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1254-2010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pdf
《DB13 T 1254-2010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1254-2010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150 B 5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2542010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viral diseases prevention of cultured shrimp 2010 - 07 - 20 发布 2010 - 08 - 10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3/T 1254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红旗、张志华、曹杰英、马瑞欣、刘晓丽、石洁卿。 DB13/T 12542010
2、1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虾养殖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及主要症状、采样、诊断方法、预防措施、阳性检测结果报告和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SC/T 7204 对虾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SN/T 1151.1 对虾 Taura综合征病毒( TS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诊断方法 SN/T 1151.2 对虾白斑病
3、毒( WSV)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方法 SN/T 1151.4 对虾黄头病毒( YH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方法 SN/T 1151.5 对虾杆状病毒( BP)检测方法 SN/T 1673 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操作规程 3 流行情况及主要症状 目前我省对虾养殖主要病毒病包括对虾桃拉综合征、对虾白斑综合征、对虾杆状病毒病、对虾黄头病、对虾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对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等。 3.1 对虾桃拉综合征 病原为对虾桃拉病毒( TSV)。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通常在气温骤升或骤降时出现,发病时间约在放苗后 30 d60 d,规格在 5
4、 cm9 cm,发病早期对虾摄食减少,常出现群体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仅尾扇出现蓝色斑点或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肉眼分不出肝脏和心脏,能看出肝胰肿大或变淡红色;感染该病后 2 d3 d 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容易变浑浊。后期症状为红须、红尾、壳软,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 3.2 对虾白斑综合征 病原为对虾白斑病毒( WSSV)。危害各种对虾,6月7月为高发期,水温18以下为隐性感染, 2026时发病猖獗,为急性暴发期。病虾首先停止摄食、空胃;反应迟钝,游泳不规则,时而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水底;体表甲壳内表面出现白斑,发病后期腹部变白,有的体色微红,甲壳容易剥离
5、,血淋巴不凝固、混浊。 3.3 对虾杆状病毒病 DB13/T 12542010 2 病原为对虾杆状病毒( BP)。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墨吉对虾等。病虾活性降低,摄食减少,生长速度降低,体表和鳃上有共栖生物和污物附着。用显微镜检查新鲜肝胰腺压片时,可看到金字塔形的包涵体,肝胰腺上皮细胞的核比正常细胞核大 1.52 倍,核仁退化或消失。 3.4 对虾黄头病 病原为对虾黄头病毒( YHV)。主要危害斑节对虾,病虾活力低下,食欲减退,不规则地游动于水面,头胸甲呈黄色或发白,膨大,鳃变成淡黄色或棕色。肝胰腺变成淡黄色。濒死虾聚集在池角水面,头胸部因肝胰腺发黄而变黄色。对虾体色发白。 3.5 对虾传染性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1254-2010 对虾养殖病毒病防疫技术规范 1254 2010 对虾 养殖 病毒 防疫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