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347075       资源大小:201.2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

    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2013 - 12 - 25发布 2014 - 02 - 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58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源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晋四清、尚光贞、汪醒平、吴荣平、吴明、李泽义、易承锋。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安斌、商小斌、郑霞娟、牛景景、吴小勇、葛慧利、成翠霞、曹贤。 DB41/T 8582013 1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2、了金针菇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设施与设备、消毒、生产工艺、采收、包装上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2007 无公害产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DB41/T 462-2006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范 DB41/T 464-2006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DB41/T 470-2006 金针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3、文件。 3.1 培养基质 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 3.2 菌种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 3.3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 3.4 子实体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 DB41/T 8582013 2 3.5 消毒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3.6 灭菌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3.7 无菌 不含活菌体。 3.8 接种 将菌种移植到培养基物中的操作。 3.9 菌种退化 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环境变化、人工因素造成生活

    4、力下降的现象。 3.10 催蕾 采取控温、控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 3.11 搔菌 搔动培养料表面的菌丝,形成机械损伤,刺激子实体形成的技术措施。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2007的要求。 5 设施与设备 5.1 原料库 原料库防雨、通风、地面硬化,应满足30d生产用料的库容量。 5.2 装袋车间 DB41/T 8582013 3 按日生产量配备拌料、装袋等机械设备,地面应硬化、平坦、水电充足,使用方便,备有水槽、地沟和下水道,出入方便。 5.3 灭菌车间 车间应空间充足,水电齐全,通风散热良好,与装袋操作车间和预冷室相通,按日生产量配备蒸汽发生源、

    5、高压或常压灭菌设备。 5.4 净化接种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净化接种室面积,包括预冷、净化缓冲和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室消毒试剂和设备应符合DB41/T 464-2006附录A.1.5。 5.5 菌丝培养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培养室数量和面积,菌丝培养室应有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控制系统,并符合DB41/T 464-2006中附录A.1.6的规定。 5.6 搔菌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搔菌室空间面积,并设净化水入口、排水、调温调湿设备和一些附属设施。 5.7 育菇室 按日生产量设置育菇室面积面积,育菇室床架设58层,层间距40cm,宽度90cm,应具备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智能化控制系统。 5.8 产品包装车间和低温贮存

    6、库 按日生产量配备相适应的分装器械和设备。贮存库温度控制在35。 5.9 其它附属设施 以简便、高效、经济为原则,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各生产车间合理设置连接设施,如:轨道和传送带等。 6 消毒 6.1 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灯照射30min60min,用于各种器具表面或空气消毒。 6.2 药物消毒 采用75%酒精、3%来苏尔等消毒剂,用于各种器具表面和使用操作工具的消毒。 6.3 熏蒸消毒 采用汽雾消毒盒(剂),用于室内空间消毒,消毒剂配制和使用方法均应符合DB41/T 464-2006中附录C的要求。 7 生产工艺 DB41/T 8582013 4 7.1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预处理原料配制装

    7、袋灭菌预冷接种菌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套袋菇期管理采收分级包装。 7.2 品种选择 选择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宜工厂化生产的品种。 7.3 菌种 菌种应符合本品种感官指标,菌丝粗壮,生活力强,无退化,无杂菌污染。 7.4 培养基质 7.4.1 基质 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石灰、石膏等。 7.4.2 质量要求 应符合NY/T 5099的要求。 7.4.3 推荐配方 配方1:玉米芯36%、棉子壳30%、麸皮30%、玉米粉3%、石灰1%。 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石灰1%。 配方3:棉籽壳45%,麦麸30%,木屑21%,轻质碳酸钙1%

    8、,过磷酸钙1%,玉米芯2%。 7.4.4 搅拌装袋 采用三级搅拌系统把配好的原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4%65%,pH值为67。利用冲压式搅拌机把混合好的原料迅速装袋,打孔和压盖,装料深度为袋长的2/3,松紧适宜,不漏气,转运过程不得损伤料袋。 7.4.5 灭菌 装袋后3h内必须进入灭菌流程。 7.4.5.1 常压灭菌 料袋在灭菌锅内分层排列,保持良好的蒸汽循环,温度升至100开始计时,保持12h,再闷锅6h。 7.4.5.2 高压灭菌 料袋在锅内分层排列,保持良好的蒸汽循环,灭菌前先排放两次冷空气,0.15MPa0.18MPa压力下保持3h,自然降压、出锅。 7.4.6 预冷 进入消毒过的

    9、预冷室后,冷却至30以下。 DB41/T 8582013 5 7.5 接种 7.5.1 接种室消毒 按DB41/T 464-2006中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 7.5.2 接种方法 按DB41/T 464-2006中附录G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 7.5.3 接种量 每袋接种量达料重的3%5%。 7.6 培养 培养室温度为1618,湿度小于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3500uL/L,光照小于50LX,7d8d检查一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培养25d30 d,菌丝长至2/3时即可进入搔菌流程。 7.7 搔菌 使用专用搔菌工具和设备使料面菌丝断裂、去除袋口表面菌种块,并将料面整平,适当补水,使菌丝快速恢

    10、复。 7.8 催蕾 搔菌处理后应及时进行催蕾,采取降温措施,温度控制在1213,同时湿度保持在90%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uL/L18 00uL/L之间,子实体形成雏形,催蕾结束。 7.9 抑制 子实体1cm2cm时,开始抑制,温度控制在35,室内保持微风循环,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uL/L左右,减少上下层温差,同时,每天50LX100LX光照1h,5d7d后抑制结束。 7.10 套袋 子实体长至4cm以上时,开始套袋,外套袋采用比原菌袋宽4cm、长40cm的聚乙烯塑料袋,外套袋端口超过子实体高度2 cm,随着子实体生长,对外套袋进行向上逐渐提拉,高度始终超过子实体2cm3cm,整个生长期提拉35次。 7.11 育菇管理 套袋后,菇室温度控制在510左右,湿度在85%90%,促使菇蕾分化分枝,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uL/L10000uL /L之间,每天通风,无光培养,使菇柄粗状,整齐一致。 7.12 病虫害防治 按DB41/T 462-2006的规定执行。 8 采收 子实体长度达13cm15cm,菌盖直径达0.5 cm1.0 cm时为收获适期,及时采收。 DB41/T 8582013 6 9 包装上市 采收后进入包装间,产品按DB41/T 470-2006的规定执行,进行挑选、剪根分级包装和贮存。 _


    注意事项

    本文(DB41 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