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 概述 依据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 本实验室为 BSL-2级 生物安全 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 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 均属于 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 , 详见表 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 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序号 病原微生物名称 危害程度 工作量 是否保存 数量 1 大肠埃希菌 三级 82 是 3 2 肺炎克雷伯君 三级 79 是 2 3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三级 65 否 0 4 鲍曼
2、不动杆菌 三级 60 是 2 5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级 43 是 3 6 铜绿假单胞菌 三级 42 是 3 7 表皮葡萄球菌 三级 41 否 0 8 肠球菌属 三级 39 是 2 9 肠杆菌科细菌 三级 25 是 3 10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三级 20 是 0 11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三级 15 是 0 12 念珠菌属 三级 12 是 9 13 新型隐球菌 三级 6 是 4 除此之外, 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 有 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
3、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 炭疽芽胞杆菌 、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布鲁氏菌 、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 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 “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 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三 .1
4、 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 , 真菌培养 、 鉴定 及药敏试验 、教学培训 、诊断等活动。 三 .2 实 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 , 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 、 接收 、处理、实验室检测( 培养、鉴定、药敏)操作 、锐器使用 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 查 、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 .3 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
5、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 在的意外伤害 1.2.1注射器等锐器使用不当造成损伤; 1.2.2生物安全柜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 1.2.3皮肤或粘膜破损时接触感染性物质造成感染 风险控制措施:尽量避免使用针头等锐气,如不可避免则应小心规范操作,禁止针头回套,将使用过的针头丢入利器盒中,防止意外伤害。 1.3间接接触感染风险 通过接触污染的台面,仪器,实验器材等造成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过可疑污染物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每日进行环境清洁及台面消毒。 2.设备风险 2.1生物安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生物 安全 风险 评估 报告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