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6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6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67及答案与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167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画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是_。(A)呈 现 乘 车 惩罚 承 诺(B)妥 帖 粘贴 字帖 请帖(C)狼 藉 编辑 即使 脊梁(D)伛 偻 旅 途 一缕 利率2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_。(A)我对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有这一件事却非常满意。(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C)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A)作为中国泼墨写意画派的创始者,徐渭的艺术成就已被载人世界画坛的史册。(B)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C)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制定,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是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D)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不犯错误,犯点错误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错误。4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_。(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结果产生了误会。(C)
3、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5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_。还有摇荡的水草游人从桥上望去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A)(B) (C) (D)6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_。(A)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 下列选项中,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是_。(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唐朝(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苏轼 宋朝(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晓出净慈寺送
4、林子方 杨万里 宋朝(D)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李白 唐朝8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_。(A)死魂灵果戈理俄国长篇小说(B) 再别康桥戴望舒中国现代诗歌(C) 伊索寓言荷马古希腊小说(D)西游记吴敬梓中国明代小说9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A)太湖流域(B)钱塘江流域(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10 20 世纪西欧各国经济相对稳定并持续发展的时期是在_。(A)30 年代中期(B) 4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后期(C) 5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期(D)70 年代后期11 某酒店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越往
5、上层_。(A)其管理难度与幅度都越小(B)其管理难度越小,而管理幅度越大(C)其管理难度越大,而管理幅度越小(D)其管理难度与幅度都越大12 在民事诉讼时效期的最后 6 个月内,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_。(A)中断(B)中止(C)延长(D)终止13 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_。(A)多个国家联合起来经营的大公司(B)多个国家通过协议瓜分和占领市场的垄断组织(C)不搞生产只搞国际商品流通的大型垄断企业(D)一个国家的大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广泛设立子公司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型垄断企业14 牵牛花的红花(A) 对白花 (a)为显性,阔叶(B)对窄
6、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 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 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_。(A)aaBb(B) aaBB(C) AaBb(D)AAbb15 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_。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A)(B) (C) (D)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7、这位发言人 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尽管这只是一次 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教材,必然_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17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组是:艺术的历史是人类显示自己的创造力的历史_美术史则是把这种创造的结果中的一部分_美的_有意味的记载下来_现代艺术的历史就是人类挣脱美术史的范围直呈自己创造力的历史。(A)。:,(B),
8、、。(C)。:,。(D),、18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不同,_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不容易看出来。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他独特的遗传和环境,_自然就有了他的国民性。由这一点来讲,_不能理解一国的国民性,就很难欣赏一国的文学。中国古人写文章,是以维持世道人心为目的,_,作者想写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 “载道” 的东西。(A)而且因此即使当然(B)只是所以假使 当然(C)只足所以 即使 自然(D)而且因此假使 自然19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是描写情侣们相会的千古绝唱。其实我国古代情侣约会的这个“元夜” 可谓中国
9、古代的情人节。这一天是:(A)农历七月七(B)农历春节(C)农历正月十五(D)农历八月十五20 对下列作家、作品及其国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 人间喜剧,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B) 19 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雨果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C)阿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D)19 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查里斯 .狄更斯的代表作是长篇
10、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21 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_以上的多数通过。(A)十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B)五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C)五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D)三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22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_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_也。有我之境,_,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_,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
11、耳。”在上述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排序都正确的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以我观物(A)(B) (C) (D)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下列事项中,需要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才能通过的是:(A)选举业主委员会(B)使用建筑物的维修资金(C)选举物业服务企业(D)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2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是指_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活动25 _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 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A)高尔基(B)普希金(C)肖洛霍夫(D)
12、托尔斯泰26 某地区青蛙被大量捕捉,致使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造成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遭到了破坏。(A)分解者(B)食物链(C)生产链(D)消费者27 “在商品交换中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这说明:(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B)等价交换原则在绝大多数场合是存在的(C)任何一个个别场合都不会出现等价交换的现象(D)等价交换只是一个原则,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是不存在的28 按照白圭的理论,最有可能成为巨富的人是:(A)眼光超前、行动迅速的人。(B)懂得争时且具有非凡商业智慧的人。(C)商业意识超前、品德优秀的人
13、。(D)市场洞察力敏锐、决策果断的人。29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保持生态平衡(B)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30 冻土问题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之一。冻土是由固体矿物颗粒未冻水、冰和气体组成的一种特殊土壤。铁路路基的修建,改变了冻土的物理特性,引起土融化下沉,或者冻结膨胀,严重危及路基的_,会给列车运营带来隐患。(A)透气性(B)防腐蚀性(C)稳定性(D)可塑性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4、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0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子。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不生火炉,也不冻死?”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那楼下的卧室稍稍有一点暗,看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 万年青,永远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相距
15、离着。“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在什么时候了。许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而现在这“ 万年青” 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里。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的遗像的前面。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
16、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就检查着这“万年青 ”,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遗像前面。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到他的胸口了。我们在这边,只能写些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31 文中第一次暗示鲁迅先生已经去世是_。
17、(A)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B)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的遗像的前面(C)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遗像前面(D)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32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万年青就是鲁迅先生,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用意。以下不含这一用意的是_。(A)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B) “这花,叫 万年青 ,永远这样!”(C) “不怕的,最耐久!”(D)至于那花瓶呢?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33 下面对本文有关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A)文章前面,作者说“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后面又接着说“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
18、里去” 。显然,这两个 “第一次”是作者有意这么说的,有意将“万年青” 和 “鲁迅”视为一体。(B)文章直接写鲁迅,有一个抖掉烟灰的动作:“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那“ 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烟火(作者特意不写烟火的熄灭 ),正是鲁迅火红的生命的写照。(C) “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 ,将花瓶和花一分为二,实际上是合二为一:家里鲁迅像下的万年青实指鲁迅,墓前的花瓶指的则是鲁迅这株万年青。(D)“而现在这 万年青依旧活着”,这里的“万年青” 加上引号,除表示着重和引用外,还有双关的意思,即鲁迅依旧活着,鲁迅
19、的精神永存。34 本文的标题其实是“ 鲁迅先生记 ”,但实际“记”的是 “万年青”,显然,记万年青就是记鲁迅。作者这样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_。(A)衬托(B)象征(C)对比(D)比喻35 从全文看,对“ 万年青 ”这种植物得名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_。(A)不怕冻、最耐久、四季不凋零(B)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C)一年四季都不凋零(D)从养护它到鲁迅先生去世,这植物都没有死35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不知有花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
20、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 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赶路,一面丢下一句。 “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 哪有花”!但风过
21、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竞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 哪有花?”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 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
22、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注释:帔:音配。古代披在肩上的服饰。如凤冠霞帔。赭:音者。红褐色。36 “不知有花 ”从反面落笔,从文中摘取语句能正面解说它的主旨的一项是_。(A)风过处花落如雨(B)是花的主人,与花相亲相融(C)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D)天天都是这样的37 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种手法是_。(A)反面衬托(B)正面衬托(C)夸张(D)先抑后扬38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五段中加点的词语
23、“夷然” 描写的是_。(A)神态(B)肖像(C)动作(D)心理39 对第六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的理解不准确的是_。(A)游离主题,是多余的笔墨。(B)是为了引出老尼面对晚霞落日的态度,用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C)说明少年、老尼、农妇融人自然造化的人,心理是一样的。(D)这种写法正是散文“形散” 特点的体现。40 对第七段、第九段两处“暗暗嫉妒” 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准确的是 _。(A)第一处的作用是引起下文的议论(B)第一处承上启下(C)第二处的作用是收束全文(D)第二处同时呼应第一处40 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在任何时代,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犯政治禁忌,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模拟 16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