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 。(A)科学思想(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有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3 将等质量的铜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有气体生成且质量最小的是( ) 。(A)稀硝酸(B)浓 HNO2(C)稀盐酸(D)浓硫酸4 既含有极性键又含
2、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A)H 2O2(B) Na2O2(C) C2H2(D)C 2H5OH5 某溶液中只含有 K+、Fe 3+、Cl -、SO 42-四种离子,其中 K+、Fe 3+、Cl -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 5:2:3,则溶液中 Fe3+与 SO42-的个数比为( )。(A)1:2(B) 1:3(C) 2:3(D)3:56 以 KCl 和 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
3、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7 短周期元素 W、X、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 W、X 、Y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 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 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 2 种的二元化合物(B) W 和 X、Z 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C) W、X 和 Y 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D)Z 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8 有下列实验操作: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将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将浓硫酸倒人盛有水的量筒中使其溶解;
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烧杯、蒸发皿加热时,都不需要垫上石棉网。其中正确的是( )。(A)全部(B) (C) (D)9 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 10羟基喜树碱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 10羟基喜树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C20H16N2O5(B)不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不能发生酯化反应(D)一定条件下,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 mol NaOH 反应10 关于 STS 教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目的
5、是精英教育(B)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C)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D)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11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诊断性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B)形成性考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检查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而进行的考试(C)期中考试属于终结性考试(D)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标志着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后是否达标13 “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属于对(
6、)的反思。(A)教学设计(B)教学过程(C)教学目标(D)教学效果14 教师通过播放影像“ 载人飞船降落月球后,安装在飞船上的一小团天线自动伸张成半球状,并开始工作” 来引出金属的神奇用途,从而导入新课走近金属,这种导入方法属于( ) 。(A)故事导入(B)问题导入(C)情境导入(D)悬念导入15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法(B) “填鸭式” 教学(C)启发式教学(D)研究性教学16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 kPa): C4H10(g) O2(g) 4CO2(g)5H 2O(1);H2878 kJmol
7、C 4H10(g) O2(g)4CO2(g)5H 2O(g);H2658 kJmol C 4H10(g) O2(g) 4CO(g)5H 2O(1); H1746 kJmol C 4H10(g) O2(g) 4CO(g)5H 2O(g);H1526 kJmol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878 kJmol(B) 2658 kJmol(C) 1746 kJmol(D)1526 kJmol17 下列四个图分别代表对应的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分别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反应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变化(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C)向
8、盛有 10 g 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水配成溶液 100 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D)将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稀释 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18 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 01 molL NaCl 溶液与 01 molL AgNO 3 溶液后,以 Pt 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 A、B、C 、D 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2:4:1(B) 2:2:2:1(C) 2:2:1:1(D)4:2:4:119 甲、乙、丙三个电解池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的大小、形状、间距均相同)。乙、丙中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同。当通电一段时间后,若甲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128 g 时,乙中电极上
9、银的质量增加( )。(A)0054 g(B) 0108 g(C) 0216 g(D)0432g20 X、Y、Z 和 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 aXm+、 bYn+、 cZn-、 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B) abnm(C) cdmn(D)bdnm二、简答题21 某教师为“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 ”一课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 例:对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N 2(g)3H 2(g) 2NH3(g),下列哪种情况下,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N 2 的正反应速率是 NH3 的逆反应速率的 1
10、2 H 2的浓度不再变化 N 2、H 2、NH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2 单位时间内每生成3 mol H2 的同时有 2 mol NH3 生成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在恒压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NH 3 在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在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请问该题目作为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这一部分的同步练习题是否合适? 为什么?22 化学教材中的“ 先行组织者 ”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形式呈现 ?它们具有哪些特点?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阶段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与醇反应生成
11、水,与中和反应相似B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C有水生成的醇与酸的反应并非都是酯化反应D两个羟基去掉一分子水的反应就是酯化反应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试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解题思路是_。24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材料:(1)某学生在教师上完同分异构体一课后,向教师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氯甲烷有没有存在同分异构体?师答:没有。生:哦,我知道了。(2)第二天该学生又拿了一个相似的问题来请教:二氯甲烷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呢?师反问:同分异构体概念你是否记得?生:记得,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师
12、:那你为什么认为二氯甲烷存在同分异构体呢?生:我画给您看。(学生画出两个碳氯键分别呈 180以及 90两种位置关系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师:你这种认识是把二氯甲烷看成平面结构,两个碳氯键才有 180和 90两种不同位置关系,而实际上,他们是四面体结构,你所写的这两种位置关系实际上是一样的,它们是同种物质,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生:哦,我知道了,谢谢老师。(3)又过了一天,该学生又拿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认为乙烷的一氯取代有好几种产物,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对吗?师:那么请你写一写它的同分异构体。生写出左边或右边甲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氯原子取代等几种形式。师:乙烷可以看成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
13、代,两个甲基是对称的,所以乙烷一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生:怎么会是这样呢?(学生一脸茫然)问题:25 简要分析材料中学生出现此种问题的原因。26 对上述材料中教师的解答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27 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咨询你,你当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该知识点?28 就解答学生课下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谈谈你由上述材料得到的启示。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材料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14、书化学.必修 1(人教版)的目录。材料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 1(人教版)涉及硫酸的相关原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从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该内容在教材编排中体现的知识脉络两方面对该内容进行分析。30 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1 简要说明该教学主题可使用的教法和应帮助学生掌握的学法。32 简要设计教学思路。33 设计一个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概括和提升,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是整个科学知识体
15、系的精髓所在。故选 A。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A 项错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 B 项错误;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故 C 项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浓硫酸和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所以除了稀盐酸,其他三种酸都可以和铜反应产生气体。设 Cu 为 1 mol, A 项,Cu NO,气体质量为30 g20 g;B 项,Cu2NO 2,气体质量为 246 g92 g;C 项不反应,无气体生成;D 项 CuSO 2,气体质量为 164 g64 g。选 A。4 【正确答案】 C【试题
16、解析】 H 2O2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 H2O2 的空间构型不对称,不是非极性分子;Na 2O2 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无极性键;C 2H2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C 2H5OH 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在一瓶溶液中正负离子的带电总量总是相等的,因而可知答案为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在铁制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未通电前可以构成原电池,但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
17、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时锌仍然失电子,故选项 A 不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须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而与能量变化无关,B 项不正确;由于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因此导线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故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C 项正确;镀锌层破损后,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了铁,即选项 D 也不正确。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意知 W 为 C;X 为 O;Y 为 Na;Z 为 S,A 项正确;B 项CO2 和 CS2 均为直线形分子,正确;C 项正确;D 项 CS2 不溶于水,Na 2S 的水溶液显碱性,故选 D。
18、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闻药品的气味时,切记不能凑过去闻,应该用挥气入鼻法。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会导致橡胶乳头被污染或损坏。溶解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量筒仅仅是量取液体的作用。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甚至是爆炸。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一旦试剂喷出容易发生危险,试管口应对着没人的方向。正确答案为 B。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很容易数出 C、H、N 、O 的原子个数,所以分子式为 C20H16N2O5,A 项正确;因为在苯环上有羟基,构成羟基酚的结构,所以能与FeCl3 发生显色反应,B 项错
19、误;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存在羟基,所以能够发生酯化反应,C 项错误;酚羟基、酯基和肽键都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消耗的氢氧化钠应该为 3 mol,D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STS 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所以选项 A是错误的。故选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做实验不一定是为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
20、所以 A 选项错。探究活动要依据客观条件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进行设置,C 项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项错。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所以 D 错。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的特点和功能。(1)诊断性考试是指在新学年、新学期、新课程开始或者教师接手新年级时,为了了解、掌握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具有的预备知识和认知能力状况,为分班、分组或制订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而进行的考试。通过诊断性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2)形成性考试是指在教
21、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检查阶段性的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而进行的考试。单元测验、期中考试都属于这种考试。通过形成性考试,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和问题,还可以比较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3)终结性考试是指在学年或学期终结,为了衡量终结性的教学效果,给学生评定成绩而进行的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都属于这种考试。终结性考试结果,标志着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后是否达标。故选 C。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等创设新奇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
22、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题干所述即为情境导入法。故选 C。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是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理论,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直在讲授,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位置,它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A、C、D 体现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故选 B。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燃烧热是指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只有符合,故选 A。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选项烧碱溶液先会与盐酸发生反应,因而刚开始的时候不生成沉淀,后随着烧碱的加入沉淀开始生成,并逐渐增加,直到不再生成为止;C
23、 选项要注意是配成溶液 100 g,因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 10,而且选项中是将水加入固体,而不是将固体溶于水中;D 选项溶质质量不变。只有 A 选项正确。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装置相当于两个电解槽串联在一起,在整个电路中电子转移总数相等,首先判断各极是阳极还是阴极,即电极名称,再分析各极发生的反应。A 极(阴极)反应: 2H+2e - H2,B 极(阳极)反应: 2Cl-2e - Cl2;C 极(阴极)反应:Ag +e - Ag;D 极(阳极)反应:4OH -4e - 2H2OO 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若整个电路中有 4 mol 电子转移,生成 H2、Cl 2、Ag 、O 2
24、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2 mol、4 mol、1 mol,因此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4:1,答案选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题图知,乙、丙并联后再与甲串联。因乙、丙完全相同,故 I(乙)I(丙) I(甲) 。设通过三个电解池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甲)、n(乙)、n( 丙),则 n(乙) n(丙) n(甲)。n(甲) 20004 mol,n(乙) n(甲)0002 mol。 故乙中析出银 0002 mol108 g.mol -10216 g。选 C。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这四种微粒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即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分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