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该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幅图片分别为海神庙、天津港和海滨浴场,都是与 “海 ”有关的地理景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类活动,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景观的类别,可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形成原因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点评:本题为考查旅游地理内容,试题较易,可根据旅游景观分类这一知识点得出答案:。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
2、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问题。 【小题 1】 1980年与 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 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小题 2】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 R和 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 ) 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小题 3】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
3、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 “土地土地利用结构表 ”可知, 2010年与 1980年相比,耕地面积比重减少、林地和草地面积比重增加,因此, 1980 年河流的含沙量较高,选 B。 【小题 2】 R和 T之间的河段,东坡为缓坡,可修建梯田,进行粮食生产,西坡为陡坡,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选 B。 【小题 3】题干要求合理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而前三个选项都为偏重某一方面,是不合理的,只有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才是合理的作法,故选 D。 考点:
4、本题组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农业区域的综合开发。 点评:本题组以 “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为背景,考查了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该区环境问题如何治理、农业区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素有 “玉米黄金带 ”之关誉,记者近日在东北采访了解到,如今东北地区为全国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质米源,正在成为我国的 “水稻黄金带 ”。 “东北优质粳米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是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有关东北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 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 D土层
5、深厚,土壤肥沃,水土匹配良好 【小题 2】我国 “玉米黄金带 ”主要分布在 ( ) A三江平原 B松辽平原 C松嫩平原北部 D辽河平原南部 【小题 3】使东北大米成为市场上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主要因素是 ( ) A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单季水稻,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 C气候的日较差小 D土壤肥沃,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选 A项。 【小题 2】玉米对热量需求较高,在东北地区最适合玉米生产,单产和品质较好的地区是松辽平原。 【小题 3】东北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
6、的日较差大、土壤肥沃等特点,最主要是单季水稻,生长期长,农作物病虫害少。故选 B。 考点:本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组结合东北地区,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品质的区位因素,以及实现可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开发。 读某区域 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小题 2】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小题 3】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答案:
7、【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图示可知 ,该区位于沙漠,气候干旱,而土地荒漠化是该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故选 B。 【小题 2】图中 30年前和现在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森林面积减少,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故选 A。 【小题 3】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森林资源的意义,但在本题中荒漠化的发展是森林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的形成的,故选 C。 考点:土地荒漠化及成因 点评:本题组通过 “某区域 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 ”考查了土地荒漠化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原因,森林在荒漠化过程中的起到的作用。 2011年 10月 28日,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
8、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主要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宜林山地广布 B灌溉 水源较多 C气候温和干燥 D土壤深厚肥沃 【小题 2】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积极的生态意义是 ( ) A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B缓解地面下沉 C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D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树木本身应在山区发展,这样可发节约耕地资源,故选 A。 【小题 2】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
9、,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其生态意义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及大气污染,故选 D。 考点:资 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还可考查麻风树果实做为燃料还有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如何促进麻风树果实燃料的开发与条件。 读 “计算机模拟人口、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趋势 ”模型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丙表示 ( ) A自然资源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死亡率 D环境污染 【小题 2】图中乙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随着人口增加自然资源不断减少 B生产力的发展 C人口政策导向 D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答案: .D 19.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表示自然资源,乙表示人口
10、,丙表示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故选 D。 【小题 2】人口数理的变化,直接原因是由生长率变化导致的,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某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导致的,而本题考查的是自然增长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6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 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天人合一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环境决定了人体格和才智,所发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故选 B。 考
11、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点评:本题考查人地思想的演变三种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三种思想的演变过程,材料反应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该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对图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小题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 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廉价水电 经济发达,基础好 科技发达 廉价水运 A B C D 【小题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下列现象
12、基本无关的是 ( ) A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D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小题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优势为:有色金属原料丰富、廉价水电(有色金属冶炼需电解,耗能大)、廉价水运,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 A。 【小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三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这三个方面;本区为亚热带季
13、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 D。 考点:本题组考查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组以珠江上游流域图为背景,考查了水文特征、如 何实现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题组还可考查流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对应的治理措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 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14、 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机械制造业先进 经济发达 A B C D 【小题 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和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这两点,故选 A。 【小题 2】鲁尔区钢铁工业生产会产生大所污染,需考虑风向因素,故布局在西风的下风向即城区的东北方, A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点评:传统的鲁尔区在发展中出 现了传统产业衰落、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三方面问题,要熟知产生的
15、原因及解决措施;工业生产区位因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环境效益,在环境效益中要考虑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 ( ) A热带、温带、寒带 B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江南丘陵 C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为地球热量带的划分,是同一指标; B选项,湿润地区划分指标为干湿区的划分,低纬度地区划分指标为纬度位置,江南丘陵的划分指标为地形区; C选项,黄河流域划分指标为流域,东南丘陵划分指标为地形区,干旱地区划分指标为干湿区; D选项,广东省划分指标为省级行政区,广州市划分指标为市级
16、行政区,云贵高原为划分指标为地形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 点评:本题为若干组地域单元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划分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 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 排前 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前 30名城市个数达到 5个的省级行政区 ( )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C均以重工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小题 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 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 自然条件 旅游资源 城市建筑 生态环境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兖州市 上学 期期 检测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