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ppt
《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ppt(7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8章面向对象设计,退出,分析:提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 设计: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 面向对象设计就是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系统设计确定实现系统的策略和目标系统的高层结构。 对象设计确定解空间中的类、关联、接口形式及实现服务的算法。 系统设计与对象设计之间的界限,比分析与设计之间的界限更模糊。,8.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8.2启发规则 8.3系统分解 8.4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8.5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8.6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8.7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8.8设计类中的服务 8.9设计关联 8.10设计优化
2、8.11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8.12小结,8.1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优秀设计,就是权衡了各种因素,从而使得系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总开销最小的设计。对大多数软件系统而言,60%以上的软件费用都用于软件维护,因此,优秀软件设计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容易维护。,模块化 抽象 信息隐藏,弱耦合 交互耦合 尽量降低消息连接的复杂程度。应该尽量减少消息中包含的参数个数,降低参数的复杂程度。 减少对象发送(或接收)的消息数 继承耦合 与交互耦合相反,应该提高继承耦合程度。,强内聚 1.服务内聚 2.类内聚 3.一般特殊内聚 可重用,8.2启发规则,设计结果应该清晰易懂 1.用词一致 2.使用已有的协议 3
3、.减少消息模式的数目 4.避免模糊的定义,一般特殊结构的深度应适当 设计简单的类 1.避免包含过多的属性 2.有明确的定义 3.尽量简化对象之间的合作关系 4.不要提供太多服务,使用简单的协议 使用简单的服务 把设计变动减至最小,图8.1理想的设计变动情况,8.3系统分解,大多数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在逻辑上都由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对应于组成目标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问题域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任务管理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当然,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这四个子系统的重要程度和规模可能相差很大,规模过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子系统,规模过小的可合并在其他子系统中。某
4、些领域的应用系统在逻辑上可能仅由3个(甚至少于3个)子系统组成。,图8.2典型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8.3.1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在软件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分别是客户供应商(Client_supplier)关系和平等伙伴(peer_to_peer)关系。 1.客户供应商关系 2.平等伙伴关系 总的说来,单向交互比双向交互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设计和修改,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客户供应商关系。,8.3.2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把子系统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时,有水平层次组织和垂直块组织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1.层次组织 这种组织方案把软件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系统,每层是一个子系统。上层在下
5、层的基础上建立,下层为实现上层功能而提供必要的服务。每一层内所包含的对象,彼此间相互独立,而处于不同层次上的对象,彼此间往往有关联。实际上,在上、下层之间存在客户供应商关系。低层子系统提供服务,相当于供应商,上层子系统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相当于客户。,2.块状组织 这种组织方案把软件系统垂直地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弱耦合的子系统,一个子系统相当于一块,每块提供一种类型的服务。 8.3.3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由子系统组成完整的系统时,典型的拓扑结构有管道型、树型、星型等。设计者应该采用与问题结构相适应的、尽可能简单的拓扑结构,以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数量。,8.4设计问题域子系统,通过面向对象分
6、析所得出的问题域精确模型,为设计问题域子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了完整的框架。只要可能,就应该保持面向对象分析所建立的问题域结构。通常,面向对象设计仅需从实现角度对问题域模型作一些补充或修改,主要是增添、合并或分解类对象、属性及服务,调整继承关系等。当问题域子系统过分复杂庞大时,应该把它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下面介绍,在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可能对面向对象分析所得出的问题域模型作的补充或修改。 8.4.1调整需求 8.4.2重用已有的类 8.4.3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在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通过引入一个根类而把问题域类组合在一起。 8.4.4增添一般化类以建立协议 8.4
7、.5ATM系统之例 图8.4描绘了上章给出的ATM系统的问题域子系统的结构。,8.5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8.5.1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遵循下列准则有助于设计出让用户满意的人-机交互界面。 1.一致性 使用一致的术语,一致的步骤,一致的动作。,2.减少步骤 应使用户为做某件事情而需敲击键盘的次数、点按鼠标的次数、或者下拉菜单的距离,都减至最少。还应使得技术水平不同的用户,为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所需使用的时间都减至最少。特别应该为熟练用户提供简捷的操作方法(例如,热键)。 3.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每当用户等待系统完成一项工作时,系统都应该向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知道系统目
8、前已经完成该项工作的多大比例。,4.提供撤消命令 人在与系统交互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因此,应该提供“撤消(undo)”命令,以便用户及时撤消错误动作,消除错误动作造成的后果。 5.无须记忆 不应该要求用户记住在某个窗口中显示的信息,然后再用到另一个窗口中,这是软件系统的责任而不是用户的任务。 此外,在设计人-机交互部分时应该力求达到下述目标: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用于思考人-机交互方法所花费的时间减至最少,而用于做他实际想做的工作所用的时间达到最大值。更理想的情况是,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增强用户的能力。,6.易学 人-机交互界面应该易学易用,应该提供联机参考资料,以便用户在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参阅。
9、7.富有吸引力 人-机交互界面不仅应该方便、高效,还应该使人在使用时感到心情愉快,能够从中获得乐趣,从而吸引人去使用它。,8.5.2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1.分类用户 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要与爱好,以便设计出符合用户需要的界面,设计者首先应该把将来可能与系统交互的用户分类。通常从下列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技能水平分类(新手/初级/中级/高级)。 按职务分类(总经理/经理/职员)。 按所属集团分类(职员/顾客)。,2.描述用户 应该仔细了解将来使用系统的每类用户的情况,把获得的下列各项信息记录下来。 用户类型。 使用系统欲达到的目的。 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限制因素等)。 关
10、键的成功因素(需求、爱好、习惯等)。 技能水平。 完成本职工作的脚本。,3.设计命令层次 设计命令层次的工作通常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研究现有的人-机交互含义和准则 (2)确定初始的命令层次 所谓命令层次,实质上是用过程抽象机制组织起来的、可供选用的服务的表示形式。设计命令层次时,通常先从对服务的过程抽象着手,然后再进一步修改它们,以适合具体应用环境的需要。,(3)精化命令层次 为进一步修改完善初始的命令层次,应该考虑下列一些因素。 次序:仔细选择每个服务的名字,并在命令层的每一部分内把服务排好次序。排序时或者把最常用的服务放在最前面,或者按照用户习惯的工作步骤排序。 整体部分关系:寻找在
11、这些服务中存在的整体部分模式,这样做有助于在命令层中分组组织服务。,宽度和深度:由于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有限,命令层次的宽度和深度都不应该过大。 操作步骤:应该用尽量少的单击、拖动和击键组合来表达命令,而且应该为高级用户提供简捷的操作方法。 4.设计人-机交互类 人-机交互类与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及编程语言密切相关。,8.6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8.6.1分析并发性 通过面向对象分析建立起来的动态模型,是分析并发性的主要依据。如果两个对象彼此间不存在交互,或者它们同时接受事件,则这两个对象在本质上是并发的。,8.6.2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常见的任务有事件驱动型任务、时钟驱动型任务、优先任务、关键任务和协
12、调任务等。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包括确定各类任务并把任务分配给适当的硬件或软件去执行。 1.确定事件驱动型任务 某些任务是由事件驱动的,这类任务可能主要完成通信工作。 2.确定时钟驱动型任务 某些任务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就被触发以执行某些处理,例如,某些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获得数据;某些人-机接口、子系统、任务、处理器或其他系统也可能需要周期性地通信。在这些场合往往需要使用时钟驱动型任务。,3.确定优先任务 优先任务可以满足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的处理需求。 高优先级:某些服务具有很高的优先级,为了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服务,可能需要把这类服务分离成独立的任务。 低优先级:与高优先级相反,有些服务是低优
13、先级的,属于低优先级处理(通常指那些背景处理)。设计时可能用额外的任务把这样的处理分离出来。,4.确定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是有关系统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处理,这类处理通常都有严格的可靠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用额外的任务把这样的关键处理分离出来,以满足高可靠性处理的要求。对高可靠性处理应该精心设计和编码,并且应该严格测试。 5.确定协调任务 当系统中存在三个以上任务时,就应该增加一个任务,用它作为协调任务。,6.尽量减少任务数 必须仔细分析和选择每个确实需要的任务。应该使系统中包含的任务数尽量少。 7.确定资源需求 使用多处理器或固件,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性能的需求。设计者必须通过计算系统载荷(即每秒处
14、理的业务数及处理一个业务所花费的时间),来估算所需要的CPU(或其他固件)的处理能力。,8.7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是系统存储或检索对象的基本设施,它建立在某种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之上,并且隔离了数据存储管理模式(文件、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影响。 8.7.1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不同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也不相同,设计者应该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模式。,1.文件管理系统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新技术,主要有两种设计途径: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扩展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8.7.2设计数据管
15、理子系统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既需要设计数据格式又需要设计相应的服务。 1.设计数据格式 设计数据格式的方法与所使用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密切相关,下面分别介绍适用于每种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设计方法。 (1)文件系统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2.设计相应的服务 如果某个类的对象需要存储起来,则在这个类中增加一个属性和服务,用于完成存储对象自身的工作。 下面介绍使用不同数据存储管理模式时的设计要点。 (1)文件系统 注意,为提高性能应该批量处理访问文件的要求。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8.7.3例子,8.8设计类中的服务,8.8.1确定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对象 设计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