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
《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2013 - 12 - 25发布 2014 - 02 - 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58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源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晋四清、尚光贞、汪醒平、吴荣平、吴明、李泽义、易承锋。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安斌、商小斌、郑霞娟、牛景景、吴小勇、葛慧利、成翠霞、曹贤。 DB41/T 8582013 1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2、了金针菇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设施与设备、消毒、生产工艺、采收、包装上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2007 无公害产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462-2006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范 DB41/T 464-2006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DB41/T 470-2006 金针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文件。 3.1 培养基质 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 3.2 菌种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3.3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 3.4 子实体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 DB41/T 8582013 2 3.5 消毒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3.6 灭菌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3.7 无菌 不含活菌体。 3.8 接种 将菌种移植到培养基物中的操作。 3.9 菌种退化 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环境变化、人工因素造成生活
4、力下降的现象。 3.10 催蕾 采取控温、控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 3.11 搔菌 搔动培养料表面的菌丝,形成机械损伤,刺激子实体形成的技术措施。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2007的要求。 5 设施与设备 5.1 原料库 原料库防雨、通风、地面硬化,应满足30d生产用料的库容量。 5.2 装袋车间 DB41/T 8582013 3 按日生产量配备拌料、装袋等机械设备,地面应硬化、平坦、水电充足,使用方便,备有水槽、地沟和下水道,出入方便。 5.3 灭菌车间 车间应空间充足,水电齐全,通风散热良好,与装袋操作车间和预冷室相通,按日生产量配备蒸汽发生源、
5、高压或常压灭菌设备。 5.4 净化接种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净化接种室面积,包括预冷、净化缓冲和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室消毒试剂和设备应符合DB41/T 464-2006附录A.1.5。 5.5 菌丝培养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培养室数量和面积,菌丝培养室应有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控制系统,并符合DB41/T 464-2006中附录A.1.6的规定。 5.6 搔菌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搔菌室空间面积,并设净化水入口、排水、调温调湿设备和一些附属设施。 5.7 育菇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育菇室面积面积,育菇室床架设58层,层间距40cm,宽度90cm,应具备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智能化控制系统。 5.8 产品包装车间和低温贮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858 2013 金针菇 工厂 化袋栽 工艺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