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秦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秦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秦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秦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海洋中的一个小岛, a和 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回答小题。 【小题 1】若 a和 b分别表示赤道和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和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 D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小题 2】若 a 和 b 分别表示北纬 40和北纬 60,岛屿以东不远就是一块大陆, A甲地可以种植甘蔗 B乙地主要从事粮食种植 C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D仅考虑盛行风向,甲地沿岸更适合建设港口 答案: 【小题
2、 1】 C 【小题 1】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a和 b分别表示赤道和北回归线,判断图示岛屿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地区,故受东北信风影响,故甲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乙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量较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选 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出现在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的植被类型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 【小题 2】若 a和 b分别表示北纬 40和北纬 60,则该岛屿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该岛屿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甘蔗种植,故乙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3、故可发展种植业;该岛屿夏季气温20C以上,而该山地不到 3000米,故山顶不可能有终年冰川, C错误。受盛行西风影响,故甲位于背风坡,风浪较小,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不同纬度定位不同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时要求学生能准确进行空间定位,然后结合纬度带、气 压带、地形、盛行风向等进行分析。 读 “某地区略图 ”,回答小题。 若图中黑点代表城市,则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宗教 D水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判读出该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境内。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说
4、明主导因素是水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新疆)及空间定位。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准确掌握我国行政区划及城市区位因素即可轻松作答。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 们把湿地称为 “地球之肾 ”、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 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 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 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图中 4 等温线向北突出,
5、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小题 2】与图中 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小题 3】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中 4 等温线向北突出反映 “凸低为高 ”,
6、说明温度偏高,主要考虑地形地势的的影响。结合地理位置有长江一条支流经过,位于河谷地带,温度高于同纬度的两侧地区。故选 C项。 【小题 2】图示几处湿地的分布主要位于地势较高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同时地形相对周围地区低洼,容易积水;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形成湿地的水源来源;高原和高山地区的湿地,水源不是来自于河流泛滥,一般来源于山地的地下水。故选择 D项。 【小题 3】湿地不能改造为农业用地,应保持原来状态,或变为湿地公园,为人类服务。结合题文材料也可知开垦田地、扩大牧地,排干湖水 ,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环境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等温线判读和湿地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
7、云南新增 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等温线判读和湿地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答时注意结合区域经纬度位置、河流流向和湿地地理位置分布来进行综合分析。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小题。 【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 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 ,一月均温高于乙 【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
8、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可以判断,图中的河流为长江,所示区域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丙为汉水谷地,丁为长江三峡。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两地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甲(大于 6 )高于乙( 2-4 之间)。 A、 C错误;甲为四川盆地,乙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甲的海拔高于乙。 B错误;四川盆地北有秦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 D项。 【小题 2】四川盆地由于热量充足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菜、甘蔗;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长江三峡水电站位于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水
9、电能源基地;秦岭才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所以说法错误的是D项。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区域地理特征及等温线的判读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等温线的判读,难度一般。解答时要注意两点: 1.结合经纬度位置、河流流向和地貌轮廓准确定位地理位置。 2.等温线的判读的一般原则是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 根据下表资料 ,回答小题。 表: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 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 3 532 5 1865 8 15 8 53
10、5 1539 1 727 9 15 0 51 9 542 4 404 4 0 4 31 1 361 0 184 6 2 0 【小题 1】表 1中 , , , 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陇,黑,川,苏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川,黑,苏,陇 【小题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 比 小,因此,山区面积 比 大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比 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 比 大 C木材总蓄积量 比 少,因此,森林覆盖率 比 低 D水资源总量 比 多,因此,年降水量 比 大 【小题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 省(区
11、)东部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C 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 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黄河水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根据表格资料:四省中 的水资源总量最分布; 耕地面积最大;且两省的木材总蓄积量较大,可能山区面积较大; 与 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水资源总量较大;而 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耕地面积都最少,故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结合分析推出: 为四川省; 为黑龙江省; 为江苏省; 为甘肃省。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 A项因为省区的总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 B项乡村人口比重与城镇人口
12、比重共为 100%,故正确。 C项由于省区面积未知,故无法判断;错误; D项水资源总量以河流水量来衡量,与年降水量不 一定一致,还和蒸发量等因素有关。错误。 【小题 3】 表示四川,种植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成都平原;错误; 表示黑龙江,东部有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正确; 一年三熟是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错误。 甘肃省北部地区的灌溉用水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资料分析应用能力(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特征与差异,重视区域的比较研究,突破在于抓住表格中关键信息,即各省区对应的人口及资源最明显的特征。 下图是我国某地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观图,读图
13、回答第小题。 【小题 1】我国 选择在 A地发射 “神舟十号 ”载人飞船,是因为该发射中心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 B纬度低,接近同步地球轨道 C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好 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小题 2】 A地的区位优势有 地处肥沃的冲积平原 气候温和湿润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资源 地处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A地处内陆,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较高。有利于对飞船的发射观测。 【小题 2】图中所示 A地区,结合图示可知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并非是冲积平原。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
14、气候干旱少雨。西依山,东临河,地处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航天发射场的区位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 “神十 ”在 A航天中心发射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卫星发射基地优势区位的掌握情况。卫星发射场的选址主要考虑气象、纬度和地形等自然条件,酒泉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透明度高。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小题 【小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小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答案: 【小题 1】 D
15、【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经度自西向东雪线逐渐降低;纬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所以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小题 2】结合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说明主要因素不是热量,应是降水。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雪线自东南向西北增高。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为载体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一般。解答本题时学生要准确注意左右两幅图的图示内容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同时降水的因素对雪线影响更大。 【思维拓展】 影响雪线的因素: 从本质上讲是
16、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小题。 【小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 B C D 【小题 2】 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桉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两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化基地 石油资源丰富,但没有市场优势。 三地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石化基地 位于环渤海地区,石油
17、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石化基地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但石油资源贫乏。综上可知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小题 2】 地位于华南地区,资源短缺,因此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港口建设和发展,因为大中型石化产业落户该区域,需要从境外大量进口石油,便于从外地进口石油等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石油工业区位分析与判断。 点评:本题以我国东部主要 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为背景,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资源分布的掌握情况与工业区位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抓住石化基地的两个区位条件一个是市场,再有从资源角度考虑,综合考虑得出京津唐地区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再者境外石化产业转移首
18、先促进区域内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小题。 【小题 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小题 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海陆位置分析可知,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 ,逐渐由亚欧大陆西部沿海地区进入到
19、大陆内部,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从西向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保暖导致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选择 D项。 【小题 2】从海陆位置分析可知,从英国到俄罗斯体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以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加厚为载体考查欧洲地区气候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度较小。主要锻炼学生根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时可借鉴我国南北方墙壁厚度的变化。 【知识拓展】 地域分异规律: 成因 分布规律 分布 典例 图示 地带性分异规律
20、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以热量为基础划分 大致沿纬线(东西 )方向伸展,沿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 )更替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 20E经线,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 3 2 1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基础上,水分条件影响较大 大致沿经线(南北 )方向伸展沿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 )更替 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由沿悔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为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漠带 1 2 3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秦安二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
21、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小题 【小题 1】图中两河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是 A雨热不同期 B风沙危害 C常有洪涝发生 D土地荒漠化严重 【小题 2】城市 A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雄厚的农业基础 C悠久的历史 D丰富的石油资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经纬度和河流可以看出,甲为我国长江
22、三角洲地区,乙为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两个三角洲都位于亚热带,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降水变率大,且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造成洪涝灾害多发;选 C项。 【小题 2】结合图示可判断 A表示新奥尔良,由于临近墨西哥湾,石油资源丰富。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比较。 点评:本题通过两幅图示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位置、河流流向和地貌轮廓准确定位两地,然后再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轻松作答。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 “新月沃地 ”。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秦安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