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补益剂.ppt
《第八章 补益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补益剂.ppt(1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八章 补益剂,1,【定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适用于】虚损病证。 【分类】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并补剂、气血阴阳并补剂,【治疗要点】 1.补气+补血: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2.补阴+补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直补虚脏+“虚则补其母” : “培土生津”“滋水荣木”,补益剂,少佐行气活血之品,【使用注意】 1.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真假。“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2.其次,因补益剂多为滋腻之品,易碍胃气,且须多服久服,故在应用时须时时注意脾胃功能,必要
2、时宜酌加健脾和胃、消导化滞之品,以资运化。,3,补益剂,4,补益剂,5,第一节 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喘,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常用药物: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 代表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6,【主治】脾胃气虚证 【功用】补气健脾,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气 - 四君子汤,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四君子汤,【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补气 - 四君子汤,本方重在补益脾胃之虚,兼以苦燥淡渗以祛湿浊,颇合脾欲
3、缓、喜燥恶湿之性。,8,【配伍特点】,补气 - 四君子汤,9,本方为补气之基础方。 以气短乏力,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四君子汤,10,【附方1】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症见胃脘闷滞,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或呕吐、泄泻等。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各6g异功散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补气 - 异功散,11,【附方2】(
4、考)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组成】人参 茯苓 陈皮 甘草各3g 白术4.5g 半夏4.5g 六君子汤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 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 【用法】上细切,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补气 - 六君子汤,12,【附方3】(考)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主治】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2g 陈皮2.5g 半夏3g
5、砂仁2.5g 木香2g 生姜6g 香砂六君子汤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 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 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用法】水煎服。,补气 - 香砂六君子汤,13,【附方4】 保元汤博爱心鉴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功用】益气温阳 【组成】黄芪9g 人参3g 炙甘草3g 肉桂1.5g 生姜一片 (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保元汤为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 【用法】水煎,不拘时
6、服。,补气 - 保元汤,【鉴别】四君子汤和理中丸,1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虚夹湿证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补气 - 参苓白术散,16,【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参苓白术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补气 - 参苓白术散,本方补脾与利湿并用,而以补脾为主,祛湿止泻;补脾与补肺兼顾,仍以补脾为主,培土生金。,17,【配伍特点】,补气 - 参苓白术散,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18,本方为健脾渗湿止泻之常用方。 以气短乏力,肠鸣泄泻,舌淡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7、 参苓白术散,19,【附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证。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烦渴欲饮。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组成】人参6g 茯苓 炒白术各12g 甘草3g 藿香叶12g 木香6g 葛根15g 【用法】为粗末,每服三钱(6g),水煎服。,补气 - 七味白术散,【鉴别】参苓白术散和四君子汤,2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补气 - 补中益气汤,2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补中益气汤,【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补气 - 补中益气汤,本方
8、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甘温益气而除之,使元气内充,清阳得升。,23,【配伍特点】,诸药合用,既补益中焦脾胃之气,又升提下陷之气,且全方皆为甘温之药而能治气虚发热证,即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法也。,补气 - 补中益气汤,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 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 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
9、火“。,24,补气 - 补中益气汤,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 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裨益。,25,补气 - 补中益气汤,26,本方为体现“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证及脾虚气陷证之代表方。 以中气虚弱,或
10、清阳下陷,或慢性发热,症见少气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补中益气汤,【使用注意】本方所治之气虚发热,乃由中气既虚,清阳下陷,郁遏不运,阴火上乘所为。故其热有病程较长,或发有休时,手心热甚于手背等特点,且必兼见中气不足之证。此证应与外感及实火发热者详加辨析。,27,补气 - 补中益气汤,28,【附方】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功用】益气升陷 【组成】生黄芪18g 知母9g 柴胡4.5g 桔梗4.5g 升麻3g 升陷汤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
11、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 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 【用法】水煎服。,补气 - 升陷汤,29,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补气 - 玉屏风散,30,【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玉屏风散,【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补气 - 玉屏风散,三药相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方名
12、玉屏风者,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31,补气 - 玉屏风散,本方以益气固表为主,佐入祛风散邪之品,补中兼疏,散中寓收,相反相成。,32,【配伍特点】,补气 - 玉屏风散,33,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之常用方。 以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玉屏风散,【鉴别】玉屏风散和桂枝汤,35,生脉散 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补气 - 生脉散,36,【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生脉散,【用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补气 - 生脉散,三药相合,一补一润一敛,共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13、敛阴止汗之功。方名“生脉”者,乃补其正气以鼓动血脉,滋其阴津以充养血脉,使气阴两伤,脉气虚弱者得以复生。 医方集解:“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伤证,则取本方补益肺气,滋润肺阴,并能敛肺止咳,故可一并治之。,37,补气 - 生脉散,本方气阴同治,补敛合法,使元气充,阴津复,而脉来得生。,38,【配伍特点】,补气 - 生脉散,39,本方为益气养阴生脉之代表方。 以气短,乏力,咽干,舌干红,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生脉散,【加减变化】 方中人参为补气之要药,气虚重证必用之; 若阴虚有热者,宜用西洋参代之。,40,第二节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
14、。 症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唇爪不荣,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 常用药物: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肉等 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41,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补血 - 四物汤,4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四物汤,【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15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热服。,补血 -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本方治外伤瘀血作痛,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 是方以熟地厚润滋腻之性为生营阴之“基”,伍当归和血入心则“变化而赤是谓血”,又取白芍酸敛入肝而使所生之血藏
15、于肝,更借川芎辛行之长而使营血畅于周身。此虽属“线性”取类之描绘,确可品悟前人精妙配伍之神韵,遂后世皆谓本方乃补血调血之基础方。,43,补血 - 四物汤,本方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甘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44,【配伍特点】,补血 - 四物汤,45,本方原治外伤瘀血作痛,后用治妇人诸疾,今多作补血调血之基础方。 以头晕心悸,面色、唇甲无华,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四物汤,46,【加减变化】,原方四药各用等分,意在补血调血并行; 重用熟地,增强滋补营血之功;少用川芎,取其活血化瘀,意
16、在补而不滞; 如血热改熟地为生地,以清热凉血,且重用为君; 血瘀易白芍为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等。四物汤是血分病的基础方剂,关键在于用药与药量的配伍变化。,补血 - 四物汤,“血家百病此方通”,47,【附方1】 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金匮要略)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组成】川芎6g 阿胶6g 甘草6g 艾叶9g 当归9g 芍药12g 干地黄15g 胶艾汤较四物汤多阿胶、艾叶、甘草,侧重于养血止血,兼以调经安胎,是标本兼顾之方, 故既可用于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
17、月经过多、产后下血不止,又可用治妊娠胎漏下血。 【用法】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补血 - 胶艾汤,48,【附方2】 圣愈汤医宗金鉴 【主治】气血虚弱。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 【功用】补气养血 【组成】熟地20g 白芍15g 川芎8g 人参15g 当归l5g 炙黄芪18g圣愈汤在组成中含有四物汤。 圣愈汤加用参、芪以补气养血, 故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月经先期量多。 【用法】水煎服。,补血 - 圣愈汤,49,【附方3】(考) 桃红四物汤 (原名“加味四物汤”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
18、有块,色紫稠粘,腹痛。 【功用】养血活血 【组成】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6g 桃红四物汤在组成中含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多桃仁、红花,因此偏重于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水煎服。,补血 - 桃红四物汤,50,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功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补血 - 当归补血汤,5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当归补血汤,【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补血 - 当归补血汤,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 (一)本方虽谓血虚,而以虚阳浮越之发热为急,故宜重力挽其浮越阳气,所谓“有形之血不
19、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 (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52,补血 - 当归补血汤,本方重用补气,少伍养血,意在补气以生血。,53,【配伍特点】,补血 - 当归补血汤,至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头痛,属血虚发热者,用此方益气补血,其证自解。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为气血不足,用本方补养气血,托疮生肌,疮自收口愈合。,54,本方为体现补气生血法,治疗血虚发热证之代表方。 以肌热面红,渴喜热饮,脉大而虚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当归补血汤,【鉴别】当归补血汤和白虎汤,“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内外伤辨惑论,【鉴别】当归补血汤
20、和补中益气汤,57,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补血 - 归脾汤,命名: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而致气血两虚,不能统摄血液,其治不论益气、生血、统血、摄血,终归于脾,故名归脾汤。,58,5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归脾汤,【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补血 - 归脾汤,本方原载于宋朝严用和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至明朝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补入此二药,沿用至今。其适应范围随后世医家临证实践而不断扩充。济生方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忪之证。,6
21、0,补血 - 归脾汤,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下血证。 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增补治疗惊悸、盗汗、嗜卧食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 至清医宗金鉴则又增虚劳烦热,时时恍惚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等。,61,补血 - 归脾汤,本方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权;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使气旺而益于生血。,62,【配伍特点】,补血 - 归脾汤,63,本方为补益心脾之常用方。 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归脾汤,【临证加减】 若崩漏下血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以温经止血; 偏寒者,加生地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鉴别】归脾
22、汤和补中益气汤,65,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症见: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细等。 常用药物:补气药+补血药 代表方:八珍汤等,66,八珍汤 正体类要【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气血双补 - 八珍汤,6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八珍汤,【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气血双补 - 八珍汤,本方以益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之四物汤合方,气血双补。,68,【配伍特点】,气血双补 - 八珍汤,69,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之基础方。 以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临证加减】 临证时,当视气血虚损程度,相
23、应调配君药与用量: 若气虚偏重者,加大人参、白术用量以之为君药,或酌加黄芪以增补气之功; 若血虚偏重者,加大熟地用量以之为君药,或加阿胶以增补血之功。,气血双补 - 八珍汤,70,【附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 【功用】温补气血 【组成】人参6g 肉桂3g 川芎6g 地黄12g 茯苓9g 白术9g 炙甘草3g 黄芪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十全大补汤由八珍汤加减而成,具益气补血作用而主治气血两虚之证。 十全大补汤较之八珍汤多芪、桂,增强补气温阳之力,使阳生阴长,治疗气血俱虚而偏寒者。 【用法
24、】上一十味,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9g),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气血双补 - 十全大补汤,71,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堕胎、滑胎,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7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泰山磐石散,【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本方取八珍汤以益气补血,更伍用多味安胎之品,而成颐养胎元之专剂。,73,【配伍特点】,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74,本方为补虚安胎之常用方。 以体倦乏力,腰酸腹坠,胎动不安,脉滑而无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补益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