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3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3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232及答案与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23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A)校 订(jio);戛然(ji) ;佝 偻病(gu);自怨自艾(y)(B) 降 服(xing);惊诧(ch) ;超负荷(h);流水淙淙(zng)(C)奇 葩(p) ; 胴体(tng);拗口令(o);三缄 其口(jin)(D)称 职(chn);谄媚(chn);一刹那(sht);良莠不齐(yu)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_(A)他那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常为后人称颂。(B) 30 多年来,他艰
2、苦创作,潜心琢磨,博采众长,成就斐然。(C)对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他们至今仍记忆尤新。(D)以小恩小惠拢络人心,并不能真正把大家团结在一起。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_(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 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_(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
3、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B) 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 1902 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 (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5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桌子上摆放的各种点心和水果那些客人都已经吃了。(B)据外电报道,最近美意正在联合调查一起法官谋杀案。(C)在美国的中国人的子女都会思念远在祖国的父母。(D)经过多方努力,图书馆三分之二
4、的陈旧设备得到置换。6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B)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应该有理想。(C)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D)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理想的作用。7 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_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
5、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A)(B) (C) (D)8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其中,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A)米开朗琪罗(B)贝多芬(C)托尔斯泰(D)罗曼.罗兰9 李白成农民军 1644 年初建政权,其国号为_。(A)大西(B)、大顺(C)大齐(D)1 张楚10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它包括_制定宪法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律。修改基本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A)(B) (C) (D)11 在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机构是_。(A)1 中共中央政治局(B)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及各部委(D)省、自治区、直
6、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12 裴斯泰洛齐认为:“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_。(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效能主义的教育目的论13 在阳光明媚、水草丰富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一鼠,还有苍鹰、秃鹫、蜣螂、真菌等。这个草原可称之为一个_。(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D)食物网14 科学家们观测到南极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期间会有臭氧耗损、臭氧层变薄的情形,俗称臭氧空洞;而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则不明显。这是因
7、为南极地区的冬天远较北极地区寒冷所致。南极的最暖月约-30,最冷月-60 ,而北极最暖月约 0,最冷月一 40。南极臭氧层空洞一般发生于_。(A)912 月(B) 69 月(C) 36 月(D)123 月15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发生里氏 8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而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 “里氏 8 级” 指的是地震震级。(C)一般地说,离震中越近,地震震级越大。(
8、D)同一次地震中,在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可能不同。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飞乃厉声大喝曰_“我乃燕人张翼德也_谁敢与我决一死战_”声如巨雷_曹军闻之_尽皆股栗。(A):。?。,一(B):, !,(C):, ?。,(D),!,:17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人最恰当的词语。误会产生之后,人们并没有给他_的机会。这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关联,需要 _处理。大家的力量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A)分辩;各别;汇合(B)分辩;个别;会合(C)分辨;各别;会合(D)分辨;个别;汇合18 在
9、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衔接。有位名人说过,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因为_,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A)道德和才艺是永远的,富贵和资产只能是暂时的(B)道德和才艺是永远可靠的,富贵和资产始终是不可靠的(C)显贵的门第和巨额的财产可以因子孙的堕落而败坏、荡毁(D)道德和才艺是变化的,富贵和资产也是变化的19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不同,_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不容易看出来。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他特别的遗传和环境,_自然就有了他的国民性。由这一点来讲,_不能理解一国的国民性,就很难欣赏一国的文学。
10、中国古人写文章,是以维持世道人心为目的_,作者想写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载道” 的东西。(A)而且;因此;即使;当然(B)只是;所以;假使;当然(C)只是;所以;即使;自然(D)而且;因此;假使;自然20 判断下列各句横线处必须加“的” 字的一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_发展,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 28 颗行星,它们_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他有“ 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_最大障碍。(A)(B) (C) (D)21 根据对仗的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最贴切的
11、句子。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_,一船鸡犬欲腾空。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22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公元十一世纪初创作的_,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A)雨月物语(B) 竹取物语(C) 源氏物语(D)平家物语23 在下列诗句的空格中,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无边_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细数_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归云堕碧粘僧屐,_ 飘红上客衫。(A)落叶落木落红落花(B)落木落红落叶落花(C)落木落红落花落叶(D)落木落花落红落叶
12、24 毛泽东论持久战说:“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 这里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古代的_。(A)垓下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这句话反映了_ 的师生关系。(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辩证统一26 人民法院审理_案件,必须进行调解。(A)追索劳动报酬(B)继承遗产(C)离婚(D)借款合同27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
13、功能。(A)保持生态平衡(B)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28 某地区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遭到了破坏。(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链(D)食物链29 光的波长较短,因此,在一般的光学实验中,光在均匀介质中都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当障碍物尺度与光的波长相当或者比光的波长小时,光线会偏离直线路径而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这是_现象。(A)光的散射(B)光的干涉(C)光的衍射(D)光的偏振30 像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群聚生活,个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同时又通力合作,
14、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它们相互之间是_的关系。(A)种内互助(B)互利寄生(C)捕食(D)竞争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0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子,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那楼下的卧室稍稍有一点暗,看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
15、看不见了。“这花,叫方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相距离着。“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里,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的遗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
16、根,站在瓶底。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 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就检查着这“ 万年青” ,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遗像前面,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苹埋到他的胸我们在这边,只能写些纪念鲁迅先生的
17、文章,而谁去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31 文中第一次暗示鲁迅先生已经去世是_。(A)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B)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的遗像的前面(C)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遗像前面(D)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32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万年青就是鲁迅先生,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用意。以下不含这一用意的是_。(A)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B) “这花,叫 万年青 ,永远这样!”(C) “不怕的,最耐久!”(D)至于那花瓶呢?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33 下面
18、对本文有关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A)文章前面,作者说“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后面又接着说“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 。显然,这两个 “第一次”是作者有意这么说的,有意将“万年青” 一和“鲁迅”。视为一体。(B)文章直接写鲁迅,有一个抖掉烟灰的动作:“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朵小花似的” 。那“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烟火(作者特意不写烟火的熄灭 ),正是鲁迅火红的生命的写照。(C) “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 ,将花瓶和花一分为二,实际上是合二为一:家里鲁迅像下的万年青实指鲁迅,墓前的花瓶指的则是鲁迅这株万
19、年青。(D)“而现在这 万年青依旧活着”,这里的“万年青” 加上引号,除表示着重和引用外,还有双关的意思,即鲁迅依旧活着,鲁迅的精神永存。34 本文的标题其实是“ 鲁迅先生记 ”,但实际“记”的是 “万年青”,显然,记万年青就是记鲁迅。作者这样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A)衬托(B)象征(C)对比(D)比喻35 从全文看,对“ 万年青 ”这种植物得名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 项是_。(A)不怕冻、最耐久、四季不凋零(B)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C)年四季都不凋零(D)从养护它到鲁迅先生去世,这植物都没有死35 不知有花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
20、,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一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
21、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竞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 哪有花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 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
22、竞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注释帔:音配,古代披在肩上的服饰,如凤冠霞帔。赭:音者,红褐色。36 “不知有花 ”从反面落笔,从文中摘取语句能正面解说它的主旨的一项是_。(A)风过处花落如雨(B)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C)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D)天天都是这样的37 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种手
23、法是_。(A)反面衬托(B)正面衬托(C)夸张(D)先抑后扬38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五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 描写的是_。(A)神态(B)肖像(C)动作(D)心理39 对第六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的理解不准确的是_。(A)游离主题,是多余的笔墨。(B)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C)说明少年、老尼、农妇等融入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D)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 特点的体现。40 对第七段、第九段两处“暗暗嫉妒” 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是 _。(A)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B)第一处承上启下(C)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D)第二处同时呼应第一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模拟 2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