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12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嘉靖二十九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兵绕过大同,直下通州,进逼北京,大肆抄咯,史称( )。(A)河阴之变(B)南坡之变(C)庚子之变(D)庚戍之变2 下列哪一事件之后,明与蒙古之间出现了“自宣大至甘肃,不用兵者二十年” 的情形?( )。(A)俺答封贡(B)庚子之变(C)庚戌之变(D)土木之变3 明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A)临洮、山海关(B)嘉峪关、山海关(C)临洮、辽东(D)新疆、辽东4 以下选项中中原王朝对西藏管辖设
2、置机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西域都护府(B)元代,宣政院(C)明代,乌斯藏都司(D)清代,理蕃院5 西藏地区的“ 黄教” 最早出现于 ( )。(A)北宋(B)元代(C)明代(D)清代6 关于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改土归流 ”(B)设置土司(C) “土流兼治”(D)裂土分封7 以下不属于历史上某个阶段满族祖先的一项是( )。(A)挹娄(B)鲜卑(C)勿吉(D)肃慎8 ( )后,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明朝在军事上失去主动进攻的力量,而后金则由防御转入进攻。(A)宁阳之战(B)萨尔浒之战(C)辽沈之战(D)宁远之战9 明金之间的( ) 打破了努尔哈赤起兵
3、以来战无不胜的神话。(A)宁远之战(B)宁阳之战(C)萨尔浒之战(D)辽沈之战10 1636 年,皇太极称皇帝,改族名为( )。(A)清(B)满洲(C)金(D)后金11 1644 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南下,( )“ 乞师”经山海关,引清军入关。(A)袁承焕(B)洪承畴(C)吴三桂(D)尚可喜12 万历年间,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其中有( )浙党齐党楚党粤党宣党昆党(A)(B) (C) (D)13 以下不属于“ 明宫三大案 ”的是( )。(A)红丸(B)夺门(C)梃击(D)移宫14 明末的“三饷 ”加派指的是 ( )。(A)助饷(B)练饷(C)剿饷(D)辽饷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
4、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建州三卫16 努尔哈赤17 上三旗18 “争国本”运动19 明宫三案20 永乐大典21 王守仁22 王艮23 泰州学派24 李贽25 三国演义26 水浒传27 西游记28 金瓶梅三、论述题29 如何评价朱元璋?30 明初采取了哪些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如何评价这些措施?历史学基础(明、清(鸦片战争前))模拟试卷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3 【正确答
5、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4 【正
6、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明朝设立的三个管辖满族的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的统称。洪武四年(1371) ,明朝接替了元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立了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明廷设建州卫,任命其部族首领阿哈出为长官。永乐十年,又置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正统七年(1442),明廷又从建州左卫中分置建州右卫,授都督同知凡察执掌。至此,遂有“建州三卫”之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6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即清太祖,满族,是建州女真的
7、后裔,姓爱新觉罗(即金族的意思)。他早年长期在抚顺经商,因此,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通汉语,又有军事才能,精于骑射。他凭着祖上的 13 副遗甲,百余士兵起兵,屡次进攻建州五部,他经营了四十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他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年号天命,后定国号后金。后金与明作战,占领辽沈后,改国号为金。金经过多次与明朝作战,占领了辽河地区,为最终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英雄人物。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7 【正确答案】 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皇太极所开创。皇太极为加强军权,将与他平起平坐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借故治罪,将
8、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收归自己管辖,开创了清帝直接控制“上三旗” 的制度。顺治后,满洲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8 【正确答案】 “ 争国本 ”运动是明代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明神宗立太子问题斗争的重大事件。神宗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的儿子常洵为太子;吏部郎中顾宪成和许多官员从传统的宗法继承制度出发,力争“无嫡立长” ,要求早立长子朱常洛,因而触犯了神宗。神宗迟迟不立太子,群臣力争 15 年,直到朱常洛 20 岁,神宗才勉从众议,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这
9、就是“争国本” 运动。【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19 【正确答案】 明宫三案指的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梃击案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挺,打人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直到前殿檐下才被捉获。后来揭发张差背后主使为郑贵妃宫中的两个太监。明神宗亲自处理,以处决张差和秘密处死两太监含糊了事。红丸案发生在泰昌元年(1620) ,朱常洛即位不久,郑贵妃向光宗进献女乐,不几天光宗就病魔缠身。郑贵妃又指使内监崔文升进药,接着鸿胪寺卿李可灼进红丸两粒,光宗服药身死。移宫案紧随红丸案发生,光宗去世后,其嫔妃李选侍占据乾清宫,控制皇太子,邀封皇太后。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认为李选
10、侍并非皇后,其曾请求晋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所以东林党人坚决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李选侍被迫移居他处,史称“移宫案”。太子顺利即位,是为熹宗。【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0 【正确答案】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时期,由解缙等人奉命纂修,参加编辑、缮写、圈点工作的有 3000 多人,历时五年告成,因其完成于永乐年间,所以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共 22937 卷(包括目录 60 卷),约三亿七千万字,装成 1109 册,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它辑入了图书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天文、地理、医卜、农工技术以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它按韵目编纂,分列单
11、字,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著作。辑人古籍时,是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其保留了古书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密典得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的大部分都已散失,至今国内外仅存 300 余册,在国内的约有 223 余册。【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1 【正确答案】 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他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传习录和大学问中。他深受先秦思孟学派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论的心学,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后人合称其学说为“陆王心学” 。他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的突出代表,提出“ 心外无物 ”的著名命题,认为 “吾心”
12、便是宇宙。人们只要消除欲念,就可“ 致良知” ,达到 “万物一体”境界。他的学说,无限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心”看作唯一的存在,因而,他的学说被人们称为“心学”。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2 【正确答案】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师从王守仁,王守仁死后,王艮回到泰州讲学,从此自立门户,这一学派被称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的传授对象比较复杂,包括官僚、士人、商贾、手工业者、农夫等。大量社会下层人士的参与,说明泰州学派具有比较广泛的民众基础。王艮哲学思想的核心仍从属于心学范
13、畴。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他所倡导的“百姓日用之学” 和“格物论”两个方面。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3 【正确答案】 泰州学派源于王学、又不同于王学的宗旨,是一个具有“异端” 色彩的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为王艮。王艮的思想也代表了泰州学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了王守仁的“ 良知”说,把 “良知”看做人们固有的先验的道德观念,并将王守仁的“ 致良知 ”发展为“复初说”。他认为, “正己”、“ 安身”是天地万物之根本、“ 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 ”。王艮的“复初说”实际上是一套修身说。(
14、2)从安身的意义出发,提倡“明哲保身论” ,即强化自身的儒家道德修养来约束自己。(3)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命题,把人们的饥欲食、寒欲衣等生理要求当作 “道”,主张只有解决百姓的贫困冻馁才是真学问,才能安本立身。他的这种思想不仅极易为下层所接受,而且给宋明理学的禁欲主义打开了缺口,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明、清(鸦片战争前)24 【正确答案】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人。他青年时生活困乏,中年后做过小官,后专事著述和讲学,写了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和明灯道古录等。他继承了泰州学派的积极思想因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程朱理学的虚伪和晚明政治的黑暗,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鸦片战争 模拟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