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A副极地低压 B反气旋 C气旋 D赤道低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由于 7、 8月时,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流域,盛行下沉气流而形成,故属于反气旋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典型性天气即可判断。 读 “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米 ),其中虚线 a、 b分别为一年中不同季节的两个极值湖泊水位,完成问题。 【小题 1】图中 a、 b水位差可能是 ( ) A
2、0.8 m B 1.2 m C 1.4 m D 1.6 m 【小题 2】关于湖泊所在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深居内陆,全年干旱少雨 B地势高、气温低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特点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等值线判读方法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基本原理分析, a、 b水位差大于 0.5米而小于 1米。 【小题 2】结合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考点:该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判读和区域定位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值线分布的一般
3、原则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并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即可综合分析。 读 “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A 19491952年 B 19581963年 C 19641976年 D 19861990年 【小题 2】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A 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B 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C 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D 19861990年受 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4、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和自然增长占人口增长总数之比,可直接计算各个时期的总人口增长数量,即人口总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占人口增长总数之比。 【小题 2】结合我国的人口增长基本概况 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 1949年到 1952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 10 ,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A错误;材料显示人口自然增长人数最高为 19641976 年, B错误;19581963 为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发展缓慢, C错误;材料显示19861990 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前一阶段高,主要受人口增长惯性 6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影响, D项正确。 考
5、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和表示的基本信息,掌握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占人口总增长之比和人口总增长之间 的关系,并能结合我国建国后的人口增长基本特征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 该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 【小题 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 )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比较
6、分析,甲河位于恒河平原,乙河位于横断山区,地形的差异造成了甲、乙两河水系特征的不同。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图中东部为横断山区,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山高谷深,河流纵列分布,工程建设困难。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河流特征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河流轮廓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结合世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对河流水系特征和水能资源的开发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读 “天气系统图 ”,回答下两题。 【小题 1】下列气压场中,易出现上 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 【小题 2】最能反映 Q 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答案: 【小题 1】
7、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出现的是冷锋天气,并且位于北半球,四幅图中, 和 表示气旋, 地风向左偏,位于南半球, 处形成暖锋; 地风向右偏,位于北半球, 处形成冷锋。 【小题 2】 Q 地受冷气团控制,位于锋面下部,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温度仍是随高度而递减,只是在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故图示 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读图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风向判断中心气压的高低; 掌握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图示,建议画图分析更直观; 根据锋面两侧的气团性质的差异,判断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差异。 答案: C表中所列的是
8、12月 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 30分 9小时 09分 11小时 25分 13小时 56分 【小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12月 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 12小时,因此
9、丁地处于南半球。 【小题 2】判断纬度高低的方法是不论从昼长还是从夜长看,越接近 12小时,所在地点就越接近赤道,也就是纬度越低。依据此原则,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甲地,最低的是丙地。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状况,利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判断纬度高低等基本方法,并掌握昼夜长短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即可判断。 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该图显示的是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小题 2】图中右侧的深井,所
10、发挥的作用是 A滴灌 B漫灌 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图显示的是城市雨水的利用系统,故 C项正确。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由竖井底部的箭头可以看出,其主要作用是回灌地下水 考点:本题组是以城市雨水利用为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选项内容比较分析即可。 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且布局合理,则工厂可能是污水处理厂 B若箭头所示为当地最小风频且布局合理,则工厂可能是火电厂 C若箭头所示为当地 盛行风向且
11、布局合理,则工厂可能是炼油厂 D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且布局合理,则工厂不可能是自来水厂 答案: B 试题分析:污水处理厂布局于河流的下游才是合理的, A错误;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 B项正确;大气污染企业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C项错误;自来水厂应布局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工厂的主要污染类型,并能结合不同污染类型的合理布局基本原则分析即可。 图中 a为北极圈的一段, b为晨昏线, P点是晨昏线的中点。 M、 N 两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 M、 N 两点的经度差为 90
12、。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 M点经 P点飞到 N 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先西北,后西南 D先东北,后东南 【小题 2】 40S附近海域出现的西风漂流,成因上主要是 ( ) A风海流 B密度流 C补偿流 D上升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a为北极圈,地球呈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 N 位于 M的西侧,并注意利于与北极点的距离关系可判断南北方向的运动方向;故飞机飞行方向是先西北,后西南。 【小题 2】洋流按其成因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西风漂流受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吹拂而形成,故属于风海流。 考点
13、: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洋流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利用与极点的距离关系判断南北方向,并能掌握全球主要洋流的成因即可判断。 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 (1875 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但如以较近年代 (19451975) 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 提高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原百年 次的洪水位,在 1945年一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约为 A 70年 B 50年 C 20年 D 10年 【小题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 1945年一 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 1875年至 1975
14、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约缩短了 A 1年 B 3年 C 5年 D 7年 【小题 3】如该流域的降雨量及降雨特性没有变化,那么近年洪水频率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的 河道疏浚 旱田还牧 水田转作 林地转牧 都市化 地下水禁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结论,在 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线上,百年一次洪水位对应的再现周期为 50年。 【小题 2】直接从读图分析,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 19451975 年的洪水频率线中大约为 3年,而在 1875-1975的洪水频率线中大约为 6年,即缩短了约3年。 【小题 3】
15、水田转作,林地转牧,使得蓄水能力降低,都市化加大了地表径流,都会使河流发生洪灾的频率增大。 考点:本题考查自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 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进而分析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即可判断。 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度放牧一般在畜牧业地区出现,多分布在草原牧区放牧点附近井泉附近,因过度放牧造成过度用水所致。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
16、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略,右图为江苏省简略。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河流流量少,水量小 矿产资源 丰富,以 为主 较少 (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 (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的比例差异 (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
17、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 对江苏的影响: 。 ( 5) 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丰富,以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为主 (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
18、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试题分析:( 1)新疆的地形以 “三山夹两盆 ”为主;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油气资源为主;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淮河经过其中部,故其气候类型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为主,故河网稠密,水量大。( 2)新疆的风能资源主要受冬季风影响,结合其地形对风的阻挡,故其分布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和昆仑山区。而江苏省的风能资源主要受东南风和海风影响,故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3)直接根据材料二资料,从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差异分析。( 4)比较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新疆经济发展水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淮安 涟水 金城 外国语学校 一下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