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新闻传播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新闻传播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红旗杂志2 穆青(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 研)3 左叶事件4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5 “大跃进”(清华大学 2007 研)6 梁效(南开大学 2010 研;山东大学 2006 研)7 海瑞罢官(南开大学 2010 研)8 燕山夜话9 三家村札记(复旦大学 2008 研)10 长短录11 文革小报1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清华大学 2009 研;中国传媒大学 2008 研)13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14 经济参考15 经济日报16 中华工商时报17 “三色报道 ”18 “皇甫平”评论19
2、东方风来满眼春20 报业集团(山东大学 2009 研)21 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四川大学 2005 研)22 你是如何理解“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方针的?23 简述邓拓的新闻思想。(厦门大学 2006 研)24 简述“文化大革命 ”对我国新闻业的破坏和影响。(人大 2009 研)25 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山东大学 2007 研;兰州大学 2004 研;清华大学2003 研;北大 2002 研)26 简述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新闻属性的大讨论。2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对我国新闻事业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兰州大学 2002 研)28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电视新闻改革
3、的特点是什么?(四川大学 2005 研)29 简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历程。(人大 2008 研)30 试述新华社创建及其 70 余年来的主要发展。(人大 2004 研)31 试述“大跃进 ”运动期间的新闻宣传及其深刻教训。32 论述中国新闻媒体的“双轨制“,结合中国传媒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复旦 2013研)33 试论中国当代新闻体制的变迁。(清华大学 2011 研)34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学术研究。(厦门大学 2009 研)35 论述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难点及解决之道。(中国传媒大学 2009 研)36 试述“珠江模式 ”对中国广播事业改革的启示。(南开大学 2010 研)中国新闻
4、传播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红旗杂志是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于 1958 年 6 月 1 日在北京创刊,中共中央主办,总编辑是陈伯达。该刊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理论刊物,旨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年 6 月,红旗杂志停刊。【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2 【正确答案】 穆青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
5、50 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人胜。1986 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为中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3 【正确答案】 左叶事件是 1957 年新闻界积极“鸣放” 、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时候,发生的轰动新闻界的事件。当时,左叶是农业部部长助理,4 月 17 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陪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左叶在场维持秩序与记者发生争吵,出言不
6、逊,引起各报记者的反感。第二天,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均以“记者专电” 的形式报道了这件事。 5 月 11 日,新华社又发了通稿,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并由此引起了全国新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以“左叶事件” 为契机,新闻界自身的 “鸣放”和整风运动逐渐升温。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曾就“左叶事件” 发表批评意见的报纸和个人纷纷公开作了检讨。【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4 【正确答案】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新闻工作者组织,简称“中国记协” 。1957 年 3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由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
7、新闻学会、各专业记者协会及其他新闻专业机构、新闻从业人员联合组成。它的前身是 1937 年 11 月 8 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和 1954 年 9 月成立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谊会。【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5 【正确答案】 “ 大跃进 ”是指 1958 年至 1960 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 1956 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 倾冒进的产物。 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
8、了“ 大跃进 ”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 、“特办”的口号。 “大跃进”运动是建国后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6 【正确答案】 梁效又称梁小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 成立的大型写作组的笔名,是“ 四人帮” 在舆论宣传上的别动队之一。写作组是“四人帮”的御用“ 笔杆子”,炮制了许多重磅炸弹,置人于死地。“ 四人帮 ”往往“透露“一些中央的最新精神给写作组,指出要害所在,定出基本的调子,或者直接向这些写作组布置题目。这些写作组撰写了大量的影射文章,对
9、中国历史断章取义,肆意歪曲,牵强附会,假借“批林批孔 ”、批儒捧法,千方百计为 “四人帮”夺取最高领导权制造舆论。【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7 【正确答案】 1959 年 4 月,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学习海瑞精神,时代需要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忠臣。6 月,明史专家吴晗应胡乔木之约,根据毛泽东的精神为人民日报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发表于 6 月 16 日的读书札记栏目。庐山会议之后,胡乔木又约吴晗为人民日报再写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这便是 9 月 21 日发表的论海瑞一文。同年北京京剧团请吴晗写一部关于海瑞的戏。吴晗于 1960 年年底将剧本写成,初名海瑞,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
10、为海瑞罢官,于 1961 年正式演出。【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8 【正确答案】 燕山夜话是北京晚报1961 年 3 月 19 日在副刊五色土上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由著名报人邓拓执笔,每星期二、四刊登两次,署名马南邨。到 1962 年 9 月 2 日结束时,共发表杂文 152 篇。这个专栏题材十分广泛,作者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得引人人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不久结集成书出版,当时共计印行 30 万册之多,广为流传。【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9 【正确答案】 三家村札记是北京市委理论刊
11、物前线半月刊从 1961 年第19 期起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到 1964 年第 13 期止,共发表杂文 67 篇。这个专栏由邓拓发起,由他和吴晗、廖沫沙三人负责执笔,故名“三家村” ,他们起了一个共用的笔名“吴南星 ”,三人轮流执笔,每篇千字左右,文责自负,内容也互不干涉,自由选题。执笔人若因故写不出时也可请他人代笔,所以其中有 5 篇是由其他作者代劳的。文章内容涉及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从政打仗,说古道今,针砭时弊,受到读者欢迎。【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0 【正确答案】 长短录是人民日报于 1962 年 5 月 4 日至 12 月 8 日在副刊上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共
12、发表杂文 37 篇,主要作者是夏衍、吴晗、孟超、廖沫沙和唐弢五位杂文作家,专栏主持人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陈笑雨。这个专栏的方针是:进一步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1 【正确答案】 文革小报是“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涌现出的一大批革命群众组织报刊,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66 年夏秋间最先出现于北京的大专院校,之后发展到各级党政机关、群众组织和文艺界,是大字报和传单的延伸,最初主要刊布“首长讲话“等小道消息。1967 年 1 月夺权风暴后,文革小报蓬勃发展,同年7、8、9 月达到鼎盛。开始是油印,
13、后来有不少发展成铅印,利用原校报的设备和条件出版。先是在本单位内部发行,而后逐渐扩展到社会,个别的还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每期印数从几千份到十几万份不等,大多数出版不定期,随办随停,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登记。这些小报在极“左” 思潮的统治下,积极宣传“ 文化大革命 ”,狂热地鼓吹“造反”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版面上堆砌着标语、口号,充满了政治鼓噪和攻击谩骂之词。1968 年 8 月,随着政策的改变,群众组织解体、大学停办、学生上山下乡,文革小报退出了历史舞台。【知识模块】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2 【正确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1978 年 5
14、 月 11 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它引发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原则,即“思想理论本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标准,只有千千万万人的社会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还对“ 两个凡是 ”提出了尖锐批评,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打破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3 【正确答案】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15、,1981 年 1 月 29 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4 【正确答案】 经济参考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份综合经济报纸,1981 年创刊。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变动深刻,人民对信息产生巨大渴求,经济参考报正是在
16、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1984 年 9 月,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 1985 年,经济参考报发行数量由上年的 57 万份跃增到 78 万份,盈利 1000 多万元,人均创利 11 万,为 1984 年的 12 倍。【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5 【正确答案】 经济日报是 1983 年元旦由中国财贸报改版而成的一份报刊。在总编辑安岗的主持下,经济日报势头强劲,发行量在创刊初始即保持在百万份以上。1984 年,邓小平为该报题写了报头。经济日报发展为由国务院主办的以经济宣传为主的综合性全国性中央级党报,成为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发布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舆论
17、阵地,在国内外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6 【正确答案】 中华工商时报是 1989 年 10 月创刊的一份不同于其他报纸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全走市场化的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令人耳目一新的版式、视角独特的文章、丰富开阔的视野一面世就获得了极大赞誉,引起中国政经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至年底时已经实现盈利 5 万元。坚持“民味、商味、海味” 的特色,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并波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成为他们观察中国内地经济问题的一个参照物。中华工商时报在短短几年内培养了大批经济报道和经营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成为中国后来市场化经济媒体的掌舵者。【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
18、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7 【正确答案】 “ 三色报道 ”是指 1987 年 6 月 24 日至 7 月 4 日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三篇整版的调查性报道,分别是: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这三篇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森林大火进行了深度报道,成为中国灾难新闻报道的里程碑,也在新闻界引发了深度报道的高潮。这三篇报道因为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起的震撼和思考,已远远超过了森林大火本身。【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8 【正确答案】 “ 皇甫平 ”评论是指 1992 年初刊登在 解放日报上的一系列评论文章,是由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评论部负责人等合作写
19、成的。这些陆续见报的署名“ 皇甫平” 的评论相互呼应,围绕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个中心,宣传了邓小平在 90 年代初提出的改革开放新思想,形成了一个鲜明推进改革开放的完整的舆论先导系列。【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19 【正确答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是 1992 年 3 月 26 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一篇万字通讯,由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根据邓小平 1992 年南行所有的讲话与细节写成。很快 3 月 28 日的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和3 月 30 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均全文转载此文。3 月 30 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全文播发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纪实,并以少有
20、的规格配发了一条消息。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了邓小平南行的讲话精神,有利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该文章也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20 【正确答案】 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以报纸出版发行为主体目标,形成以报纸出版发行,新闻信息、新闻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按多元化发展原则,向其他行业渗透,从而为报业主体产业服务的组织结构。这一定义揭示了报业集团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第二,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媒体和依托报业集团的功能向外延伸,同时拥有数家报刊媒体和相关实业;第三,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
21、雄厚的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拥有办好报业集团的物质条件,拥有强大的资产实力和相对充裕的资金,并进行新闻资产的管理和经营。【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21 【正确答案】 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是 1983 年 3 月底至 4 月初,由广播电视部召开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明确了“坚持自己走路,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的方针,提出要从局部改革进入整体改革,以改革新闻节目为突破,带动教育性、文艺性和服务性节目的改革。会议还制定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的事业建设方针,彻底改变了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
22、转变。“四级办电视” 的方针对推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知识模块】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传播事业22 【正确答案】 延安解放日报改革的时候,确立了“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的路线,1948 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次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这样,“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就进一步成为我们办报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这一工作原则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组织上保证加强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第二,群众参加新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新闻事业同群众的联系;第三,推动了新闻事业同实际的联系。实践证明,
2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必须直接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贯彻 “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方针,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的重要保证。【知识模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23 【正确答案】 邓拓 1937 年起进入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的负责人。1949 年起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亲自主持了 1956 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工作,在人民日报的示范下,全国的新闻事业曾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他所写的新闻理论的文章,主要收集在邓拓文集第
24、 1 卷,约有 15 篇。它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邓拓最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在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社论形成了每月平均篇幅逐年增长的趋势,邓拓认为:“一篇社论是一期报纸的旗帜,其他形式的评论文章也都代表报纸的政治见解,因此报纸的评论工作应当看成是思想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2)邓拓也很重视报纸的理论宣传,提出报纸应当“经常地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的各项问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邓拓还强调理论宣传“ 要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力戒教条主义倾向,不必要的大量引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随便创造不成熟的理论的现象必须停止”。(3)邓拓对办报的任务与目的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新闻 传播 改革开放 十年 事业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