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3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5 年湖南湘潭.单选】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当个体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其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可见该个体的道德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B)前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C)后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D)后习俗水平的第二阶段2 【2013 年河南特岗.单选】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3 【2014 年河北石家庄.单选】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
2、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称之为( )。(A)认同(B)从众(C)服从(D)依从4 【2014 年山东菏泽.单选】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 )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5 【2015 年河北沧州.单选】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阶段是 ( )。(A)评价(B)依从(C)认同(D)内化6 【2015 年河北省属.单选】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7 【2015 年云南玉溪-单选】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3、(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8 【2014 年山东枣庄.单选】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阶段是( )。(A)内化(B)认同(C)依从(D)坚定二、判断题9 【2015 年四川.判断】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 )(A)正确(B)错误10 【2014 年四川宜宾.判断】智力技能又叫心智技能,也叫智慧技能或思维操作。( )(A)正确(B)错误11 【2014 年四川雅安.判断】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A)正确(B)错误12 【2014 年四川.判断】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练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 )(A)正确(B)错误13 【2014
4、 年河北石家庄.判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甚至出现进步暂停或者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高原现象” 。 ( )(A)正确(B)错误14 【2014 年吉林通化.判断】凡是疑问句皆是问题。( )(A)正确(B)错误15 【2014 年四川.判断】打乱的魔方重新还原,属于启发式问题解决模式。( )(A)正确(B)错误16 【2015 年重庆江津.判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A)正确(B)错误17 【2014 年四川宜宾.判断】思路可贵又可畏,表明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
5、A)正确(B)错误18 【2015 年河北石家庄.判断】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A)正确(B)错误19 【2014 年山东济宁.判断】尽管各种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分别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点.但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A)正确(B)错误20 【2014 年湖南郴州.判断】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A)正确(B)错误21 【2014 年湖南华阳.判断】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 )(A)正确(B)错误22 【2010 年河南特岗.判断】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
6、潜能。( )(A)正确(B)错误23 【2015 年辽宁特岗.判断】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成分、目标成分、行为成分。( )(A)正确(B)错误24 【2014 年山东济宁.判断】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 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意志的培养。( )(A)正确(B)错误25 【2014 年湖南郴州.判断】“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的是道德意志。( )(A)正确(B)错误26 【2014 年山西大同.判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A)正确(B)错误27 【2015 年四川.判断】处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的学生道德判断的标准依赖于老师、家长等权威。(
7、A)正确(B)错误28 【2014 年河南特岗.判断】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A)正确(B)错误29 【2011 年河南特岗.判断】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30 【2015 年江苏南通.简答】举例分析什么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作用.31 【2014 年贵州镇远.简答】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哪些特点容易造成他们的品德不良.32 【2013 年云南昭通.简答】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芹是初中二年级的女生,智
8、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上课和平时作业都比较认真,学习总体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水平,但是自信心有些不足。这次期中考试,她的其他课程考试发挥正常.只有数学没有考及格。她认为数学没有考好是因为她比别人笨,即使她再努力,数学也是学不好。33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小芹期中考试数学失利的归因属于哪一种因素并指出这种因素在韦纳归因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上的表现。34 分析小芹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35 如果你是小芹的数学老师,你会怎样帮助她正确归因,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呢?五、论述题36 【2014 年河南特岗.论述】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7 【2015
9、年河南特岗.论述】请结合实际阐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8 【2014 年河南三门峡.论述】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9 【2011 年浙江.论述】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0 【2011 年浙江.论述】试述归因理论及其对教学实践的意义。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的道德观念特点是纯外在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在阶段一时期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
10、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在阶段二时期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极分化的关键期。【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依从是指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的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
11、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的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其中依从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
12、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认同指的是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内化是指将外界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和内在标准,并用以指导实际行动。【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
13、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故本题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二、判断题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大脑皮层的
14、运动区后由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运动而形成的。【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解、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操作技能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疲惫而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教育 理论 基础知识 学习 心理 模拟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