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化学)模拟试卷 1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C)甘油作护肤保湿剂(D)漂白粉漂白织物2 下列是学生总结的有关物质成分的顺口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干冰不是冰(B)铅笔不含铅(C)烧碱不是碱(D)水银不是银3 下列化学语言表述规范的是( )。(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纯净物(B)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二氧化碳气体(C)碳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氧化铜溶液中,摇一摇试管4 下列是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的小结,其中正确的是( )。(A
2、)常温下,酸溶液的 pH 一定小于 7(B)与酸反应生成 CO2 的盐一定含 CO32-(C)碱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难溶于水的盐一定不能参与复分解反应5 下列反应中符合下述两个图像的是( )。6 KMnO4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 MnCl2、Cl 2、KCl 和 H2O,若 1 mol KMnO4 被还原,则( )。(A)有 8 mol HCl 被氧化(B)有 5 mol HCl 被氧化(C)转移 8 mol 电子(D)转移 2 mol 电子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C 2H4O2(B) F-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 1720Cl
3、(D)NH 3 的电子式8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使用金属钠或钾时,剩余的药品要回放原试剂瓶中(C)金属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D)油锅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9 384 g 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 224 L 气体,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10 mol(B) 16 mol(C) 22 mol(D)24 mol10 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B)合
4、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D)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化学实验技能学习目标水平的基本要求是( )。(A)练习与学会(B)学会与灵活运用(C)模仿操作与初步学习(D)独立操作与熟练掌握12 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国际性(B)美观性(C)准确性(D)科学性13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日益受到重视。STSE 的含义是(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
5、、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14 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对其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15 在学习“空气 ”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教学目标:“感受人与空气的密切关系认同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策略性目标二、推断题16 以丙烯为原料合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D)的路线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化合物 A 能使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其结构简式是_,反应的类型是_。 (2)化合物 D
6、 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碳碳双键和 _(写名称),化合物 C 的名称是_(系统命名法)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化合物 B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能发生银镜反应; 核磁共振氢谱有 3 组峰。三、实验探究题17 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 2NH3+3CuO N2+3Cu+3H2O 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省略):实验测得洗气前装置 D 的总质量为 m1g,洗气后装置 D 的总质量为 m2g,产生氮气的体积为 V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仪器 R 的名称为_。 (2)仪器连接后,加入试剂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
7、 (3)制取氨气时,选用的试剂是_(填写序号)。产生氨气的原理是_。 a硫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 浓氨水 d氢氧化钙溶液 (4)装置 D 中的溶液为_ 。 (5)某同学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了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经过小组分析、讨论,明确其中的原因并制定两种新的方案。 方案一:不改变原有实验装置,改为测量另一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装置为_。(填写“A”“B”“C”或“D”) 方案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在装置_与装置_间(填写“A”“B”“C”或“D”)增加了一个实验装置,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装置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
8、的实验结果。该装置为_。四、计算题18 某矿井采出的食盐(俗称井盐)中含有 CaCl2,为设计除杂方案需测定 CaCl2 的含量;取上述井盐 228 g,向其中加入 100 g 质量分数为 106的 Na2CO3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样品检测过程在 20的恒温下进行,此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 g。 (1)取样检测后的溶液中,Na +与 Cl-的数量比为_。 (2)求检测后的溶液中NaCl 的质量及井盐中 CaCl2 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请通过相关计算判断,取样检测后的溶液是否为 t时的 NaCl 饱和溶液?19 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 g,
9、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 SO2 和 40 g 固体 CuO。要使煅烧后的固体 CuO 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0 以 CO2 和 NH3 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同定和利用 CO2 的有效方法。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2NH 3(g)+CO2(g) NH2COONH4(s) H1=一 1595 kJ.mol -1 反应NH 2COONH4(s) CO(NH2)2(s)+H2O(g) H2=一 725 kJ.mol -1 总反应2NH3(g)+CO2(g) CO(NH2)2(s)+H2O(g) H
10、3=a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1=_,如果起始温度相同,反应 由在恒温密闭容器进行改为在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K1 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反应的 S_0(填“ ”或“”) ,一般在温度_(填“ 较高 ”或“较低”)时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3)总反应 中的a=_,依据该反应,其他条件不变,_(填“提高” 或“降低”) 水碳比n(H2O)/n(CO2)有利于提高 CO2 的平衡转化率。五、案例分析21 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片段实录: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11、的。在化学上,一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所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空气就是混合物。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质是混合物,如食醋、墨水、生理盐水、石油(老师边说边板书,学生边听讲边做笔记)。生:还有水(学生插嘴说着)。师:我先把“ 水” 写在黑板的最下边。告诉大家,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生:那纯净水是不是纯净物呢?师:纯净水、洁净的空气都是混合物大家不要被“纯净”“洁净”这样的词所迷糊。混合物的特点是(略) 。师: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确定的性质。例如氧气,就是纯净物。刚才有同学说“水” ,我把它写在“纯净物”这边。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一般说“ 水” ,是指
12、纯净物。生;那自来水是什么?(又有学生插嘴说着)师:自来水、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铁粉、干冰是纯净物。干冰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生: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师:说得对。生:那冰也是纯净物。师:非常好。还告诉大家,冰水也是纯净水,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记住。生:冰水是纯净物?(有学生低声嘀咕着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举例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生:果汁、茶水、酱油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氦气是纯净物。老师先后请了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在随后的课堂书面练习中,老师给出了一些物质如清新的空气、澄清的石灰水、液氮、洁白的雪、冰水混合物、氧化汞、干冰、糖水等,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学生所做的练习错误
13、不少,错误集中发生在“ 澄清的石灰水、液氮、氧化汞、冰水混合物” 等物质的区分上。(摘自何彩霞,化学概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识发展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学案例透视,化学教育,2010 年第 9 期)问题:针对该教师“ 纯净物和混合物 ”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措施。22 请认真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 A高温条件下,C 能够与 SiO2 发生置换反应,说明 C 的非金属性比 Si 强 B高温条件下,SiO 2 能够与 Na2CO3 反应生成 CO2,说明 Si 的非金属性比 C 强 C因为 HF 的沸点比 HCl 高,所以 F 的非金属
14、性比 Cl 强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 A-、B 2-离子的溶液,先析出 B 单质,说明 B 的非金属性比 A 弱 问题: (1)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选项 A,请从学生解题思维障碍的角度,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答案。 (2)提出解决学生思维性障碍对应的教学策略。六、教学设计23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材料二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 走
15、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 溶液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材料三 教科书“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第一课时)” 所呈现的内容:一、中和反应 实验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 10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在上边的实验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
16、l+H 2O 实际上,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 可以发现,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这样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孚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
17、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都可能被蚊虫叮咬过。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 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 摘自某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18、下) 第十单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本课题的有关问题: (1)试对本课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本课的导人进行设计。 (5)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D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6)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教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化学 模拟 1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