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A)永恒性 (B)先进性 (C)广泛性 (D)科学性2 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A)制度 (B)政治 (C)文化 (D)经济3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
2、任务。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其中核心和精神支柱是(A)文化 (B)理想 (C)道德 (D)纪律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5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6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改革创新 (B)与时俱进、开拓进取(C)求真务实 (D)奋勇争先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其中,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
3、和方向,而且也决定着文化性质的是(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是(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9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的目标是(A)以发展为目标(B)以改革为目标(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10 中共中央关
4、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B)发展社会事业(C)促进社会公平正义(D)建设和谐文化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其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13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
5、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的重点是(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D)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14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头等大事。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正确的方针。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国家方针的选项是(A)劳动者自主就业 (B)政府安排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 (D)鼓励创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
6、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是基于(A)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C)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D)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16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A)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B)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C)中国作为世界文化强国地位的体现(D)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的体现17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7、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A)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B)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C)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D)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18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内容还包括(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C)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
8、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19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B)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C)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内容(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2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A)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B)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C)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D)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22 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B)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C)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D)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
10、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3 2006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 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A)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B)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C)符合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D)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2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以发展为目标(B)以改革为动力(C)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主题25 以下正确反
11、映文化体制改革的是(A)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者要协调发展(B)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C)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D)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26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要求是(A)公益性 (B)基本性 (C)均等性 (D)便利性27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A)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
12、务(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C)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D)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跨越式发展2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A)新的经济增长点 (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D)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29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要建立健全的文化管理体制是(A)党委领导 (B)政府管理(C)行业
13、自律、社会监督 (D)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其现实依据在于(A)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是建立无矛盾社会的必然要求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C)无矛盾社会的重要标志(D)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32 我
14、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C)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活力与秩序的统一(D)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统一3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主法治是指(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B)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35 2011 年 11 月 29 日召开的中央扶
15、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 2009 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人人口纳入扶贫范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C)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16、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D)是对时代主题认识的深化,丰富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39 社会
17、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4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特点是(A)符合国情 (B)比较完整 (C)覆盖城乡 (D)可持续4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必须(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B)鼓励自主创
18、业、自谋职业(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42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格局的内容是(A)党委领导 (B)社会负责 (C)政府协同 (D)公众参与4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是,牢牢把握(A)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B)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C)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D)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4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