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关于法的演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最早出现的法,公元前 449 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B)资本主义法形成的标志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即商法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C)两大法系都是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以后才形成的(D)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社会主义法没有阶级
2、性2 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属于( )。(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术语(D)技术性规范3 下列有关法律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原则具有稳定性(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C)法律原则不具有强制的作用(D)法律原则虽然较少,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 关于法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社会法律的作用都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分的观点是由英国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拉兹首先提出来的(B)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
3、的直接影响,是从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即从法的特征角度出发来解释法律的作用。而法律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律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为维护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即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法律的作用(C)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在考察基点、作用对象、存在方式以及发挥作用的前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D)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作为法律的作用的两种手段,共同完成法律调整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5 关于法律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刑法规定,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
4、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构成犯罪的除外。这体现的是法的属人主义原则(B)我国刑法规定,外国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构成犯罪的除外。这体现的是法的域外效力(C)新法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具有效力,则说明法具有溯及力(D)现行刑法采用“ 从旧兼从轻” 的原则,如果“从旧 ”则说明法具有溯及力6 将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的标准是( )。(A)责任的内容(B)责任的人数(C)责任的程度(D)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7 国家在刑法中通过罪刑法定原则的
5、体现,惩罚了犯罪人,同时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产生一定的威慑和教育作用,这里体现了法的两方面的作用,这两种作用的关系是( )。(A)法的规范作用是目的(B)法的特别预防作用是目的(C)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D)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目标和目的的关系8 甲、乙同居多年后决定结婚并在民政局进行了登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乙由同居关系到夫妻关系后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B)引起同居关系和夫妻关系的都是法律事实(C)引起夫妻关系的法律事实是法律行为和事件(D)若甲、乙一方婚后死亡,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只会引起婚姻关系终结一种法律关系9 下列哪个选项不_属于我国的国家监
6、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10 在法律解释方法上,文义解释是指( )。(A)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但其实质在于对整个法律的精神而不在于对个别文字和用语的理解(B)从法律条文文字、语法来理解其含义(C)在法律文字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D)严格依照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解释11 不能构成法学体系中独立分科的是( )。(A)国内法学(B)法律史学(C)法律经济法
7、学(D)理论法学12 国家赔偿法属于下列哪一个法律部门?( )(A)行政法(B)经济法(C)宪法(D)民法13 直接对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发生决定或重大作用的,首先是( )。(A)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C)生产力发展水平(D)国家的性质和状况14 1992 年 9 月 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规定:本决定自 199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本决定施行前提出的专利申请和根据该申请授予的专利权,适用修改以前的专利法的规定。该条规定说明该决定在法律溯及力上( ) 。(A)有溯及既往的效力(B)实行从旧原则(C)实行从旧兼从轻的原则(D)
8、实行从新原则15 我国宪法第 26 条第 1 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B)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16 宪法第 35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条规定属于( )。(A)命令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D)义务性法律规范17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
9、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8 在划分部门法时要
10、考虑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并同时注意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机制。下列对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的论述,错误的是( )。(A)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应该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B)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传统的关于公、私法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不应适用(C)根据法律调整的机制,可以合理地区分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范畴,例如,经济关系中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就划归为民法部门;是非平等关系的具有某种国民经济系统中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就划归为经济法(D)划分法律部门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法律所直接保护的对象19 下列各项中包含法律事件的有( )。(A)某国发生战争,致使我外贸
11、公司从该国的进口受阻(B)某律师事务所与刘某约定,只要刘某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就聘他到该所工作,结果刘某由于被汽车撞伤住院治疗未能参加考试(C)陈某已有配偶,某天出差时突发急病,抢救无效而死亡,导致婚姻关系消灭(D)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后,由于突发泥石流损坏公路,致乙公司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时间交货20 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比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B)归纳推理的优点是同样案件同样处理(C)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制定法传统中所运用的法律推理(D)归纳推理可在相当程度上填补制定法的空隙、弥补制定法的不足21 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
12、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作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作出了拘留 10 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陈某与该公安局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B)法官甲的观点说明法律具有程序性的特征(C)法官甲的推理属于形式推理(D)法官乙的观点属于司法解释22 下面的法律规定中,属于法的要素中法律规则的是( )。(A)著作权法第
13、 26 条规定:许可使用合同和转让合同中著作权人未明确许可、转让的权利,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另一方当事人不得行使(B) 票据法第 3 条规定: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C) 公司法第 192 条规定:本法所称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D)审计法第 53 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制定 23 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这说明( )。(A)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总和的反映(B)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反映(C)阶级对立
14、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与其整体意志相抵触(D)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整体意志会舍弃个别成员的意志24 法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是由于( )。(A)法具有主观意志性,法律总会存在某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B)法的概括性、抽象性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C)法的稳定性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总存在着差距(D)法的程序性有时可能会使人们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25 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B)
15、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26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从内容上分,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构成的(B)法律条文是表现法律规则的载体,即条文是形式,规则是内容。因此,法律规则都要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法律条文都要规定法律规则(C)法律主
16、要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因此,法律规则的基本特点反映了法律的基本特征(D)法律规则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可预测性等特征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7 简述法律部门的概念和特点。28 简述法与自由的关系。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某市副市长张某喝酒后与其妻子王某吵架,张某一挥拳正好打在王某的太阳穴上致其死亡,法院初审认为应判张某过失致人死亡罪,后因王某的亲戚及邻居怀疑张某有情妇,有谋
17、害王某之意,就在法院门口设立灵堂,后经媒体多方报道,各地群众反应强烈,纷纷要求法院改判,法院迫于各种压力,于是最终判张某故意杀人罪,处以死刑。试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30 甲带一大公文包,里面有价值 80 多万元的提货单及其他贵重物品。甲去看电影,离开时把包忘在了座位上。后甲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寻包启事:一周内送还者酬金15 000 元。后来捡到该包者乙与甲在酬金问题上发生了争议,从而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的难点在悬赏广告的定性是合同还是单方行为,于是出现了不同解释: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悬赏广告是一种合同行为,因为尽管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但 19291930 年民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第 1
18、64 条就规定了悬赏广告,从其前后的条文来看,从第 153 条到第 165 条都规定的是契约,因此介于其中的悬赏广告应该是契约。第二种意见认为悬赏广告是单方行为,因为中华民国民法第 164 条规定,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者,对于完成该行为之人负有给付报酬之义务,对于不知有广告而完成该行为之人亦同。条文当中说道,完成广告所指定行为的人,即使他不知道有这个广告,登广告者也应该给他许诺的报酬。按这个意思,悬赏广告就不是契约而是单方行为。第三种即后来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在我国大陆,民法通则关于悬赏广告未有规定,学者起草的统一合同法的第一个草案规定了悬赏广告,当时就有学者说悬赏广告不是
19、合同而是单方行为,不能规定在合同法中,后来正式稿中删除了该规定。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从法律解释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意见所用的解释方法,并分析不同解释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司法公正与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认识。32 论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及法律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33 近年来,随着对
20、暴力恐怖事件和腐败行为的依法审判、对重大冤假错案的纠正等措施的实行,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实现公平正义齐头并进,彰显了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在本质上还不是资本主义法,因此不能作为资本主义法形成的标志。故 B 项错误。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是一个多义词,这里特指公元11 世纪诺曼人人侵英
21、国后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现的一种法律。故 C 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但社会主义法也具有阶级性。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事实状态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本源或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准则;法律术语是指具有法律性质或专门法律意义的用语或概念;技术性规范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本题中,该规定确立了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不具有具体确定的法律后果,因而属于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2、】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性规范。它和法律规范一样,在适用时具有强制性。法律原则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适用范围往往涉及整个法律部门,乃至整个法律体系,因而范围较广。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律是通过调整人们行为这种规范作用来实现维护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作用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会作用是目的。D 项表述不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外国
23、公民在中国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的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刑法不构成犯罪的除外。这体现的是法的域外效力,故 A 项错误,B项正确。溯及力专指新法对其生效前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与新法通过以后的行为没有关系。因为新法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当然具有效力,不存在溯及力的问题。故 C 项错误。现行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如果 “从旧”,即适用旧法,说明新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没有效力,即没有溯及力。故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划分为民事责任、刑事
24、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的两方面的作用,即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乙(非法)同居关系由于不符合法律关系的法定性,因此不是法律关系,甲、乙由同居关系到夫妻关系后只是形成了法律关系,而非法律关系发生了变更。A 选项错误。引起同居关系的事实多种多样,也没有统一的法律后果,因此只是一种客观事实;引起夫妻关系形成的事实有二:双方自愿协议(法律行为)和登记(相对事件) ,由于这两个事实都具有法定性且具有明确的法律后果,因此是法律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法理学 模拟 7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