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果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右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中枢完整,则兴奋能传入,而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则兴奋不能传出。所以右腿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故选 B。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神
2、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了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取 10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 Aa、 aa的个体分别是 300、 600和 100个,那么,在这个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 A 60% B 50% C 40% D 30%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中该基因出现的几率。这个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 3002+6001) /( 10002) =60%。选 A。 考点:基因的频率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下列哪项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的 A转基因抗虫棉 B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C克隆羊多利 D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胡萝卜幼苗 答
3、案: B 试题分析: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杂交、纯化。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克隆羊多利是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胡萝卜幼苗是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方法获得。故选 B。 考点:生物的遗传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能运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去分析育种的原理。 “21三体综合征 ”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 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不遗传
4、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1三体综合征 ”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色体,从变异类型上看,这种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选 D。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所以它 A有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 B无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 C有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 D无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 答案: A 试题分析: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多倍体生物的特征:子叶及叶片肥厚,幼芽胚茎肥大,果实较大,结
5、实率低,在成株时期观察叶片气孔较大和花粉粒大。由于三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不能结种子。因此,三倍体香蕉有果实,无种子,进行无性生殖。故选 A。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了解三倍体生物的特征。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下的 突变率很低 B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有利的 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的特征有: 1、基
6、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2、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故 B不正确。 考点: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生物的变异类型,了解基因突变 的特征。 密码子位于 A mRNA上 B tRNA上 C DNA上 D肽链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密码子指 mRNA 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是指 tRNA 分子中与 mRNA 分子密码子配对的三个连续碱基,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均存在于 mRNA 分子上。故选 A。 考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7、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了解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0,若 DNA连续复制 2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 20个 B 30个 C 90个 D 120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A-T; C-G)通过氢键连接。由题意可知:一个 DNA分子中有腺嘌呤 2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0,则 C为 30个。 1个 DNA分子连续复制 2次,产生 4个 DNA分子。共有胞嘧啶脱氧核
8、苷酸 304=120个,所以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120-30=90个。选 C。 考点: DNA分 子的结构及复制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 DNA分子的结构,了解 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碱基数量的相关计算。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搭建的一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A-T; C-G)通过氢键连接。图示 A中有 U,不正确; B中应有 3个氢键; D中没有反向。故只有 C正确。 考点: DNA分子
9、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 DNA分子的结构,了解 DNA分子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的构成以及 DNA分子的平面结构。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自然选择 B突变 C隔离 D基因重组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故选 C。 考点:物种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
10、是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选 D。 考 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
11、节 C神经 体液调节 D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 H2CO3 / NaHCO3。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考点:稳态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相关知识,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为使水果和蔬菜提前上市,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生长调节剂,其中的催熟剂可能是 A生长素类似物 B乙烯类似物 C赤霉素类似物 D细胞分裂素类似物 答案
12、: B 试题分析: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压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所以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答案: C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T、 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效应分子)。所
13、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免疫细胞( T、 B淋巴细胞等)。选 C。 考点: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其功能。 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A糖 B水 C Na+ D K+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 -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饮水 );体内水过多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14、少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 -尿量增加。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A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
15、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 在养殖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 时,工作人员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似物,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随后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 A垂体 B性腺 C下丘脑 D甲状腺 答案: B 试题分析:雌、雄激素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正常的性周期。而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作用于性腺。所以该促性腺激素类似物的靶器官是性腺。选 B。 考点:激素调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了解激素调节的方式及
16、作用机理。 诗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 的 A物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 答案: D 试题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根据题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次生演替。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特点。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动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有氧呼吸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17、D 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 C、 H、 O、 N、 P、 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所以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碳循环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了解碳循环的途径。 肺炎双球菌中的 S
18、型具有多糖类荚膜, R型则没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 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 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答案: A 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有毒的 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 R菌转化成 S菌。只有加 S型细菌 DNA,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加 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蛋白质、 DNA的完全水解产物都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故 A不正确。 考点:肺炎双球菌的
19、转化实验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相关知识。 如果一对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可能性为 1/4,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 XBXB XBY B XBXB XbY C XBXb XbY D XbXb XBY 答案: C 试题分析: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基因型为 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1/4;基因型为XbXb和 XBY的夫妇生一个色盲女儿的几率为 0
20、。所以选 C。 考点:伴性遗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能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 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A转入 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 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 1.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 0.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具有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
21、层。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故选 D。 考点:物质的跨膜运输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求学生识记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下列生物大分子中,参与构成细胞膜骨架的是 A多肽 B蛋白质 C核苷酸链 D磷脂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故选 D。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本题较容易,要求学生识记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长春 外国语学校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