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分为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天体系统层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体系统层次。 上题所述事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各环境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C差异性 D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题所述事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
2、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 图示 洋流 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生物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诱饵,形成渔场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大气环流 存在对流性环境,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形成增强型对
3、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天气气候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部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题。 【小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小题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自然景观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形成这种变化的基础是水分。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2】图中反映的
4、地域分异规律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 1-17)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南向北变化(沿纬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导致热量变化,也引起水分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水热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 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沿某南北向线路(海岸线、经线等)由赤道向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5、的地域 分异(如图 1-18) A、自然带变化规律:由东向西变化(沿经度变化方向变化) B、成因: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度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结果。 C、分布明显的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尤其是亚欧大陆。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如图 1-19) A、自然带变化规律:沿垂直方向更替。 B、成因:高山地区,受山地垂直方向水热状况改变的影响。 C、分布明显的地区:亚欧、美洲的高山地区。 下图是某沿海地区一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若 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 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小题
6、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 B赤道低气压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 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位于温带地区;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北坡为阳坡,位于南半球。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2】落叶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或西风带影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对应的气候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对应的气候区。 路南石林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风气侵蚀 答案
7、: B 试题分析:路南石林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考点: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同时产生自然灾害。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对我国部分资源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 ,南方多铁矿和煤 北方平原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平原少、热量多、水分多 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少;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强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草场资源和太阳能丰富 A B C D 【小题 2】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阶段是 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 C工业文明
8、 阶段 D现代文明阶段 【小题 3】有关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争取少利用或不利用 A B C D 【小题 4】下面有关洪水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洪水 B气温升高,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洪水 C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D流域内植被覆盖差,河流汇水速度快,形成洪水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C 试题分
9、析: 【小题 1】我国北方多煤和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西北干旱、多风沙、光照强;西南湿润、纬度低、光照相对较弱。正确答案:选 D。 【小题 2】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的阶段是农业文明阶段。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3】自然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动力;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正常使用可循环使用,如污染严重,则会影响循环使用, C 是错误的;对于不可更新资源,今后应加以保 护,适度使用, D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A。 【小题 4】地面坡度大,河道排水速度快,形成洪水。错误的是 C。 考点:主
10、要考查了我国资源的分布特点、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洪水形成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资源的分布特点、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洪水形成因素。 考点 17: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社会属性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
11、物质财富 2以土地资源为例 采猎文明阶段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为生。这时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这一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求得生存,总体上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 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 志的。这时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阶段,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工业文明阶段 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的
12、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考点 18:自然灾害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 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 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安全。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并了解对该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以洪灾为例 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
13、经济活动等。 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 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下图是 1992年和 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1992年至 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14、C 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1992年至 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正确答案:选 D。 【小题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主要考查了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带来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带
15、来的影响。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B C D 【小题 2】图中 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符合的是 ,正确答案:选 B。 【小题 2】图中 国出生高,死亡率较低,属于传统型,符合的是印度,正确答案:选 A。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及代表国家。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原始型) 加速增长阶段 (传统型) 增长减缓阶段 (过渡型) 低速增长阶段
16、 (现代型)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模式 “高低高 ”模式 “过渡 ”模式 “低低低 ”模式 特 点 出生率 高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高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低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读台湾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完成题。
17、 【小题 1】图中反映台湾省 A 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B 4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C 20岁人口比重现下降再上升 D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小题 2】预测到 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人口增长速度快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反映台湾省 60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40岁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 20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0-5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由图可知,预测到 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18、:主要考查了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金字塔的判读及人口问题。 制约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 D区域开放程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 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环境承载力(即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下表是 “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 (据国家统计局 )”。读表完成题。 出生率 () 死亡率 () 常住人口总增长率 () 江苏 9.6 7 O 6.2 广东
19、11.8 4.5 11.7 江西 13.9 6 O 7.2 云南 12.5 6.5 6.1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 (街道 )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小题 1】 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A江苏 B广东 C江西 D云南 【小题 2】 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 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根据表中数据,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江苏。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0、2】 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经济发达,迁入人口多。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及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判断及原因。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假定 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导致的,则 A 是暖流, 是寒流 B 是寒流, 是暖流 C 都是暖流 D 都是寒流 【小题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 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异常增多 B秘鲁、智利等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 C印尼、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21、: 【小题 1】假定 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导致的, 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都是寒流。正确答案:选 D。 【小题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则 海域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水温异常升高时,秘鲁、智利等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澳大利亚东部、印尼、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正确答案:选 B。 考点:主要考查了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的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的现象。 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如图 1-14所示。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能正确反映
22、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向右偏转,符合的是 D。 考点:主要考查了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 B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只见于季风气候区 C该气流运动因太阳辐射量不同而产生 D陆地与海洋的高度差导致该气流运动的形成 【小题 2】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3】北半球该季节时,下列四幅图所
23、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此图表示一天中某时段的气流运动,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该图所示气流运动常见于夜间。正确答案:选 A。 【小题 2】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东部一年中某季节的气流运动,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冬季。正确答案:选 C。 【小题 3】由上题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符合的是 B、 C, B处的盛行西风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夜间海陆间环流、冬季海陆间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
24、握夜间海陆间环流、冬季海陆间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如图 1-9所示。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 1-10所示。 3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 玉溪 中高 上期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