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先安未受邪之地 ”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2 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3 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4 下列哪项不属于“ 正治”(A)“寒者热之 ”(B) “通因通用”(C) “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 ”5 “损其阴盛,治寒以热 ”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
2、虚6 “泻其阳盛,治热以寒 ”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7 滋阴以制阳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8 扶阳以制阴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9 阴中求阳适用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10 阳中求阴适用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阴阳两虚(D)阴阳亡失11 下列对“阳病治阴 ”的叙述正确的是(A)王冰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阳病” 指的是阳虚(C) “治阴” 即治疗阴盛(D)以上都不正确12 下列对“阴病治阳 ”的叙述正确的是(A)王冰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
3、里的“阴病” 指的是阴虚(C) “治阳” 即治疗阳盛(D)以上都不正确13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的依据是(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14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 属于(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阴阳亡失15 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治以滋养肺肾,属于(A)缓则治本(B)急则治标(C)标本兼治(D)未病先防15 A气候寒冷慎用寒药B病多湿热,治宜苦寒C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D病多风寒,治宜辛温16 春天治疗时要注意17 东南地区治疗特点17 A早上B晚上C气候寒冷慎用寒药D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4、18 “用寒远寒 ”是什么的用药提醒19 补中益气汤最好在什么时间服19 A扶正兼祛邪B祛邪兼扶正C祛邪D扶正20 老人治疗时要注意的原则是21 真实似虚证治则21 A缓则治本B标本兼治C急则治标D防未病22 气脱大汗选药原则23 气虚自汗选药原则24 以热治热适用于(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25 克服饮食偏嗜包括(A)防止饮食不沽(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避免五味偏嗜26 动形养生可达到(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C)调节情志变化(D)怡神、静神27 凋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A)肝(B)脾(C)心(D)肾28 下
5、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29 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30 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31 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尿闭32 从治适应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格阳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疾病预防包括:
6、(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
7、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
8、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
9、阳互制之调补阴阳:(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2)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3)阴阳并补 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王冰所
10、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病治阳: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因此在治疗阴阳偏衰的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故景
11、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1)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以治本。(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考研 中医 综合 基础理论 防治 原则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