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6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2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 党中央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了20162020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
2、伟蓝图。国家制定“十三五” 规划根据的是(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现实性4 孔子在论语中讲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5 真理的绝对陛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是同(A)人的思维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联系(B)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无关(C)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有关,而与人的思维认识能力的至上性无关(D)人的思维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有关6 “知识就是
3、力量 ”,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A)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B)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知识精英是历史的创造者(D)知识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7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社会意识8 被马克思主义称为“ 历史的火车头 ”的是(A)革命(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生产关系9 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这突出地说明了(A)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0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A)物质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一
4、般属性11 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12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13 通常所说的“ 物以稀为贵 ”应理解为(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14 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A)资本主义私有制(B)自由竞争(C)垄断价格(D)垄断地位15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
5、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D)意识具有高度的自控性17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科研团队使用自选的恢复系 R1964 做父本与做母本的Y58S 配组研发出最新杂交水稻品种“Y 两优 1964”,这种水稻在湖南等地试种两年,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产量可达到亩产
6、 1 000 公斤以上。日前科研团队委托重庆西南大学在歇马实验基地进行示范性试种,之后会积极向广大农民朋友推广,这一成果将再一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以上事实体现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途径是要(A)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B)把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D)要更加看重意识的能动作用18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对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有(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19 下列说法
7、体现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C)防微杜渐(D)拔苗助长20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1 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面对同一认识客体,不同的主体会得出不同的认识结果。这说明(A)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
8、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22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 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具体表现在(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为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23 “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超出了感动的意义,更催人行动。这件事说明价值评价是(A)实践活动的精神驱动力(B)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C)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D)实践活动发展的决定力量24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
9、动作用在于(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5 马克思说:“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这说明阶级是一个(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历史范畴(D)意识范畴26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剩余价值的源泉(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27 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A)资本家的储蓄(B)资本家的勤俭(C)资本积聚(D)资本集中2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0、B)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C)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阶段(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A)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C)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D)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30 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但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持续前进的,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A)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B)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
11、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C)社会主义制度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一种新的先进制度(D)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31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是(A)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也是远大理想在我国的现实体现(B)远大理想指引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C)共同理想的实现是远大理想实现的基础(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将其割裂和对立起来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12、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所以 A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现实性与可能性。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
13、畴。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因此选项 D 正确。制定规划等必须从现有实际出发,立足于现实性。规划中追求的目标以及最后要实现的理想,根据其是否有充分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分为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在现实的可能中,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要求人们两手准备,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强调双方要
14、换位思考,要善于从对立面的角度看问题,即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A 选项正确。C、D 两个选项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没关系,排除。B 选项是本题最具有干扰性的选项。有的同学会认为自己不想做的,也别让别人去做。说明自己和别人具有共同的普遍性,因此推导出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但这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含义所直接体现的原理,是推理出来的外延所体现的原理。做好本题的关键一定要搞清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寓意所直接体现的哲学原理,不能过度推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
15、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的关系。前者根源于后者。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性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对立统一。作为正确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必然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选项B、C 都是片面性观点,选项 D 是在真理观上要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故都排除。【知识模块】 认识的
16、本质及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题干的“知识”是指真理性认识,“力量”是对人的有用性,这就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B 选项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选项认为知识精英是历史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7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