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834-2013 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
《DB13 T 1834-2013 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834-2013 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pdf(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 P 66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8342013 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 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2013 - 12 - 24发布 2014 - 01 - 15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834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主要起草人:李来宾、刘中林、霍玉娴、王中合、石敬辉、石晨英、陈大伟、王凤彩、王栋梁、邢照辉、吕世玺、马焱、苏丹、武伟、董俊华。 DB13/T 18342013 1 公路排水式
2、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 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使沥青路面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保证路面工程安全、耐久,提高行车安全性,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的设计方法、配合比设计、排水设计、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控制等。 1.0.3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及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 1.0.4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订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JTG D30 公路路基设
3、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T D332012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CJ 137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1 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DB13/T 14192011 公路路面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DB13/T 15062012 公路沥青路面防水抗裂层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DB13/
4、T 17902013 公路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2 术语、符号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2.1 术语 2.1.1 调平嵌实层 是指用于填补下承层纹深结构,并嵌实下承层,由改性沥青、集料和掺和物,经热拌、摊铺、压实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层。 DB13/T 18342013 2 2.1.2 功能磨耗层 由改性沥青、集料和掺和物,经热拌、摊铺、压实形成的具有多孔、连通孔的沥青混合料表面层。 2.1.3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 是指对已通车的旧路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分类,通过设计、施工措施,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抗裂、抗水损坏、抗车辙等路用功能,提升路面的服务水平。 2.2 符号 gc项目所
5、在地十年一遇的最高气温值,。 dc项目所在地十年一遇的最低气温值,。 V年最低气温时基层或旧路面裂缝的最大宽度,mm。 3 路用材料 3.1 沥青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见表 3.1。 表3.1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功能磨耗层 防水 抗裂层 调平 嵌实层 应力吸收层 针入度(25、5 s、100 g),0.1 mm 2040 2040 3050 3050 T0604-2011 软化点(TR&B), 不小于 gc+35 gc+32 gc+25 gc+30 T0606-2011 60动力粘度,Pas 不小于 30000 20000 20000
6、30000 T0620-2000 布氏旋转粘度( 135),Pas 不大于 2.5 2.5 2.5 2.5 T0625-2011 溶解度, 不小于 99 99 99 99 T0607-2011 闪点, 不小于 250 250 250 250 T0611-2011 储存稳定性离析, 48 h软化点差, 不大于 1.5 1.5 2 2 T0661-2011 弹性恢复( 25), 不小于 90 90 85 85 T0662-2000 粘韧性( 25),Nm 不小于 22 20 10 20 T0624-2011 韧性( 25),Nm 不小于 11 10 5 10 T0624-2011 DB13/T 1
7、8342013 3 表3.1(续)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功能磨耗层 防水 抗裂层 调平 嵌实层 应力吸收层 与粗集料粘附性,级 不小于 5 5 5 5 T0616-2011 低温柔性, 无裂纹 dc dc+2 dc+5 dc+5 DB13/T 506-2012 附录A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不大于 1.0 1.0 - - T0609-2011 或T0610-2011 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70 70 - - T0604-2011 3.2 集料 应符合JTG F40和DB13/T 17902013的要求。 3.3 掺合物 3.3.1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采用
8、的掺合物,见表 3.3.1。 表3.3.1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掺合物 项目 材料要求 功能磨耗层 矿粉、级粉煤灰、石棉粉 防水抗裂层 矿粉、级粉煤灰、石棉粉 调平嵌实层 矿粉、级粉煤灰、水泥 应力吸收层 矿粉、级粉煤灰、石棉粉 3.3.2 掺合物技术要求,应符合JTG F40、JTG/T F50-2011及DB13/T 15062012的相关要求。 3.3.3 冬温区的项目,掺合物不宜采用矿粉;冬冷区、冬寒区及冬严寒区的项目防水抗裂层和应力吸收层的掺合物不应采用矿粉。 4 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及厚度设计 4.1 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结构复合类型 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结构分两层、三层和四层复合三种类型,
9、见表 4.1。 DB13/T 18342013 4 表 4.1 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结构 复合类型 沥青面层组合 两层 功能磨耗层+应力吸收层 三层 I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应力吸收层 II 功能磨耗层+调平嵌实层+应力吸收层 四层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调平嵌实层+应力吸收层 4.2 沥青面层组合设计 4.2.1 一般规定 应依据使用要求、公路等级、基层种类、最低气温值等综合分析确定。 4.2.2 多孔改性水泥混凝土基层可采用表 4.1 中的任意一种沥青面层复合类型。 4.2.3 非排水类基层结构,沥青面层组合应设置防水抗裂层,可采用三层(I)或四层复合类型。 4.2.4 当采用两层或三
10、层(I)复合沥青面层时,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宜小于19 mm;采用三层(II)或四层复合沥青面层时,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粒径不小于19 mm。 4.3 厚度设计 应依据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基层种类及使用要求,拟定各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各层位设计最小厚度与推荐厚度见表 4.3。 4.4 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设计典型示例见附录A。 表4.3 各层位设计最小厚度与推荐厚度 单位:mm 项目 依据条件 最大粒径 最小厚度 推荐厚度 功能磨耗层 干旱区 9.5 20 2030 半干旱区、湿润区 13.2 30 3040 潮湿区 16 40 4060 19 50 防水抗裂层 下承
11、层 最大粒径 16 mm 4.75 10 10 16 mm 4.75 15 15 调平嵌实层 下承层 最大粒径 19 mm 9.5 15 1520 26.5 mm 13.2 20 2025 31.5 mm 16 25 2530 DB13/T 18342013 5 表4.3(续) 项目 依据条件 最大粒径 最小厚度 推荐厚度 应力吸收层 0 以上 13.2 25 2530 冬温区 -9 0 16 40 4070 冬冷区 -21.5 -9 19 70 7090 冬寒区 -37 -21.5 26.5 90 90120 冬严寒区 -37 以下 31.5 100 100120 37.5 110 1101
12、20 注:气候分区条件见JTG F40附录A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4.5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参考值见表 4.4。 表4.4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参考值 单位:MPa 结构层 抗压回弹模量 (20 ) 功能磨耗层 14002400 应力吸收层 8002000 4.6 桥面铺装 水泥混凝土桥面经铣刨后,可直接铺装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宽度与桥面相同。 5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 5.1 一般规定 应依照JTG D50和JTG H10-2009的相关规定,对旧路面进行调查、分析、计算。调查中应测量旧路面裂缝最大宽度(年最低温度时)、路面弯沉值、车辙深度。 5.2 旧路面状况
13、分类 按照以下标准对旧路面状况进行分类。 A类:沥青路面在年最低气温时裂缝的最大宽度 8mm,实测计算弯沉值25(0.01 mm),且车辙深度 20mm。 B类:沥青路面在年最低气温时裂缝的最大宽度在 8mm15mm之间,实测计算弯沉值 45 (0.01mm)。 C类:沥青路面在年最低气温时裂缝的最大宽度 15 mm,实测计算弯沉值 45(0.01 mm);或裂缝的最大宽度 15 mm,实测计算弯沉值 45100 (0.01 mm)。 D类:沥青路面车辙深度 20 mm,且路面局部翻浆或路面破损严重;或年最低气温值时裂缝的最大宽度 15 mm,且实测计算弯沉值 45 (0.01 mm);或实测
14、计算弯沉值 100(0.01 mm)。 E类:水泥混凝土路面,具体分类见表 5.2。 F类:水泥混凝土桥面。 DB13/T 18342013 6 表5.2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组合及推荐厚度 气候条件 分类 结构组合 推荐厚度 0 以上 干旱、半干旱区, 湿润区,潮湿区 裂缝宽度 5 mm,实测计算弯沉值 25 (0.01 mm),相邻板最大错台 5 mm 的。 功能磨耗层 +防水抗裂层 见表4.3 -9 以上 裂缝宽度 8 mm,实测计算弯沉值 2545 (0.01 mm),或相邻板最大错台 5 mm10 mm。 功能磨耗层 +防水抗裂层 +应力吸收层 -37 以上 裂缝宽度8
15、 mm或最大错台 10 mm,或实测计算弯沉值 45(0.01 mm)。 功能磨耗层 +防水抗裂层 +调平嵌实层+应力吸收层 -37 以下 除以上路面状况外 5.3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组合设计 依据旧路面状况分类,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推荐组合结构见表 5.3。 表5.3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推荐组合结构 旧路面状况分类 沥青面层组合结构 A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 B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应力吸收层 C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调平嵌实层+应力吸收层 D 铣刨、挖补,补强旧路面+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调平嵌实层+应力吸收层 E 见表 5.2 F 功能磨耗层+防水抗裂层
16、 5.4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厚度设计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依据旧路面年最低气温下裂缝的最大宽度和实测计算弯沉值进行设计,并依据路面功能和承载力要求及各层位混合料的特性、能力,设计各沥青面层厚度。 5.4.1 依据旧路面状况分类,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推荐设计厚度见表 5.4.1。 DB13/T 18342013 7 表5.4.1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推荐设计厚度 单位:mm 类型 沥青面层厚度 功能磨耗层 防水抗裂层 调平嵌实层 应力吸收层 A 4060 1015 - - B 3040 C 2025 6V或 4060 D 6V或 5080 E 6V或 25120 (如果有) F
17、 - - 5.4.2 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 A、B、F类路面不再进行厚度补强计算,其设计厚度直接采用表 5.4.1 的沥青面层厚度。C、D、E类路面,应按照JTG F50的规定进行路面补强计算。当计算补强厚度小于表 5.4.1 中的厚度时,按表 5.4.1 中的厚度进行设计;当计算补强厚度大于表 5.4.1 中的厚度时,采用计算值进行设计。 5.4.3 路面补强通过应力吸收层厚度调整。 5.4.4 各层位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见表 4.4。 5.5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典型示例见附录B。 5.6 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沥青面层宽度设计。 5.6.1 无拦水带的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各层位设计宽度与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834-2013 公路排水式沥青面层组合和旧路面养护改善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834 2013 公路 排水 沥青 面层 组合 路面 养护 改善 工程设计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