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 12月 2日出现了百年罕见的 “双星伴月 ”现象, “双星 ”指的是火星和木星,这两颗星属于( )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卫星 答案: A 试题分析:火星和木星围绕太阳(恒星)运行,且不能自身发光发亮,故判断为行星;各类天体的基本特征,见下表: 天体类型 主要特征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
2、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 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的相关知识。 下列叙述中 ,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 “坐地日行八万里 ”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 30纬度处的线速度 C 60纬度处的线速度 D任何纬度 ,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坐地日行八万里 ”即四万千米,结合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3、。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 “坐地日行八万里 ”表示赤道上的线速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并结合地球纬线长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题。 【小题 1】电影 2012世界末日是根据古玛雅人预言拍摄的,故事发生在2012年 12月 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小题 2】从 3月 21日到 9月 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 慢 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 小 大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 长 短 D北京正午太
4、阳高度的变化是:大 小 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12月 21日接近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选 位置。 【小题 2】从 3月 21日到 9月 23日,由于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再远离,故判断公转速度快 慢 快, A 正确;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但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小 大 小, B错误;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 短 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 大 小。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
5、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全年移动规律,利用地球 公转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关系判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极昼极夜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解题方法的归纳。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A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 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石灰岩、火山岩、片麻岩 D侵入岩、喷出岩、砂岩 答案: B 试题分析: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受变质作用而生成。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不同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的分类。 读下图,完成下题。 【小题
6、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 A甲、乙比较,甲处温度较高 B甲、乙比较,甲处气压较低 C引起该环流的成因是地面热而高空冷 D甲处多晴朗天气,乙处多阴雨天气 【小题 2】若该图为中纬环流侧视图,则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比较,甲处温度较高 B甲、乙比较,甲处气压较低 C引起该环流中乙、甲两处气流升降的成因不是热力因素 D甲处多晴朗天气,乙处多阴雨天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甲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近地面气温较低,乙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温较高, A错误;近地面水平气流由甲处流向乙处,判断甲处气压较乙处高, B错误;
7、引起热力环流的基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C错误;甲处盛行下沉气流,故多晴天;而乙处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 D正确。 【小题 2】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甲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而乙处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副极地低压带。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及图示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 握热力环流的基本成因和对气压、降水的影响;三圈环流的基本图示,并结合垂直气流运动判断近地面的气压带分布,进而确定风带的分布,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我国发射 “神舟 ”系列飞船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宇宙的( ) A空间资源 B太阳能资源 C矿产资源 D气候
8、资源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或对地球、太空环境进行观测等都属于开发利用宇宙的空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目前人类开发利用宇宙的基本进程即可判断。 读下图 ,图 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 ,则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示等高线的分布判断为沙丘。迎风坡一侧为缓坡,而背风坡一侧为陡坡,并结合图示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沙丘的形态特征,并结合风向与沙丘形态的关系分析即可,注意根据指向标判断
9、方向。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铝 D. 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化学元素依次为氧、硅和铝。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物质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的化学元素比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到目前为止 ,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A电波测试 B地震波研究 C岩石分析方法 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地震波横波与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区内部圈层划分的基
10、本依据即可判断。 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下图中能说明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的是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故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貌的太阳辐射强;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日较差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及读图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形和大气状况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并注意结合图示分析。 下图为 “1880 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 ) A总体上变化不大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 C呈直线上升 D
11、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 【小题 2】近几十年,长城站附近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海平面波动上升,则应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温波动上升),部分极冰融化和海水受热体积膨胀而形成。 【小题 2】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了部分极冰融化,故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故导致了海岸线的变迁。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影响,并结合图示分析即可。 下图为巴厘岛位置示意,据此完成题。 巴厘
12、岛上的巴都尔火山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但至今经常喷发,烟雾迷蒙,神秘莫测。该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 A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处于板块的挤压地带 D处于大洋板块的内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巴厘岛位于马来群岛的南部,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故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六大板块的分布和板块的运动类型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重视读图训练。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 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的特点,被称为 “四绝 ”。据此完成题。 【小
13、题 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小题 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了桂林山水景观,是石灰岩广布地区,流水长期容易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小题 2】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经历长期的流水溶蚀而形成的,以溶洞、暗河广布为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著名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即可分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
14、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故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板块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判断即可。对于此类无图考图题, 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地图的应用。 “天上星星亮晶晶 ,数来数去数不清。 ”这个民谣中所说的星星 ,基本上都是 A行星 B流星 C彗星 D恒星 答案: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西省 大同市 实验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