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231-2016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pdf
《DB41 T 1231-2016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231-2016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01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 41/T 1231 2016 生态 公益林监测技术规 范 2016 03 18 发布 2016 - 06 - 18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1231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 化 技术 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河南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俐丽、刘晓静、韩晓红、韩中海、姚松、赵建东、房会普。 DB41/T 12312016 1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
2、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公益林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指标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生态 公益林 的 生态效益 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626-2005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 1689-2007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指标体系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方法 HJ 717-2014 土壤质量 全氮的测定
3、 凯氏法 HJ 632-2011 土壤 总磷的测定 碱熔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QX/T 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8部分:降水观测 QX/T 6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公益林 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3.2 林冠截留 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包括降雨、降雪、霜、雾等各种降水)过程中,部分水分被林冠接受并直接蒸发的整个过程。林冠截留量是指林冠截留的降水量。 3.3 树干茎流 降水时,由于林冠的
4、截留作用,降水的一部分从林冠转向树干流向林地的水量。 DB41/T 1231 2016 2 3.4 穿透雨 直接穿过林冠间隙落到林地上的水 量。 3.5 蒸散量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消耗水量的总和。 3.6 负氧离子含量 负氧离子,指获得1个或 1个以上的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氧气离子的含量。 3.7 净 初级生产力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总量与植物自养呼吸的有机物质之差。 3.8 坡面径流场 建立在坡地上具有典型植被(森林类型)、地形、土壤、质地、坡向、坡度有代表性的封闭小区,与周围没有水平的水分交换。坡面径流场一般建筑在土壤层下面具有粘土或重壤土构成的不透水
5、层的地方,场的四周用混凝土筑有隔水墙。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集水槽是分开装置的,常设有水井观测地下水的变化。 3.9 固定样地 在典型生态公益林内,通过选定具有代表群落基本特征(如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层片、外貌以及数量特征等 )的地段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参数的样地观测数据,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内的水文、土壤、 气候、 生物多样性、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而设置的固定样地 。 3.10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 , 反映群落自身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 多样性一般包括 多样性和 多样性。 多样性表示群落中所含物种的多少, 即物种丰富度 ,
6、以及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 , 即物种均匀度。 多样性则表示物种沿环境梯度所发生替代的程度或物种变化的速率。不同群落或某一环境梯度上不同样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 , 多样性越大 , 反之亦然。 4 监测指标 和方法 4.1 监测指标 生态公益林的监测指标 见表 1. DB41/T 12312016 3 表 1 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 指标类别 监测指标 单位 观测频度 公益林生态系统 林分因子 优势树种、林分结构、郁闭度、胸径、树高 每 五 年 一 次 蓄积量 tm -2 生物量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g hm2 a-1 营养物质积累 林木氮、磷、钾含量 %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公益林水文 林冠截
7、留 量 mm 利用自记仪器连续观测,每月取 2 次数据。 地表径流量 mm 林分蒸散量 mm 树干径流量 mm 穿透雨 mm 土壤含水量 mm 公益林土壤 土壤物理性质 厚度、颜色、质地、湿度、结构、机械组成 、土壤容重 每 五 年 一 次 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 每 五 年 一 次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机质 % 每 五 年 一 次 土壤氮、磷、钾含量 % 土壤 PH 值 土壤凋落物 土壤凋落物厚度、重 量 mm 气象 气象常规要素 见表 2 负氧离子 个 cm3 每月 1 次 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中的单位,观测频度 按 LY/T 1689-2007 的规定。 4.2 资源监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231-2016 生态公益林监测技术规范 1231 2016 生态 公益林 监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