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从 1840 年至 1919 年的 80 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A)军事战略错误(B)社会制度腐败(C)经济技术落后(D)思想观念保守2 近代曾统治台湾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A)英国(B)葡萄牙(C)俄国(D)日本3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原因是(A)实力不如俄、德、法(B)贪图中国
2、3000 万两白银的“赎辽费”(C)清政府利用西方列强与日本的矛盾(D)李鸿章请求英国“ 调解” 成功4 清末“预备立宪 ”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加重了统治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6 著名学者胡绳说:“ 近代中国在 20 世纪初处于,广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3、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了党的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不是去做主人而只是做客人,始终无当主人的决心主要是(A)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批评当时“左” 倾关门主义(C)指责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D)谴责武汉国民政府的背叛8 1929 年 12 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B)
4、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C)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D)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9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10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的中心环节是(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D)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11 1938 年 9 月至 11 月,中国共产党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个命题,提出这一命题的报告是(A)
5、论新阶段(B) 论持久战(C) 论人民民主专政(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2 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是(A)工人运动(B)学生运动(C)农民运动(D)市民运动13 1956 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14 中国国民经济在 1959 年到 1961 年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C)反右斗争扩大化(D)“大跃进 ”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15
6、 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其核心问题是(A)坚持改革开放(B)平反一些重大的冤、假、错案(C)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D)解决一些“ 文化大革命” 遗留的和历史遗留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有(A)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解体作用(B)给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C)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D)勾结中国封建势
7、力压迫资本主义的发展17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两者的相互关系是(A)既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B)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C)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D)前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落后的生关系和上层建筑18 1898 年的“ 百日维新” 如昙花一现,只经历 103 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 ,彻底否定“中学”(B)他们遭到了以
8、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19 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意义表现在(A)没收官僚地主的土地,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B)完全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儒家文化被否定,批判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D)猛烈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20 19 世纪末,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这三方面的问题,守旧派与维新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A)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使中国形成了近代第一次思
9、想解放潮流(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D)暴露了维新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21 1905 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其政治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2 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主要表现在(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B)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D)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23 1941 年 1 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
10、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包括(A)又联合又斗争(B)有理、有利、有节(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24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25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
11、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26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B)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C)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B)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12、大决策(C)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2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毛泽东对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的总结: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经济技术落后是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可知,选项中涉及军事、思想、经济技术和社会制度,显然社会制度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根本的方面,AD 两项也不是根本的原因
13、。【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强占中国领土。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去了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直至 1945 年日本战败后才把台湾归还中国。因此,正确答案是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后达到高潮。俄国认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便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因此,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原因是实力不如俄国、法国和德国。正确答案是 A 选
14、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清政府于 1906 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 9 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故本题选择 C 选项。【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