 和 2 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充入 2 mol A,平衡正移,A 的转化率增大(B)升高温度,C 的体积分数增大(C)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的体积分数减小(D)再充入 1 mol C,C 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6 络合滴定法用 EDTA 测定 pb2+时,要求 pH 为 5 左右,缓冲溶液可以选择( )缓冲体系。(A)HAc NaAc(B)六次甲基四胺(C) NH3 一 NH4Cl(D)一氯乙酸7 已知 A、B 为单质,C 为化合物, A、B、C 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 若 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 A 可能是 Na,B 可能是 O2 若 C 的溶液遇 Na2CO3,放出 CO2 气体,则 A 可能是 H2,B 可能是 Cl2 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显红色,则 A 可能是 Fe,B 可能是 Cl2 若 C 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 C 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A)(B) (C) (D)8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 比 HCN 易电离,则溶液 pH:NaFNaCN(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2c(Na +)=c(S2-)+c(HS-)+c(H2S)(C) 0
5、2 molL -1NH4Cl 和 01 mol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NH 4+)c(Cl -)c(Na +)c(OH -)c(H +)(D)将0 01 molL -1 的 CH3COOH 溶液;001 molL -1 的盐酸;pH=12的氨水;pH=12 的 NaOH 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 pH: 9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 CH3CH2OH4e-+H2OCH 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B)若有 04 mol 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48 L 氧气(C)电池反应的
6、化学方程式为:CH 3CH2OH+O2CH 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O 2+4e-+2H2O4OH -10 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分子式为 C7H10O5(B)该物质与乙酸互为同系物(C)该物质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1 mol 该物质与 Na 反应时,最多消耗 4 mol Na11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12 盐类水解原理属于( )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
7、情意类知识13 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14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A)化学 1(B)化学 2(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15 实验者是化学实验的主体,其根本属性是( )。(A)主体性(B)社会性(C)物质性(D)特殊性16 某教师在进行“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这节课讲解之前,留了校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金属材料的地方,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时
8、,先由学生列举金属材料应用的实例,通过校外活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应处于( )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17 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18 常用来分析化学事实,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化学概念,解释和论证化学原理等比较复杂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说19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
9、、展开和结尾(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20 ( )主要是通过可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A)活动表现评价(B)档案袋评价(C)纸笔测验(D)形成性评价二、简答题20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从观念到思想、从方法到行动向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发展,而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21 请举一个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
10、技术的案例。22 请简要概括一下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功能。2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 2 mL 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 5 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 4 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23 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24 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25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
11、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 FeCl2 溶液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 B将 CO2 通入 BaCl2 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C 将 Cl2 通入淀粉 KI 溶液,溶液变蓝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KNO3 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占5,选择 B 的占 12,选择 C 的占 68,选择 D 的占 15。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7 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
12、8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 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镁铝(NaOH 溶液)形威原电池时作负极的材料是什么 ?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 1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29 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30 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31 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
13、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五、教学设计题32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 2 教材“化学键” 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
14、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 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 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33 回答材料三“ 思考与交流 ”中的问题 1 和问题 2。34 完成“离子键 ”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
15、解析】 没有说明情况,非标准状况下,1 mol 混合气体的体积不是 224 L,所含的分子数也不为 NA,A 项错误。在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 项错误。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 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C 项正确。28 g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1 分子氮气的核外电子数为 14,所以 28 g 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4NA,D 项错误。故本题选 C。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H2 ,B 项错误。稀硫酸中加入铁粉:Fe+2H +Fe 2+H2 ,C 项错误
16、。Ca(HCO 3)2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Ca 2+HCO3-+OH-CaCO 3 +H2O,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液体参加反应的发生器的试管口不能向下倾斜,所以 C 项的装置不能用来制备 NO。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解在苯中,所以不能用溴水除杂,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液,A 项错误;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以实现分离,B 项正确;溴乙烷不溶于水,乙醇和水互溶,可以实现分离,C 项正确;溴单质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溴苯不溶于NaOH 溶液,可以实现分离,D 项正确。5 【正确答
17、案】 D【试题解析】 再充入 2 mol A,A 的浓度增大,则平衡右移,但 A 转化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相比较,加入的多,转化的少,转化率反而减小,A 项错误;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的体积分数减小, B 项错误;加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C 项错误;再充入 1 mol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 的浓度增大,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平衡时 C 的浓度增大,D 项正确。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求 pH 为 35 左右时,可选择 HAcNaAc 缓冲体系;NH 3 一NH4Cl 缓冲体系一般控制 pH 为 90 一 105 之间;要求 p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