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2011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 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 )。(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B)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D)职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2 关于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B)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科(C)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是彼此补充的(D)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可以相互替代3 小学生背乘法口诀表属于奥苏伯尔所说的( )。(A)接受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
2、)自主的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4 观察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班杜拉(D)奥苏伯尔5 “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该现象是( )。(A)学习策略(B)学习迁移(C)学习动机(D)问题解决6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 )。(A)线性关系(B) U 型关系(C) V 型关系(D)倒 U 型关系7 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8 学习了“角 ”这一概念后,再学习 “锐角”的概念,这是一种 ( )。(A)派生类属学习(B)关系类属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 如果两种学习
3、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10 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 )。(A)通用策略(B)宏观策略(C)微观策略(D)支持策略11 利用“意大利像一个皮靴” 来学习意大利的地理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形象联想(B)谐音法(C)概括(D)群集12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B)灵活性、敏捷性和洞察性(C)流畅性、变通性和敏捷性(D)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13 教师引导学生把城市比拟为皮鞋店,借助鞋店摆放皮鞋的方式来解决城市停放汽车的问题,这种方式属于创
4、造力训练的( )。(A)局部改变法(B)棋盘法(C)比拟法(D)清单法14 皮亚杰认为 510 岁之间的儿童出现的道德性一般是( )。(A)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互惠道德(D)非道德15 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 )。(A)从众(B)去个性化(C)社会助长作用(D)社会阻抑作用16 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如果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增强,班级舆论形成,这时班集体就进入到( ) 。(A)松散期(B)同化期(C)凝聚期(D)形成期17 需要、动机、兴趣等属于( )。(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性格(D)气质18 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气质(B)性格(C)能
5、力(D)需要19 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B)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C)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D)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20 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是中心,学生是主体(B)师生之间是一种上下级关系(C)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D)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二、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1 教育心理学22 学习23 成就动机24 学习策略25 气质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简述学习迁移的类型。27 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8 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有哪些?29 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30 小学教师主要
6、扮演哪些角色?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32 对于儿童的冲动行为,应采取哪些方法加以矫正?33 结合实际分析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办法。2011 年四川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所以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
7、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均是它的基础学科。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机械学习是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
8、,是一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而意义学习则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背乘法口诀表属于机械的接受学习。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桑代克提出的是尝试一错误的联结学习理论,斯金纳提出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功能的理解。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9、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三种功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学习动机功能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的理解。美国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习效果,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所以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可简称为倒“U”曲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的。接受学习的实质
10、是概念、意义同化的过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叙述的先学习上位的概念再学习下位的概念的情况即属于此类。而下位学习又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而相关类属学习则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又并非完全包含在原有观念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两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
11、“锐角”这一概念完全从属于“角”的概念,是“角”的一个具体的类别,是它的派生物。因此,题干中叙述的学习属于派生类属学习。而总括学习即上位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便产生了并列结合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没有关系类属学习这一概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又称相同要素说。其主要观点是: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能够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换句话说,只有当
12、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的迁移。而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最早对迁移现象进行系统解释的学说,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和发展,即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经验泛化说即经验类化说,是贾德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习得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其中
13、丹瑟洛根据学习策略的功能将其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意大利的版图从视觉上看让人容易联想到皮靴,所以此种学习策略属于形象联想的方法。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中提及的创造力训练法局部改变法、棋盘法、比拟法和清单法属于戴维斯与豪特曼的创造力训练法。局部改变法即改变事物的个别部分或属性,以得到一个创造性的新产品。棋盘法是把事物的属性和条件分别填入
14、画好的棋盘式的方格中,并将其纵横交错重新组合,以发现新的构成和新的观点。比拟法是把思考的事物或问题比拟为较熟悉的事物,借助已熟悉的事物的启发解决难题。清单法是为了给漫无头绪的思考提供思路,可把事物的属性填入包括变化颜色、变化体积、变化形状、变换材料、增减某一属性、重新组合已有属性、重设计等七个项目的清单中,然后加以重新组合和设计。题干描述的将城市比拟成皮鞋店属于比拟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也称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皮亚杰认为
15、 510 岁的儿童一般处于权威阶段,即他律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助长作用的理解。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情境中可能失去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失去自我控制,行为放肆,表现出独处时通常不会作出的行为。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在群体活动中增质增量的倾向。社会阻抑作用是指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班集体的形成分四个阶段:(1)松散期:班级建立之初,学生之间互不认识,缺乏了解,彼此之间尚存一种孤独感,此时一切行动都
16、服从教师的指挥。(2)同化期: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学生之间开始频繁往来,结成伙伴。部分积极分子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班主任也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布置一些工作,扩大他们在同学中的影响。(3)凝聚期:经过一段时间(约半个学期)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分子崭露头角,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拥护,形成一股骨干力量,开始成为班级的核心,并能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与态度,班集体舆论形成。(4)形成期:这个阶段,学生不需要外来监督,自己能经常提出要求,自觉遵守,认真执行。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2011 四川省 小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