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图像分割.ppt
《第六讲 图像分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图像分割.ppt(7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六讲 图像分割,6.1概述 图像处理有两大类目的:1改善象质(增强、恢复)2图像分析:对图像内容作出描述,图像分析:(也叫景物分析)图像分析主要是对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进行检测和测量, 以获得它们的客观信息,从而建立对图像的描述。如果说图像处理是一个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则图像分析就是一个从图像到数据的过程。图像分割的目标:把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的目标。 简单而又难于实现的最基础的识别工作。,图像分割的基本思路,从简到难,逐级分割; 控制背景环境,降低分割难度; 把焦点放在增强感兴趣对象,缩小不相干图像成分的干扰上,例如:下图的分割过程:,1.从简到难,逐级分割分割矩形区域;定位
2、牌照;定位文字 2.控制背景环境,降低分割难度背景环境:路面、天空 3.焦点放在增强感兴趣对象,缩小不相干图像成分的干扰.感兴趣的对象:汽车牌照不相干图像成分: 非矩形区域,图像分割的基本策略分割算法基于灰度值的两个基本特性: 不连续性-区域之间 相似性-区域内部1、检测图像像素灰度级的不连续性:找到点、线(宽度为1)、边(不定宽度)确定区域,2、检测图像区域像素的灰度值的相似性: 通过选择阈值,找到灰度值相似的区域 区域的外轮廓就是对象的边,不连续性 边界分割法;边缘连接分割法 相似性 阈值分割法; 面向区域的分割;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1、基于边缘的分割方法:先提取区域边界,再确定边界限定的
3、区域。 2、区域分割:确定每个像素的归属区域,从而形成一个区域图。 3、区域生长:将属性接近的连通像素聚集成区域。 4、分裂合并分割:综合利用前两种方法,既存在图像的划分,又有 图像的合并。 5、其他方法:基于彩色分量分割、纹理图像分割,图像分割的方法,6.2 阈值分割,阈值分割法的基本思想:首先,确定一个合适的阈值T(阈值选定的好坏是此方法成败的关键);其次,将大于等于阈值的像素作为物体或背景,生成一个二值图像。If f(x,y) T set 255 Else set 0,阈值分割法的特点: 适用于物体与背景有较强对比的情况,重要的是背景或物体的灰度比较单一。(可通过先求背景,然后求反得到物
4、体) 这种方法总可以得到封闭且连通区域的边界。,图像二值化,1、设原始图像f(x,y),以一定的准则在f(x,y)中找出一个合适的灰度值, 作为阈值t,则分割后的图像g(x,y),可由下式表示:,或,2、将阈值设置为一个灰度范围t1,t2,凡是灰度在 t1,t2范 围内的象素都变为1,否则皆变为0,即:,3、某种特殊情况下,高于阈值t的象素保持原灰度级,其它象素都 变为0,称为半阈值法,分割后的图像可表示为:,阈值分割图像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式表示:,阈值的选取时阈值分割技术得关键,如果过高,则过多的目标点被 误归为背景;如果阈值过低,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由此可见,阈值化分割算法主要有两个步骤:
5、,确定需要的分割阈值; 将分割阈值与象素值比较以划分象素。在利用阈值方法来分割灰度图像时一般都对图像有一定的假设。是基于一定的图像模型的。最常用的模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标或背景内 部相邻象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象素在灰度值上有很大的差别。,双峰法阈值,60年代中期,Prewitt提出了直方图双峰法,即如果灰度级直方图呈明显的双峰状,则选取两峰之间的谷底所对应的灰度级作为阈值。,基本思想: 如果直方图的各个波峰很高、很窄、对称,且被很深的波谷分开时,有利于选择阈值。 为了改善直方图的波峰形状,我们只把区域边缘的像素绘入直方图,而不
6、考虑区域中间的像素。 用微分算子处理图像,使图像只剩下边界中心两边的值。,通过边界特性选择阈值,通过边界特性选择阈值优点:1、在前景和背景所占区域面积差别很大时,不会造一 个灰度级的波峰过高,而另一个过低; 2、边缘上的点在区域内还是区域外的概率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增加波峰的对称性; 3、基于梯度和拉普拉斯算子选择的像素,可以增加波峰的高度。,算法的实现: 1、对图像进行梯度计算,得到梯度图像。 2、得到梯度值最大的那一部分(比如10%)的像素直方图。 3、通过直方图的谷底,得到阈值T。,另外,也可以用拉普拉斯算子不通过直方图,直接得到 阈值,方法是使用拉普拉斯算子过滤图像,将0跨越点 对应的
7、灰度值为阈值T。,自适应阈值,自适应阈值是一种基于区域统计特征 的分块域值方法。其算法原理是:将一幅图像划分为35*35或65*65的互不重叠的图像块,求出每个子图像块的直方图及阈值,子图像的中心像素点就使用求出的阈值,而区域内的其它像素点的阈值通过插值的方法“自适应”地确定。,把灰度阈值取成一个随图像中位置缓慢变化的函数值。,简单全局阈值分割 基本思想:用前述方法获得阈值T,并产生一个二值图,区分出前景对象和背景 算法实现: 规定一个阈值T,逐行扫描图像。 凡灰度级大于T的,颜色置为255;凡灰度级小于T的,颜色置为0 适用场合:明度图像是可以控制的情况,例如用于工业监测系统中,6.3边缘检
8、测法,边缘是图像的最重要的特征。 边缘是指周围像素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那些像素的集合。 边缘的分类:阶梯形边缘(Step-edge)屋顶型边缘(Roof-edge)线性边缘(Line-edge),边缘检测“主要是(图像的)灰度变化的度量、检测和定位”,一阶微分:用梯度算子来计算特点:对于亮的边,边的变化起点是正的,结束是负的。 对于暗边,结论相反。常数部分为零。用途:用于检测图像中边的存在,基于一阶导数法的边缘检测 1、基本思想:检测图像一阶导数的峰值或者谷值确定边缘。可用一阶微分算子和图像卷积实现。一阶微分算子有:梯度算子,Roberts算子,Prewitt算 子,Sobel算子等。,
9、2、点的检测用空域的高通滤波器来检测孤立点 例:R = (-1 * 8 * 8 + 128 * 8) / 9 = (120 * 8) / 9 = 960 / 9 = 设 :阈值:T = 64 R T,106,模板系数之和为零表示在灰度级为常数的区域,模板响应为零。,点的检测算法描述 设定阈值 T,如T = 32、64、128等,并计算高通滤波值R 如果R值等于0,说明当前检测点的灰度值与周围点的相同 当R的值足够大时,说明该点的值与周围的点非常不同,是孤立点。通过阈值T来判断|R| T 检测到一个孤立点,由于这类检测是基于单像素间断,并且检测器模板的区域有一个均匀的背景, 所以这个检测过程是相
10、当有专用性的。,3、线的检测通过比较典型模板的计算值,确定一个点是否在某个方向的线上,用4种模板分别计算R水平 = -6 + 30 = 24R45度 = -14 + 14 = 0R垂直 = -14 + 14 = 0 R135度 = -14 + 14 = 0,例:,算法描述 依次计算4个方向的典型检测模板,得到Ri i=1,2,3,4 如 |Ri| |Rj| 对于所有的j i,那么这个点被称为在Ri 方向上更接近模板i 所代表的线设计任意方向的检测模板 可能大于3x3 模板系数和为0 感兴趣的方向的系数大。,4、边的检测 边界的定义:是两个具有相对不同灰度值特性的区域的边界线 适用于:假定区域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图像 分割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