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420-2017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技术导则.pdf
《DB11 T 1420-2017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420-2017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技术导则.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7.010 F 01 备案号: 56042-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1420 2017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 Operation 2017 - 06 - 29发布 2017 - 10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1420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评价指标体系 . 2 6 计算方法 .
2、3 7 评价方法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取值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报告书格式 . 11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报告编写指南 . 12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 究院、 中国 质量认证中 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 于震、王晓涛、高彩凤、李怀、赵宝、韩 建军、吴剑林、张时聪 。 DB11/T 1420 2017 III 引 言 为提高北京市建筑碳排放 管
3、理水平,促进 建筑 在运行中的 节能 环保, 规范建筑运行 阶段 碳排放评价 工作,制 定本标准。 本标准 采用定 量评价 与定性评价 相结合 的评价方法。定 量 评价 部分使 用建筑的 真实碳排放 数据 进 行 评分,注重 评价 过程 的透明 性和 客观 性 ; 定性评价部分对 建筑运行中 所采 用的 减 碳措 施进 行评 分,注重 发 挥 评价系 统的 鼓励 和引 导作用。 对于 建筑运行 阶段无法 控制或 改变 的内容,减轻其得分权重或不进行 评价, 体现 标准的 针对 性和 适 用性 ,同时简化了 评价 难度,降 低了 评价 成本。 DB11/T 1420 2017 1 低碳建筑(运行
4、)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运行 阶段 的低碳建筑的基本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和评价程 序。 本标准 适用 于已完成竣 工验收处 于运行 阶段 的低碳 民用建筑评价 工作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用 是必 不可少 的, 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文 件。凡是 不注 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 本适 用于 本文件。 GB 50034 建筑 照明 设计标准 GB/T 51161-2016 民用建筑能耗 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 于本文件。 3.1 低碳建筑 low-carbon buildi
5、ng 通 过使 用高 性能的建筑 设备 和 设施 ,鼓励 低碳行 为, 开 展低碳 管理, 增加 碳汇 ,降 低能源和 物 质 消 耗,减 少二氧 化碳排放的建筑。 3.2 活动水平 activity level 量化导 致二氧 化碳排放的 生产或 消费活动 的活动 量, 例如各种 化石燃 料的 消耗 量、 原材 料的 使用 量、 购入的 电量 等。 3.3 建筑基准碳排放强度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Baseline 根 据北京市 民用建筑碳排放 统 计数 据的 平均 值, 计算 得 出的 被评价建筑 年单位 面积 碳排放 强度, 单 位 是 k
6、gCO 2 /m 2 a。 3.4 建筑实际碳排放强度 Building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DB11/T 1420 2017 2 将被评价建筑的 活动 水平数 据 乘以 相应 的碳排放因子 , 计算 得出的 被评价建筑年 单位 面积 碳排放强 度,单位 kgCO 2 /m 2 a。 4 基本要求 本标准 仅针对 建筑运行 阶段 碳排放 进行评价 ,不 考虑 建筑 生命周期 的其 他阶段, 如生产 、 运 输 、 建 造、改 造和 拆除 阶段 的碳排放。 本标准 适用 于已完成竣 工验收, 投入 使用 一年以上 的住宅 、办公 、商业 和酒店 建筑。 本标准 应
7、以民 用建筑单体 为评价 对象 。评价 时, 凡涉及系 统性 、 整 体性的指标 , 应基 于被 评价建筑 所 属 工程 项目 的总 体指标 进行评价。 本标准碳排放评价范围 包括 为 被评价建筑 服务 的供暖 、 供冷 、 照明、 生活 热水等 系 统能 耗产生 的 二 氧化碳排放。 被 评价建筑 应满足 以下 要求: a) 建筑面积 大于 500 m 2 ; b) 70%以上 建筑 面积 有供暖 设 施; c) 办公建筑 使用 率超过 60%;其它 各类 建筑 应能 证明其 超过 60%的面积已 经投入 正常 使用 ; d) 每周使 用时 间超 过 40小时; e) 居住建筑 户入住 率达
8、到 70%以上 。 5 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 技术指标体系 包含 碳排放 强度、节 能 、 绿 化 及 管理措 施四项 准则 层内容, 16 项 指标 层内容 。详见表 1。 表 1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指标层 分值 碳排放强度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 70 节 能 能 耗 分 项 计 量 2 围 护 结 构 可开启面积比 2 冷 、 热 源 机 组能效等级 2 照 明 功率密度值 2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2 照 明节能 2 电 梯 节 能 2 余热废热利用 2 可 再 生 能源技术利用 2 绿 化 绿 化 方式 2 绿 化 面积占比 2 管理 能源资源绩效管理 2
9、 碳排放工作专人管理 2 能 耗 、 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分析 2 低碳宣传活动 2 DB11/T 1420 2017 3 6 计算方法 6.1 公共建筑 6.1.1 建筑基准碳排放强度 建筑基准碳排放 强度 应按 照式( 1)计算: E b= E 1+ E 2 ( 1) 式中: E b 建筑基准碳排放 强 度,单位 为千克 二氧 化碳 每平米每 年( kg CO 2 /m 2 a) ; E 1 由建筑 供暖 导致 的基准碳排放 强度, 单位 为千克二氧 化碳 每平 米每 年( kg CO 2 /m 2 a) ; E 2 由供暖外的 各类能源 消耗所导 致的基准碳排放 强 度,单位 为 千克 二氧
10、 化碳每平米每 年 (kg CO 2 /m 2 a)。 在本评价方法中, 建筑的 供暖基准碳排放强 度E 1 见表 2; 除 供暖外 其 他能源消耗 导 致 的 综合 基准碳 排放强 度 E 2 取值 见表 3。 注 1:供暖基准碳排放强度是 由供暖 源 侧 能源消耗 指标乘以 相应 能源形式的碳排放因子计算 得到 。 供暖能源 消耗 指标及除供暖外能源消耗指标参照 GB/T 51161-2016 民 用建筑能耗标准执行,基准碳排放强度由能源消耗指标乘以 相应能源的碳排放因子获得。 注 2: 根据 GB/T 51161-2016 民 用建筑能耗标准 , A类公共建筑是指体量相对较小, 建筑物进
11、深浅,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条件较好, 多采用分体空调、 多联机等分散式或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形式满足冷热需求, 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低 的一类建筑;B 类公共建筑是指体量较大,外窗一般不能开启,难以通过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满足室内环境需求,多采 用集中式空调系统和机械通风方式满足室内需求的建筑。 表2 供暖基准碳排放强度 供暖基准碳排放 强 度 kgCO 2 /m 2 a 供暖方式 区域集中 供暖 小区集中 供暖 分栋分户供暖 燃煤供暖 21 37 - 天 然 气 供暖 19 22 19 表3 建筑基准碳排放强度(除供暖外) 建筑类别 基准碳排放强度 kgCO2/m2 a A类 建筑 B类 建筑 办
12、公 党政机 关办公 建筑 58 74 商业办公 建筑 69 85 宾馆酒店 三星级 及以下 72 103 四 星 级 88 124 五星级 103 155 商 场 建筑 百货商店 82 144 购物中 心 82 180 超 市 113 175 6.1.1.1 混合功能建筑基准碳排放强度 DB11/T 1420 2017 4 具 备 多 种 功 能的 综合 性建筑 应 满足 以下原 则: 适 评业 态 的面积 之和 占总面积 比例大 于 70%, 并 且此 适 评 业态 可进 行单 独计 量确 定 相关 排放 数值。 在评价 时, 应按 照式( 2)计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 1 错误
13、!未找到引用源。 + a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 + a 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 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混合 功能建筑基准碳排放 强 度, 单位 为千克 二氧 化碳每 平米每 年( kg CO 2 /m 2 a) ; a i 第 i种业 态的 面积占 总 建筑 面积 比例 , 1 a i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 i种业 态的基准碳排放 强 度, 各业 态计算方法 参照式( 1)。 6.1.1.2 特殊功能区域 特殊功 能区域 是指 服务功 能与建筑主体 功能 区域 不一致, 且碳排放 水平与所在建筑主体 功能 区域差 别
14、 较大 的区域 , 如 数据中 心、 健身房、 游泳池 、 餐饮 、 洗浴 等区域。 对于 特殊 功 能区域 , 如 果能 够提 供 证明材 料,对 这些特殊 功能 区域 能源 消耗 单独 计量, 可将 该部分 的碳排放 从该 建筑的 总碳排放中 扣 减, 面积也 应相 应减 去。 6.1.2 实际碳排放强度 建筑运行 期间的实 际 碳排放 包 含 建筑 消耗 的各种 化 石燃料所 产生直接 碳排放和 电 力 消耗 隐 含的 间 接碳排放。 采用基 于活动 水平和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进 行核 算, 即式( 3) E r=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3 ) 式中: i 能 耗类 别, 如电 力
15、、天然 气、 热力 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年消耗能源i 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见式(4),单位为千克二氧化 碳每年 (kgCO 2 /a) ; A 实 际建筑 面积, 单位 为平 米(m 2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 式中: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活动 水平数 据, 即 年消耗 能源 i的 总量, 电力 :单位 为千 瓦 时 ( kW h) ; 天 然气:单位 为立 方米 (m 3 );热 力:单位 为吉焦 (GJ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能源 i的碳排放因子。 注 3: 活动水平数据 应根据被评价建筑的能源台账 获得。能源碳排放因子应根据国 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
16、发 布 的 中国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规定计算 获 得,建筑主要消耗能源的 碳排放因子取值见附录 A。 6.1.3 实际碳排放强度修正 6.1.3.1 被评价 公共 建筑实 际使 用强 度 偏离 标准 使用 强度时, 可 依据 修正 公式 进行 修正 。 各类 公共 建 筑标准 使用 强度 如下 : 办公建筑: 年使 用时 间2500 小 时,人 均建筑 面积 10 m 2 ; 宾馆酒店 建筑: 年平 均客 房入住 率50% ,客 房区 建筑面积占 总建筑 面积 比例 70%; DB11/T 1420 2017 5 超 市建筑: 年使 用时 间550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420-2017 低碳建筑运行评价技术导则 1420 2017 建筑 运行 评价 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