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 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2 表示可逆反应 2A(g)B(g) 2C(g)(正反应放热)的图像正确的为( )。3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用焰色反应来鉴别某些物质,只是因为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大师陶弘景(456563)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这一记载所鉴别出的物质应该是( )。(A)NaNO 3(B) KNO3(C) KMn
2、O4(D)I 24 在下图所示支管中,一管装入 23 g 金属钠,一管装入 HgO,同时加热两部分,Na 完全燃烧,若加热后容器里空气成分基本未变,则 HgO 的质量可能是( )。(A)217 g(B) 24 g(C) 444 g(D)1085 g5 铁有可变化合价,将 144 g 草酸亚铁(FeC 2O4)与空气隔绝加热分解,最终可以得到 72 g 铁的氧化物,此氧化物是( )。(A)FeO(B) Fe2O3(C) Fe3O4(D)FeO 和 Fe3O46 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故溶液 pH 不变(B)电解稀 NaOH 溶液,要消耗
3、OH-,故溶液 pH 减小(C)电解稀 Na2SO4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电解稀 CuCl2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7 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 2010 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 2034 g,而盛满某气体 X 时质量为 2055 g,则 X 气体可能是( )。(A)氧气(B)氮气(C)乙烷(D)一氧化碳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 + NH4+。(B)二氧化碳通人碳酸钠溶液中:CO 2CO 32-H 2O 2HCO3-(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Al 3+3AlO 26H 2O
4、 4Al(OH)3(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2OH - 3Cl-ClO -H 2O9 若室温时 pH 一 6 的氨水与 pH=a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 。(A)10 a+b-12(B) 10a+b-14(C) 1012-a-b(D)10 14-a-b10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1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和学的各项情况,从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教学评价的( )。(A)诊断作用(B)调节
5、作用(C)评定作用(D)反拨作用12 在化学教学方法中,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属于(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第四层级13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2(B)质量之比为 3:2(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14 1919 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 。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 BN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2BN 平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物质
6、的用途正确的是( )。(A)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B)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料(C)是化学纤维生产的原料(D)不能确定15 某温度下,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 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盐酸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 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 Kw 的数值比 c 点 Kw 的数值大(D)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 a 点酸的总浓度16 对于反应 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 3 倍。在 1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 54 min,将温度提高到 4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的时间为(
7、 ) 。(A)2 min(B) 3 min(C) 6 min(D)9 min17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习题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18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 )物质性质结构变化(A)(B) (C) (D)19 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陈述必备的基本要素的是( )。(A)主体(B)环境(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20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二、简答题21 化学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和形式?22
8、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期中考试时,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 【例题】5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8 molL 的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 009 mol 的硫酸被还原 B有 0045 mol 的硫酸被还原 C 充分反应后体系无硫酸剩余 D消耗的铜的质量一定少于 288g 其中有 571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后选择了 BC。 【解题思路】根据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 2SO4 CuSO4SO 22H 2O,由于反应中铜过量,因此浓硫酸完全反应,即参与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8 molL0 005 L 009 m01
9、,被还原的硫酸只占参与反应的硫酸的一半,即 0045 mol,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0045 mol64 gmol288 g。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解题思路是_。24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某教师在进行“ 盐类的水解 ”一节的教学示范课时,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问题: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常识,大多数人都知道纯碱具有碱性。同学们,请思考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原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 (2)讨论猜想: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三种原因: 水电离产生 OH-; Na 2CO3 本身有碱性;
10、Na 2CO3 与水作用显碱性。 (3) 实验对比探究:(4)理论解释。 (5)计算机微观演示水解过程。 (6)拓展延伸:其他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解释并总结规律。 (7)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 问题:25 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该教学设计,其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26 该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7 该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什么?怎样理解?28 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 内容标准”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 2:普通高
11、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4(鲁科版)的目录。材料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4(鲁科版)“盐类的水解” 原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分析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价值并简要分析学情。30 写出本节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31 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2 对本节内容设计一个“问题式” 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光气的结构式 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 8 电子结构,应选 A。共价化合物六氟化硫中,硫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其在化合物中形成六条共价键,则化合物中硫
1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2,故 B 错误;在二氟化氙中,Xe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形成两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10,故 C 错误;在三氟化硼中,B 最外层电子数为 3,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D项错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3 【正确答
13、案】 B【试题解析】 焰色反应为紫色,表明含钾元素,硝石为硝酸盐。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支管内的反应为:2NaO 2 Na2O2,2HgO 2HgO 2,容器内空气成分不变,即 Na 结合的 O2 就是 HgO 分解产生的。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n(Fe)14 4 g144 g.mol-101 mol;n(O)(72015 6)g16 g.mol-101 mol,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电解稀硫酸和 NaOH 溶液,实质都是电解水,由于水的消耗,溶液浓度增大,其 pH 分别减小和增大,A、B 错误。电解 Na2SO4 溶液实
14、质也是电解水,阴极生成 H2,阳极生成 O2,二者体积比为 2:1,C 错误。电解 CuCl2 溶液,阴极生成 Cu,阳极生成 Cl2,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1,D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 X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则有 ,解得 M30,故 X 气体可能是乙烷。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 Cl2 中的 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 3(3 个 得 3 个电子转化为 3 个 Cl-,即 3 3Cl-),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 1( ),不符
15、合得失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首先根据强酸盐酸的 pH1gH +推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即: c(HCl)H +10 -a(mol.L-1)(1) 又酸、碱中和反应时,不论强、弱,只有所含可电离的 H+、OH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才能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推出一元弱碱氨水的浓度为 c 氨气 10 -a,对于弱电解质存在以下关系: OH -c. 10-.(2) 另一方面由水溶液中H +.OH-10 -14,及氨水中:pH 1gH +14pOH14lgOH - 得OH -10 b-14 (3) 代入(2) 式得:10 b-1410 -a. 10 b-1410 -a10
16、 a+b-1410010 a+b-12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则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故选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了解教和学的具体情况,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属于教学评价的诊断作用。故选 A。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第二层级是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